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 作品数:44 被引量:184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 徐霞童强庞亚飞吉连梅张菊赵东宝
- 痛风发病机制的研究(综述)
- 尿酸转运蛋白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中的作用.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或分泌减少,是造成尿酸排泄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一过程主要依赖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布的尿酸转运蛋白.尿酸转运蛋白包括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尿酸分泌转运蛋白、转运...
- 张菊徐霞赵东宝张兰玲庞亚飞
- 基于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移动工具的中国风湿病患者在线随访咨询:医疗经济学研究
- 目的:与常规就诊模式比较,评估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的风湿病在线随访的医疗经济学价值。方法:SSDM是针对风湿病的慢性疾病管理系统,旨在患者自我疾病管理和搭建医患间的沟通平台,包括医生端和患者端。在医疗环境下,由风...
- 肖飞郭兆军张振春闵伟琪汤艳春段新旺莫凌菲吴恒莲徐霞赵彦萍蒋峰肖惠吴冰赵永刚周善丽贾玉华张奉春
- 关键词:就医成本风湿病疾病管理
- 干燥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1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型结缔组织病。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后者指发生于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的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至今不明,一般认为是感染因素(如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1V等)、遗传背景、内分泌因素(性激素水平)等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周潇逸徐霞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药物疗法继续教育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被引量:33
- 2015年
- 目的通过测定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110例(男28例,女82例)RA患者和120例(男30例,女90例)正常人腰椎L1-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1)、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RA组男性、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各组腰椎骨密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以绝经后女性下降显著(P<0.01);RA骨质疏松组患者(26例,23.6%)股骨颈骨密度值与病程、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X线分期负相关(P<0.05),与RF无明显相关性(P>0.05)。NTX-1水平在RA患者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依次升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骨质疏松组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ESR、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B-ALP显著增加(P<0.05),而这两组间的B-ALP、ESR、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RA患者NTX-1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继发骨质疏松十分常见,骨代谢指标NTX-1及B-ALP测定可作为早期活动性指标。
- 高洁刘小娟孔瑞娜吉连梅庞亚飞徐美娟徐霞赵东宝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腕管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 徐霞赵东宝蔡青童强庞亚飞吉连梅
- 唑来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次以上对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 目的 通过回顾性观察使用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3次以上的患者在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变化,探讨唑来膦酸使用3次以上是否能长期改善并维持患者的骨密度,以及观察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08...
- 万伟徐霞徐美娟赵东宝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钠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
- 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的安全性观察和临床护理体会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280例骨质松疏症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5mg唑来膦酸注射液以不超过40滴/min的速度恒定滴注),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结果 280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96例(34.28%)、肌肉酸痛61例(21.78%)、剧烈骨痛7例(2.5%)、心律失常4例(1.42%)、腹泻1例(0.36%);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予缓解。结论在唑来膦酸治疗中应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完善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唐跃琼高洁赵东宝徐霞
-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质疏松护理
- 风湿病治疗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风湿病的传统治疗以激素和甲氨蝶呤为代表的改善病情药物为主,随着分子水平研究的深入,以肿瘤坏死因子α阻断剂为代表的多种靶向生物制剂进入临床。药物的选择性治疗必须依靠基因组及药物遗传学的研究,对不同患者疗效及药物毒副反应作个体化的分析,从而正确的选择药物。本文就风湿病的传统的甲氨蝶呤和TNF-α阻断剂在药物基因组学预测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综述。
- 童强徐霞蔡青
- 关键词:风湿病甲氨蝶呤
- 依那西普对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影像学及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较柳氮磺吡啶治疗AS前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影像学及血清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的变化。方法平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那西普治疗组30例和柳氮磺吡啶治疗组27例(脱落3例),疗程均为24周。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患者BASDAI和急性期反应物水平;血清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CTX)、RANKL及骨保护素的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DEXA)测定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并对治疗前后的骶髂关节、髋关节x线影像进行BathAS放射学评分(BASRI)。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4周后,依那西普组患者外周关节肿痛数(0.7±1.2)、BASDAI[(2.9±1.1)、CRP(1.8±0.9)mg]L]、ESR[(8±4)mm/1h]、CTX[(0.18±0.07)ng/ml]、RANKL[(3.3±2.8)pg/ml]均较治疗前[(3.1±1.4)、(6.5±1.1)、(28±20)mg/L、(55±33)mm/1h、(0.27±0.11)ng/ml、(6.7±2.9)pg/m1]明显下隆(t=3.887,7.642,6.809,7.264,3.639,6.248;P均〈0.05),而骨钙素[(17.1±2.1)ng/ml,(23.1±2.3)ng/m1]、骨保护索[(542±132)pg/ml,(656±82)pg/ml]、OPG/RANKL(142±197,338±229)明显增高(t=3.639,7.159,5.359;P均〈0.05)。柳氮磺吡啶组外周关节肿痛数(0.9±1.2)、CRP[(7.8±3.8)mg/L]、ESR[(28±14)mm/1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092,3.314,3.398;P均〈0.05),而BASDAI、骨钙素、CTX、骨保护素、RANKL、OPG/RANKL较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后,依那西普组较柳氮磺吡啶组BASDAI、CRP、ESR、CTX、RANKL明显下降,骨钙素、骨保护素、OPG/RANKL明显升高(P均〈0.05)。骨密度及影像BASRI评分:60例As患者骨质疏松者10例(17�
- 高洁孔瑞娜童强吉连梅徐霞蔡青张兰玲赵东宝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