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彬
-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贝枇杷胶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川贝枇杷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粒/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川贝枇杷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喘息、哮鸣音、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 CO2)水平显著降低,氧分压(p O2)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贝枇杷胶囊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刘振坤乔明涛安瑞肖方彬王美玲宫铁锋胡云朋何盼王国芳
- 关键词: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气指标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脑脓肿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48岁,农民。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无其他疾病史。主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伴发热4天入院。患者于4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高热、寒战,痰为血性胶冻样,不易咳出,体温最高40℃,伴寒战、周身乏力、四肢酸痛,喘憋,不能平卧。
- 刘毅方彬戴富林
-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脑脓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初始治疗失败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多数住院的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对抗微生物治疗有良好的反应,但约10%~25%的CAP患者,对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反应而导致治疗失败.老年CAP是指患者年龄超过65岁的CA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关于老年CAP患者早期治疗失败的原因,国内相关文献较少.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以CAP为原发病住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整理,探讨老年CAP初始治疗失败原因,以改进今后对类似患者的治疗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刘毅张忆波张钗方彬戴富林
- 关键词: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抗菌药预后老年人
- PCT、YKL-40、sICAM-1、TRAIL和IP-10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8
- 2019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类Chitinase蛋白(YKL-40)、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干扰素-Y诱导蛋白10 (IP-10)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为COPD加重组,COPD稳定期58例为COPD稳定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PCT、YKL-40、s ICAM-1、TRAIL和IP-10表达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AUC分析PCT、YKL-40、s ICAM-1、TRAIL和IP-10联合检测在COPD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COPD加重组的PCT、YKL-40、s ICAM-1和IP-10表达量均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P <0. 05);其TRAIL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 <0. 05),但与COPD稳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OPD稳定组PCT、YKL-40、s ICAM-1和IP-10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 05)。COPD加重组与COPD稳定组的PCT、YKL-40、s ICAM-1、和IP-10的灵敏度分别为86%、76%、73%、93%;特异度分别为80%、86%、60%、80%。COPD加重组与对照组的PCT、YKL-40、s ICAM-1、TRAIL和IP-10的灵敏度分别为80%、86%、80%、90%、76%,特异度分别为80%、76%、80%、76%、80%。COPD稳定组与对照组的PCT、YKL-40、s ICAM-1、TRAIL和IP-10的灵敏度分别为83%、76%、83%、80%、87%,特异度分别为80%、80%、76%、76%、76%。结论 PCT、YKL-40、s ICAM-1、TRAIL和IP-10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COPD加重期和COPD稳定期的潜在标志。
- 刘振坤乔明涛安瑞肖方彬王美玲宫铁锋胡云朋何盼
- Th17/Treg、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3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4例COPD患者[COPD稳定期及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各92例]作为COPD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所有受检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及Th17/Treg比值,ELISA法测定血清IL-17水平,比较各组Th17、Treg、Th17/Treg、IL-17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Th17、Treg、Th17/Treg、IL-17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h17、Treg、Th17/Treg及IL-17对AECOPD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及AECOPD组外周血Th17、Th17/Treg及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AECOPD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组及AECOPD组外周血Treg细胞含量及FEV_1、FEV_1%、FVC%、FEV_1/FVC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AECOPD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外周血Th17、Th17/Treg及IL-17与FEV_1、FEV_1%、FVC、FVC%、FEV_1/FVC均呈负相关(P均<0.05);而COP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FEV_1、FEV_1%、FVC、FVC%、FEV_1/FVC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及IL-17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862[0.764,0.963],0.783[0.705,0.848],0.814[0.726,0.875],0.851[0.758,0.946],Th17最佳临界值为7.28%时其诊断AECOP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为80.4%和87.3%。结论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及IL-17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是早期预测AECOPD的有效指标。
- 张占强吴春艳方彬王美玲牛慧艳
-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7肺功能
- 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炎症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炎症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96例RRT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匹多莫德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G(IgG)等免疫指标水平,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变化,CD3^+、CD4^+及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gA、IgM及IgG等免疫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WBC、TNF-α、PCT及NEU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及血清中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IL-4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可有效抑制RRTI患儿体内炎性反应,提高免疫能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宫铁锋方彬任会利祁为
-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甘露聚糖肽匹多莫德免疫功能
- BiPAP联合NLX对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PCT、CRP、CC1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NLX)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克拉氏细胞蛋白16(CC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LX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及血清PCT、CRP、CC16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和FEF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PCT和CC1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PCT显著低于对照组,CC1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NLX对COPD患者具有更好地临床疗效,更好的改善肺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且联合治疗可使血清CRP、PCT水平显著降低而使CC16水平升高,具有更好的预后。
- 安瑞肖刘振坤乔明涛方彬王美玲宫铁锋胡云朋何盼
- 关键词:双水平正压通气肺功能
- 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病毒性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20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非免疫组,每组67例。非免疫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不采用免疫调节剂;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匹多莫德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1年内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和非免疫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4%(62/67)、80.59%(54/67)和68.65%(46/67),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明显高于非免疫组,且研究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感染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非免疫组,且研究组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儿肺内啰音、喘息、发热及咳嗽缓解时间明显短于非免疫组,且研究组患儿明显短于对照组;三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明显低于非免疫组;三组患儿CD4^+/CD8^+、CD4^+及CD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明显高于非免疫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方彬宫铁锋任会利祁为
-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匹多莫德临床疗效
- 不同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泮托拉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涿州市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AECOPD患者152例,根据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并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50例、小剂量组51例和大剂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小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泮托拉唑(40 mg/次,1次/d),大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泮托拉唑(40 mg/次,2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转出RICU时间,并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转出R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转出R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3组患者其他原因所致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患者反酸、出血、消化道出血所致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出血、消化道出血所致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出血、消化道出血所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40 mg/次,1次/d)与大剂量(40 mg/次,2次/d)泮托拉唑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有利于缩短转出RICU时间且不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泮托拉唑剂量。
- 张占强吴春艳王美玲牛慧艳方彬
- 关键词:急性加重泮托拉唑疗效比较研究
- 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甘露聚糖肽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对其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平均发病时间、临床症状、T细胞亚群以及肺部X线阴影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 3%显著高于对照组71. 7%(P=0. 035);研究组CD4+(37. 1±9. 1)%、CD8+(28. 1±5. 1)%、CD4+/CD8+(1. 5±0. 6)、NK细胞水平(13. 2±3. 1)%明显高对照组(P <0. 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 264,10. 296,11. 983,13. 124,P=0. 029,0. 034,0. 016,0. 039);研究组发热、气喘、咳嗽、啰音、肺部X线阴影等支气管肺炎发生率10. 9%明显少于对照组39. 1%(P=0. 028);研究组发热(2. 6±1. 1) d、气喘(4. 2±1. 2) d、咳嗽(4. 1±1. 2) d、啰音(5. 2±1. 2) d、肺部X线阴影(7. 1±2. 1) d等支气管肺炎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 4±1. 3) d,(6. 4±1. 2) d,(6. 2±1. 3) d,(6. 9±1. 1) d,(9. 1±1. 3) d(T=10. 196,11. 973,12. 124,12. 365,11. 214,P=0. 015,0. 018,0. 022,0. 036,0. 013)。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当中,甘露聚糖肽联合匹多莫德的治疗效果理想。
- 方彬宫铁锋任会利祁为
-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匹多莫德反复呼吸道感染T细胞亚群N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