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单轴
  • 2篇单轴压缩
  • 1篇单轴压缩试验
  • 1篇动力特性
  • 1篇动力特性研究
  • 1篇动载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岩体
  • 1篇渗控措施
  • 1篇渗流
  • 1篇渗流场
  • 1篇石坝
  • 1篇损伤本构
  • 1篇土石
  • 1篇土石坝
  • 1篇破坏形态
  • 1篇强度特性
  • 1篇力特性
  • 1篇连通率
  • 1篇裂隙岩石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肖明砾
  • 3篇谢红强
  • 3篇徐清
  • 3篇何江达
  • 1篇刘建锋
  • 1篇周波

传媒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随机地震作用后裂隙岩体介质的动力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裂隙岩体,利用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裂隙岩体介质的单轴动力加载试验,试验开始阶段对汶川实测地震波进行概化分析,将其分解为不同频率及振幅的正弦波,研究了裂隙岩体介质在先期随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随机地震作用下,岩体应力—应变曲线具有良好的光滑性;当裂隙连通率较大时,倾角在30°~60°范围内,随着倾角的减小,曲线的延展性增强;当裂隙连通率较小时,应力—应变曲线延展性减弱,且受倾角影响较小。裂隙岩体经过先期地震作用,峰值强度受裂隙倾角影响较小,主要随裂隙连通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倾角为30°时,峰值强度取得极小值。当裂隙连通率较大时,弹性模量在不同倾角下的变化不明显;当裂隙连通率较小时,弹性模量在倾角为30°和60°处取得极小值。当裂隙倾角较小时,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与连通率呈非线性规律;当裂隙倾角较大时,则随连通率变化呈线性规律。裂隙岩体的强度与破坏形态有关,当试样发生剪切破坏时,试样强度较低。
周波徐清肖明砾谢红强刘建锋何江达
关键词:裂隙岩体单轴压缩试验连通率强度特性破坏形态
300m级高土石坝地下厂区渗流场及渗控措施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区的复杂渗流问题,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和多变量多阶优化法,反演了地下厂区天然渗流场,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渗控方案下地下厂区的渗流场、渗流量等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下厂区天然地下水位较高,排水廊道及排水孔幕的排水降压效果显著。
徐清何江达谢红强肖明砾
关键词:高土石坝渗控措施反演分析
静动载耦合作用下裂隙岩石损伤本构及演化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裂隙岩石在经过地震作用后,包括初始弹性模量在内的强度参数将发生改变,力学特性受到影响。基于MTS岩石力学试验平台,预制不同裂隙倾角、间距和连通率的试样,在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之前,预先施加一定频率和幅值的动荷载,以模拟地震波的影响。基于宏观统计损伤模型,考虑动荷载作用造成的初始损伤与静荷载损伤的耦合作用,并根据最小耗能原理确定的损伤门槛值,建立修正的裂隙岩石试样损伤演化本构方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程能很好的描述试样峰前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损伤变量演化与裂隙岩石试样结构面特征关系的分析,表明裂隙的特征参数不影响试样的宏观本构关系。随着裂隙倾角增加,初始损伤量和临界损伤量均增加,损伤累积过程更显著;随着连通率增加,初始损伤量和临界损伤量均增加;随着裂隙间距增加,裂纹搭接、贯通程度增加,初始损伤量基本不变,临界损伤量减小。
李心睿徐清谢红强肖明砾何江达
关键词:岩石力学裂隙岩石单轴压缩静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