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海波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电子转移
  • 2篇溶剂
  • 2篇溶剂效应
  • 2篇激发态
  • 2篇光诱导
  • 1篇跃迁
  • 1篇配合物
  • 1篇氢键
  • 1篇氰基
  • 1篇外场效应
  • 1篇外电场
  • 1篇外电场效应
  • 1篇矩阵元
  • 1篇蓝移
  • 1篇构象
  • 1篇光谱
  • 1篇光谱蓝移
  • 1篇光诱导电子转...
  • 1篇多肽
  • 1篇二氰基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易海波
  • 4篇李象远
  • 2篇何福城
  • 2篇段晓惠
  • 1篇杨胜勇
  • 1篇刘继凤
  • 1篇李泽荣
  • 1篇佟静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肽链体系中的长程电子转移:多肽构象和旁链间距对电子转移矩阵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用 AM1半经验方法 ,优化了吲哚和苯酚中性分子、正离子自由基和负离子自由基的几何构型 .用线性反应坐标近似和溶剂效应的类导体屏蔽模型 ( COSMO)构造吲哚正离子和苯酚中性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 ,用以估算多肽链中色氨酸和酪氨酸之间的电子转移的反应热和内重组能 .优化 Trp H-( Pro) n-Tyr OH( n=0~ 3)多肽模型分子的结构和构象 ,用能级分裂因子的极小值方法计算了这些多肽体系的电子转移矩阵元 .
李象远易海波刘继凤佟静何福城
关键词:多肽构象AM1方法
电子转移的外场效应
李象远何福城李泽荣易海波
该项目在电子转移的外电场效应,溶剂效应及光诱导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1)建立了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外电场效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外电场强度对电子转移瓜在热和速率常数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基于Koopmanns定理的沿反应坐标搜...
关键词:
关键词:电子转移外电场效应溶剂效应
9,10-二氰基蒽和杜烯间光诱导电子转移的电荷分离态和电子耦合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从头算方法 ,讨论了 9,1 0 -二氰基蒽 (DCA)和杜烯 (DUR)间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的态 -态跃迁 .考虑基组重叠误差 (BSSE)对相互作用能的校正 ,用 MP2方法优化得到重叠式 [DCA…DUR]配合物的稳定构型 .用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CIS)方法讨论了 [DCA…DUR]配合物的光诱导电荷分离和电荷复合过程 .根据广义 Mulliken-Hush(GMH)模型 ,计算了电荷复合过程的电子耦合矩阵元 .结果表明 ,[DCA… DUR]配合物的 S0 → S1 和 S0 → S2 跃迁产生了两个强的局域激发态 ,S0 → S3 跃迁直接导致电荷分离态 ,小的振子强度预测该电荷转移 (CT)跃迁是一弱跃迁 ,电荷分离态 S3 衰变到低局域激发态或基态的电荷复合是可能的 .
易海波段晓惠李象远杨胜勇
关键词:光诱导电子转移矩阵元激发态从头算方法配合物
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中电荷转移吸收光谱和溶剂效应被引量:5
2004年
用MP2 / 6 3 1G 方法研究了二氯甲烷溶剂分子与电子给体、受体以及电子给受体复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二氯甲烷与电子受体和电子给受体复合物间有弱氢键相互作用 .利用CIS/ 6 3 1++G 方法研究了溶剂与溶质分子间形成氢键对激发态的影响 .自然键电荷分析表明 ,电子给受体复合物的S0 →S1跃迁导致一个电子从电子给体转移到受体 .结合非平衡溶剂化处理和自洽反应场方法研究了溶剂分子与复合物间形成氢键时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
易海波李象远段晓惠
关键词:激发态氢键光谱蓝移
有机共轭体系的光诱导分子间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
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研究在光化学反应对于设计、光合作用机制研究、太阳能利用和分子开关和分子器的开发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理论计算揭示共轭体系的分子间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机理,用连续介质模型估计电荷转移(CT)跃迁过程...
易海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