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晓燕

作品数:25 被引量:23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中尺度
  • 10篇中尺度对流
  • 10篇中尺度对流系...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5篇聚类
  • 5篇空间聚类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MCS
  • 3篇动力场
  • 3篇数据挖掘
  • 3篇空间数据
  • 3篇空间数据挖掘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遥感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地利用

机构

  • 25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25篇戴晓燕
  • 17篇过仲阳
  • 9篇吴健平
  • 5篇林珲
  • 4篇苏君毅
  • 3篇张利权
  • 3篇董山
  • 3篇徐建华
  • 2篇朱燕玲
  • 2篇栗小东
  • 2篇邱洁
  • 2篇顾星晔
  • 2篇江吉喜
  • 2篇郭雅芬
  • 2篇石纯
  • 2篇黎薇
  • 1篇李勤奋
  • 1篇陆衍
  • 1篇宋蓓
  • 1篇王琦

传媒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地质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根据分形理论、相空间嵌入定理、Grassberger和Procaccia提出的计算分维数的方法,对塔里木盆地22个气象台站50年(1956—2005)的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分维数,进一步应用普通克立格法、采用变异函数的指数模型对分维数进行了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分维数为2.22~2.64,它提供了该区域气候吸引子的自相似结构的基本信息,表明模拟该区域气候系统至少需要3个独立变量,(2)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在地形地势复杂的地方及有地表径流的地方分维数的值较高,譬如在盆地边缘砾石带、盆地边缘绿洲带、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湖盆区分形维数均较高,约为2.55~2.57,表明这些地方气候变化较为复杂,沙漠腹地分形维数较低,约为2.51~2.55,气候系统的复杂性相对较低。
董山徐建华陈亚宁李卫红戴晓燕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分形相空间重构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东移MCS环境场特征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在对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自动追踪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物理量场数值格点预报资料(HLAFS),运用空间聚类中的CLARANS法对东移出高原的MCS环境场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获得了在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层MCS热力场(温度场、湿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和动力场(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揭示了有利于MCS形成、发展和东移出高原的动力和热力学条件。MCS环境场中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是MCS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为夏季青藏高原上MCS发生、发展的动力及热力学机制的研究,以及高原上MCS移动路径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方法。
戴晓燕过仲阳吴健平黎薇林珲
关键词:青藏高原环境场
运用遥感数据挖掘解析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异规律被引量:10
2008年
以上海主城区为研究靶区,基于遥感影像(Landsat ETM+)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温度空间差异显著,东西分布不对称,浦东的地表温度明显低于浦西,低温区出现在浦东的南部,与南汇区的交界处;高温区出现在浦西,包括中心城区的黄浦江沿岸、宝山区南部和普陀区北部,其它地区介于高温区和低温区之间。从地表温度的空间变异规律来看,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下,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比重较大,空间自相关性的比重较小;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所占比重减小,空间自相关性的比重增大。当粒度为180 m和540 m时,地表温度表现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当粒度增大到1080 m时,地表温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陈公德徐建华戴晓燕董山
关键词:地表温度单窗算法
空间聚类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5年
根据上海地区遥感图像的解译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建立了在多种空间因素影响下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流域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聚类中的K-均值法对研究区内的水系污染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戴晓燕过仲阳石纯吴健平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土地覆盖景观的转变。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不仅会改变地球表面物理特征,而且又能影响到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改变地表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过程,对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戴晓燕
关键词:定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的热力场特征
2008年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产品(HLAFS)中的数值格点预报资料,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方法(K-均值法和CLARANS法),对影响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东移的热力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利于MCSs移动和传播的热力学条件.结果表明,MCSs周边热力场中的温度场、湿度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可以为MCSs发展和演变的预测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为探讨高原上MC- Ss的移动规律,揭示其发生和发展的机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过仲阳干嘉元戴晓燕郭雅芬黎薇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热力场空间聚类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方向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在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增强型分类器系统,并在对1997~2002年夏季青藏高原上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进行自动追踪的基础上,对MCS的移动方向与其周边环境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进而,将分类结果与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使用增强型的贝叶斯分类器预测MCS的移动路径具有较好的效果,这为揭示高原上MCS的移动规律、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灾害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苏君毅邱洁过仲阳戴晓燕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贝叶斯分类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及空间格局被引量:68
2009年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及演变与城市地表覆被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概括与体现,目前对城市热岛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综合的评价与分析。近年来,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在利用Landsat7ETM+热波段数据反演上海地区地表温度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不同尺度下上海城市地表温度场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不同的驱动因子。进而,采用决策树方法构造城市热环境系统的分类和预测模型,建立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场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挖掘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揭示出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心城区热环境空间格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驱动因子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性特征,各种影响因素在空间上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决定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趋势。运用决策树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影响热环境形成的主导因素,揭示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空间差异,并可以进一步用来预测分析未来城市地表温度场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戴晓燕张利权过仲阳吴健平栗小东朱燕玲
关键词:城市热岛地统计学决策树
空间聚类在MCS动力场特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空间聚类作为数据挖掘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种能从大型数据集中提取和挖掘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环境物理量场数值格点预报值,运用空间聚类中的CLAR-ANS法对夏季影响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东移的动力场(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低层,MCS中心位置的西侧存在着强辐合中心和垂直上升中心,加之向东的正涡度平流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有利于MCS发展和东移传播的重要动力学条件。这不仅有助于深入对夏季青藏高原上MCS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的了解,而且对于提高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仲阳戴晓燕吴健平顾星晔林珲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动力场
环境场特征与暴雨之间的关系浅析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2002年6~7月香港天文台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的物理量预报资料,通过对暴雨发生时的平均高度场、温度场、湿度场、经向及纬向风速场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南方形成持续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物理条件.通过对暴雨带附近的热力场和动力场的研究表明:温度场上,在大气中低层,暴雨带处于高温区南侧相对的冷区,且温度梯度较小,而在暴雨区北侧,温度梯度较大;湿度场上,暴雨区落在高湿度带中,并且在大气低层,暴雨带位于南北相对湿度对比带的南侧;而在风速场上,在大气低层,暴雨带附近为东西风及南北风的复合带.
戴晓燕过仲阳苏君毅顾星晔
关键词:暴雨热力场动力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