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锐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药用植物刺山柑茎段组织培养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以药用植物刺山柑初秋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灭菌时间对刺山柑无菌外植体建立的影响及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组合对刺山柑丛生芽的诱导、增殖、壮苗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采用0.1%升汞消毒8 min效果最佳,其污染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6%和6.3%;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6mg/L,其侧芽萌发率可达90%;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6 mg/L+IAA 0.2 mg/L,其增殖倍数可达到4.5倍;壮苗培养基以MS+NAA 0.2 mg/L+GA30.2 mg/L效果较好,长势比较旺盛,平均株高、平均芽数均较高;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 0.5 mg/L+0.1%活性炭,生根率达65%,基部几乎无愈伤,且根数较多。
- 马生军曹锐韩晶朱金芳王颖韩雪玲
- 关键词:刺山柑茎段
- 新疆枸杞多糖抗实验性衰老及自然衰老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新疆枸杞多糖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采取自然饮水法给予小鼠枸杞多糖提取物,探讨其是否对D-gal致衰老模型以及自然衰老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抗疲劳作用、微循环系统的血流速度及血细胞形态产生影响。结果饮用枸杞多糖提取物后,D-gal致衰老模型组和自然衰老组小鼠血流速度均加快(P<0.05),抗疲劳能力均增强(P<0.05),血糖相对较低(P<0.05),能维持红细胞形态。结论新疆枸杞多糖提取物具有延缓小鼠衰老、改善血流速度等作用。
- 周旋王颖包晓玮曹锐付玉峰
- 关键词:抗衰老微循环抗疲劳
- 维吾尔药材刺山柑外植体的筛选与组培快繁条件研究
- 2009年
- 以从新疆吐鲁番地区沙漠采集的维吾尔民间传统药材刺山柑为试验材料,择其茎段、叶片、侧芽、萼片和花朵5种外植体进行组培筛选并探索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外植体最佳灭菌条件为升汞加吐温-20消毒5 min,最适培养基为MS+0.6 mg/L 6-BA+1.0 mg/L 2,4-D+3.0 mg/L NAA,5种外植体的诱导率均在65%以上,但茎、叶为最佳;增殖培养基中,随着生长激素NAA的浓度增加,增殖系数升高,丛生芽的发芽数增多;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8 mg/L IBA+300 mg/L活性炭。
- 曹锐马生军周旋周琳王颖
- 关键词:刺山柑外植体组培快繁
- 刺山柑总黄酮的提取及药效学研究
- 本实验探讨刺山柑总黄酮的醇溶超声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的最佳条件,及其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以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干预作用。
以新疆吐鲁番野生刺山柑果实为原料,正交设计优化醇溶超声方法提取刺山柑中总黄酮,选择最佳提...
- 曹锐
- 关键词:刺山柑黄酮实验动物佐剂性关节炎
- 正交设计优化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分离刺山柑中总黄酮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以新疆吐鲁番野生刺山柑果实为原料,分别比较了不同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对刺山柑总黄酮的提取率的影响,以正交试验进行筛选分析,选择最佳的提取条件;利用静态及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大孔树脂对刺山柑总黄酮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以乙醇浓度为70%、超声时间为60 min、料液比1∶20时提取效果最佳。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出H103、X-5和AB-8树脂对总黄酮的分离效果较好,从动态分离黄酮的实验表明H103型大孔树脂分离效果最佳,总黄酮含量达到63.98%。
- 包晓玮曹锐韩海霞李睿王颖
- 关键词:刺山柑大孔树脂总黄酮
- 牛脑钙调素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免疫原制备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从牛脑中分离纯化钙调素(CaM),并进行生化鉴定,同时用碳二亚胺法制备CaM偶联免疫原。【方法】以phenyl-Sepharose层析法从牛脑中分离纯化CaM,用PDE法检测其活性,以SDS-PAGE、PAGE检测其分子量并观察CaM有无Ca2+结合时的电泳行为,检测其紫外扫描光谱,同时用交联剂碳二亚胺制备CaM偶联抗原进行动物免疫,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免疫效价。【结果】纯化后的CaM对PDE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电泳结果显示为均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7.3 kDa,在SDS-PAGE中,CaM结合Ca2+时比未结合Ca2+时迁移率快;而在PAGE中,迁移率在结合Ca2+比未结合Ca2+时慢;紫外光谱扫描显示约在251、260、267、272和283 nm有5个吸收峰,动物血清免疫效价为1∶800。【结论】用phenyl-Sepharose层析法纯化CaM和用碳二亚胺法制备CaM偶联抗原是成功的。
- 周旋包晓玮马生军曹锐夏圣宝王颖
- 关键词:CAM碳二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