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病理
  • 10篇免疫
  • 9篇神经系
  • 9篇神经系统
  • 9篇中枢神经
  • 9篇肿瘤
  • 9篇组织化学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中枢神经系统
  • 7篇细胞
  • 5篇神经系统肿瘤
  • 5篇中枢神经系统...
  • 5篇细胞瘤
  • 5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组化
  • 4篇胶质
  • 4篇病理学
  • 3篇染色
  • 3篇组织化学研究

机构

  • 14篇北京市神经外...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方静宜
  • 10篇王军梅
  • 10篇李桂林
  • 8篇岳盛琳
  • 8篇孙淑清
  • 7篇李敬军
  • 7篇杜江
  • 6篇徐丽
  • 6篇袁艳华
  • 5篇苏玉金
  • 5篇戴珂
  • 4篇刘朝霞
  • 4篇罗麟
  • 3篇崔云
  • 2篇徐作霖
  • 2篇罗麟
  • 2篇戴珂
  • 1篇何艳姣
  • 1篇陈谦
  • 1篇孙异临

传媒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质瘤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蛋白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蛋白表达与临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2例低级别(Ⅱ级)和5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病人组织标本行上述4种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术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Ⅱ的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术后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P170、TOPⅡ高表达的患者用化疗药物更为有效。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Ⅱ的表达高低可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
孙淑清徐莉崔云李桂林戴珂方静宜岳盛琳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研究脑脊膜血管外膜细胞瘤的诊断、组织来源、增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5 3例肿瘤进行HE染色及 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初发 2 7例 ,复发 2 6例 ;组织学表现为以血管为中心的血管外膜细胞增生 ,血管腔圆或裂隙样 ,肿瘤细胞圆或不规则 ,Ⅱ级 35例 ,Ⅲ级 18例 ;FⅧ 5 3例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及散在少许肿瘤细胞阳性 ,Vimentin 5 3例肿瘤细胞胞浆及血管内皮细胞阳性 ,PCNA LI 2 5 82 4 % ,平均值 4 8 85± 19 2 6 ,P5 3 LI 0 2 9% ,平均值 0 5 5± 0 4 8。结论 脑脊膜血管外膜细胞瘤是独立的恶性肿瘤 ;复发与其组织学分级、PCNA和P5 3表达无明显关系 ;该肿瘤可能来源于未分化间叶细胞 ,这种细胞有向血管内皮和血管外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方静宜罗麟孙淑清袁艳华李敬军
关键词:血管外膜细胞瘤PCNAP5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
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垂体的瘤样细胞瘤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发生在垂体的瘤样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1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的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15例病例中,生长激素(GH)腺瘤10例;GH与促乳激素(PRL)混合性腺瘤3例;另外2例GH与PRL表现为阴性,电镜观察细胞内充满异常的线粒体,临床无内分泌症状为瘤样细胞瘤.结论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是鉴别诊断嗜酸性垂体腺瘤与发生在垂体的瘤样细胞瘤的重要依据.
孙淑清孙异临方静宜张辉曲宝清苏玉金徐作霖
关键词:免疫组化
双重复合染色在胶质肉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1年
孙淑清方静宜岳盛琳袁艳华李敬军戴珂罗麟
关键词:胶质肉瘤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染色体19q13.42基因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多层细胞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TMR)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19q13.42基因改变情况。方法搜集3例ETMR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进行检测并观察ETMR病理特征。结果ETMR患儿平均年龄34个月,男性2例,女性1例。CT显示类圆形不均匀等低密度或略高密度影,可见囊性区,肿瘤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治疗后2例患儿分别生存14个月和38个月,第3例术后4个月复发,后失访。组织学显示排列密集、核分裂象多见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和由这些细胞组成的多层细胞菊形团在细胞稀疏的神经细胞瘤样背景中呈大片状或小叶状分布,其间可见无核神经毡结构。多层未分化细胞围绕有内界膜的中央空腔放射状分布构成多层细胞菊形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分化区细胞及神经毡表达突触素等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在细胞密集区及多层细胞菊形团呈阳性表达;NeuN散在少量神经元阳性。未分化细胞和菊形团区域Ki-67阳性指数40%~80%,而分化区Ki-67阳性指数1%~3%。CD99在其中1例的血管周围菊形团的细胞呈细胞质阳性。3例经FISH检测发现均有超过30%的肿瘤细胞染色体19q13.42位点扩增。结论ETMR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是独立的肿瘤实体,19q13.42特异性的基因改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今后治疗的研究提供分子学基础。
王军梅刘朝霞方静宜陈谦杜江徐丽李桂林
关键词:肿瘤染色体原位杂交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神经系统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病理是其诊断的"金标准"。21世纪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病理学逐步从传统的形态学转化为分子病理学。神经病理医生不仅要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借助神经解剖、神经影像等其他相关知识。因此,培养新形势下合格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病理医生不仅对患者意义重大,也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应用传统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临床病理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临床病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科发展的合格病理人才。
王军梅李桂林方静宜杜江徐丽
关键词:多媒体神经系统病理学分子病理
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中快速诊断能力的培养
2013年
培养年轻病理医师及进修病理医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中快速诊断能力,对于决定临床手术范围、促进外检病理诊断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病理医师通过掌握冷冻切片制作、充分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所见、采用正确阅片方法、学会综合分析、锻炼心理素质,最终作出准确的术中快速诊断。
方静宜王军梅杜江徐丽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临床病理特征及INI1的表达(附一例报道)
2010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INI1抗体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NI1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显示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包括典型的横纹肌样细胞成分和原始间叶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两种成分Vimentin、CD99均阳性表达,横纹肌样细胞SMA阳性表达、EMA局灶阳性表达.原始间叶成分SMA、EMA阴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核INI1阳性表达,肿瘤细胞核INI1阴性表达。随访示患儿术后2月余死亡。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为高度侵袭性肿瘤,横纹肌样细胞是其重要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肿瘤出现两种成分表明肿瘤细胞有多方向分化的潜能,显示胚胎性肿瘤的特征。肿瘤细胞核INI1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有INI1基因突变或缺失,对明确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军梅罗麟苏玉金戴珂方静宜岳盛琳李桂林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对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探讨细胞分化、组织发生及增殖潜能。方法 对 3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HE染色及 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结果 血管增生 19例 ,坏死 6例 ,出血 2 7例 ,核分裂 2 3例 ,2 5例可找到神经元 ;Synaptophysin和NSE37例阳性 ,GFAP10例偶见细胞及纤维阳性 ,ChromograininA和NF全部阴性 ,PCNA LI1 95±1 77,从 0到 9 95 %。结论 神经细胞具有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能力 ;肿瘤可能来源于胚胎残余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核分裂阴性病例的PCNA LI<1% ,核分裂阳性的病例 (除 2例外 )PC NA LI>1% ,P =0 0 0 0 0 0 8,提示核分裂阳性的中枢神经细胞瘤较核分裂阴性肿瘤增殖倾向活跃。
方静宜罗麟袁艳华孙淑清李敬军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细胞分化增殖潜能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颅咽管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手术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病理室确诊的2例颅咽管瘤恶变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其中1例患者恶变前后的组织学差异。纳入同期10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比较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25岁;恶变前均曾接受过放疗,恶变前病理学结果均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2例患者恶变后均呈鳞状细胞癌形态,核大深染,核仁清楚,核浆比例高,核分裂像增多。肿瘤呈实性片状生长,星形网状结构少见。湿角化物多见,分布于癌巢和间质中。肿瘤浸润脑组织,基底膜破坏或消失。与恶变前相比,恶变后肿瘤细胞密度更高,细胞异型性更明显,核分裂像更多。免疫组化示所有患者CK和CK5/6均呈阳性表达,恶变患者恶变后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恶变前(50%对比5%),也明显高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50%对比2%~10%)。结论颅咽管瘤恶变后恶性倾向明显,但仍保留部分颅咽管瘤特征,这有利于与相似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徐丽刘朝霞方静宜王军梅杜江何艳姣李桂林
关键词:颅咽管瘤病理学恶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