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雯
- 作品数:50 被引量:24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量子血疗治疗血液病疗效观察
- 1997年
- 我们对12例输注量子血的血液病患者,观察了输注前后血红蛋白、血气分析,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活性,以比较量子血与库血对改善贫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对象和方法 1.对象:均为本院确诊的血液病患者,治疗组男8例,女4例;年龄17~55岁,中位年龄52.5岁,其中慢性再障6例,急性白血病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相同病种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慢性再障4例。急性白血病7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
- 李白恩方智雯
- 关键词:血液病光量子疗法输血
- Brdu/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动力学
- 1996年
- 探讨细胞动力学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应用Brdu/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初发和10例复发的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和5例对照组骨髓细胞的细胞动力学参数,包括Brdu LI,Ts,Tpot和PR4个参数。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动力学特征与对照组无差异,初发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动力学各参数值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急性白血病中,获得完全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之间的细胞动力学各参数有显著差异,其中前者Brdu LI明显高于后者(9.39±1.71%VS,5.67±0.78%,P<0.01),PR亦明显高于后者(13.38±9.60 VS,6.23±3.08cells/100 cells/day,P<0.05),而Ts和Tpot则明显短于后者,分别为(13.30±8.50 VS,23.18±7.58小时,P<0.05;11.46±5.59 VS)20.20±11.69天,P<0.05)。提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动力学与白血病预后有一定关系。
- 邵莉缪金明石学耕方智雯欧阳仁荣
-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白血病细胞动力学
-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的观察
- 1994年
-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的观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白血病研究室(200001)缪金明,方智雯,华红一,欧阳仁荣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是血循环中单个核细胞活化的一个敏感的定量指标,可以反映...
- 缪金明方智雯华红一欧阳仁荣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白细胞介素受体水平细胞活化外周静脉血初诊患者
- 抗早幼粒白血病短型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 1998年
- 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人短型融合蛋白的PML与RARα结合部位的13个氨基酸序列制备合成肽,交联甲状腺球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两株单抗,经鉴定与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说明此融合部位外露,可以制备出针对性抗体。
- 朱军李先根缪金明钟华方智雯欧阳仁荣
- 关键词:融合蛋白急性白血病
- 集落刺激因子在ANLL诱导缓解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 1994年
- 集落刺激因子在ANLL诱导缓解治疗中的初步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邵念贤,方智雯,赵劲秋,欧阳仁荣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白血病研究室四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Leucomax,美国先...
- 邵念贤方智雯赵劲秋欧阳仁荣
- 关键词: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
-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染色体研究
- 1989年
- 对23例成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_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骨髓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观察,发现7例有克隆性异常,3例 M_4表现为7号染色体丢失或缺失,其中1例伴有异常嗜酸细胞增多者有特异性16号臂间倒位。4例 M_5有复杂的多个克隆性异常。
- 方智雯
- 关键词:骨髓染色体臂间倒位染色体丢失正常核型慢粒
- 急性白血病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 1993年
- 用计算机辅助医学显微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了65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与41例慢性白血病和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 Ag—NoRs 在急性白血病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白血病组,在急性白血病中,急淋高于急非淋,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低;Ag—NoRs 在急性白血病缓解组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低于初发时,而复发时又明显增高。结果提示:Ag—NoRs 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及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 曹兰芳欧阳仁荣杜心陈小龙陈小龙蒋贝子宣正华朱学宏蒋贝子韩洁英方智雯
- 关键词:白血病AGNOR染色急性
-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化疗耐药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mdrl 基因表达与临床化疗的关系。方法 选择44 例白血病患者和5 例正常对照者,运用RTPCR方法检测mdrl 基因表达,同时评估患者对化疗的反应。结果 白血病患者初治组mdrl 阳性表达率为78.9% ,缓解组为55 .6 % ,难治复发组为93 .3 % ,对照组无一人表达;mdrl 阴性及低度表达者中有82 .4 %的人达到CR,而mdrl 中、高度表达者中仅37.0% 的人达到CR( P= 0 .003) 。结论 mdrl 基因表达增高与化疗耐药有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辅助指标。
- 吴培红孔宪明缪金明邵念贤方智雯欧阳仁荣
- 关键词:多药耐药基因白血病RT-PCR
- 白血病细胞银染核仁形成区蛋白变化与疗效的观察
- 1993年
- 用银染核仁形成区蛋白(Ag NOR)技术观察了30例急性白血病细胞和30例对照组的平均颗粒总面积(GA)、颗粒数(GN、及GA/细胞核面积(NA)的变化,发现急性白血病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型白血病中ALL组最高,其次为AML组,APL组最低;获得CR的AML及APL组患者其GA及GA/NA值较NR者低,有统计意义;GA值还与该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但与骨髓原、幼细胞百分率无关。该技术经济实用可作为区分类型,判断疗效,特别对白细胞增高型更是估价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 方智雯曹兰芳韩洁英邵念贤朱学宏
- 关键词:蛋白白血病细胞病变AGNOR染色
- 全反式维甲酸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4
- 1994年
- 应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临床药代动力学。4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首次服用ATRA80mg,药物在血浆中达到高峰浓度时间(Tpeak)为1.6~2.8小时,峰浓度(Cpmax)为158~300ng/ml;血浆清除半衰期(t_(1/2)β)为1.1~1.8小时。4名正常志愿者口服ATRA50mg,Tpeak1.5~2.1小时,Cpamx88~163ng/ml,t_(1/2)β为1.0~1.6小时。APL患者口服ATRA的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大致相同。长期口服ATRA者,发现药物在血浆中的Cpmax及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下降,清除率显著升高。APL患者及其它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内源性维甲酸在正常范围内(P<0.05)。本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并提示临床ATRA的抗药性与其药代动力学变化相关。
- 漆小清缪金明方智雯邵念贤赵劲秋韩洁英欧阳仁荣
- 关键词:维甲酸药代动力学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