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传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苏菲的选择...
  • 5篇叙事
  • 5篇小说
  • 3篇主题
  • 3篇历史小说
  • 3篇历史重构
  • 3篇悲剧
  • 2篇代文
  • 2篇叙事策略
  • 2篇言说
  • 2篇人类悲剧
  • 2篇主题探讨
  • 2篇自白
  • 2篇文明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明
  • 2篇小说研究
  • 2篇历史小说研究
  • 2篇奈特
  • 2篇警世

机构

  • 13篇四川外语学院
  • 7篇四川外国语大...
  • 4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滨州学院
  • 1篇中欧国际工商...

作者

  • 24篇曾传芳
  • 2篇蒋花
  • 1篇虞建华
  • 1篇蒋花
  • 1篇田鹰

传媒

  • 4篇四川外语学院...
  • 4篇外国语文
  • 3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渝西学院学报...
  • 1篇武汉船舶职业...
  • 1篇滨州学院学报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外国语言与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拉福德《普利茅斯种植园史》中的家园想象
2023年
家园是生命的栖息地,家园想象与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相互交织,构成了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母题。北美殖民时期的叙史文学作品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种植园史》在记述早期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开拓殖民地历史事件的同时,建构了对新家园的想象。乘坐“五月花号”航船到达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移民的家园想象包含三个向量:宗教共同体、公民政治共同体及殖民共同体。宗教共同体是基于宗教信仰而建构的家园想象;公民政治共同体是基于理想世俗社会模式而建构的家园想象;殖民共同体则指移民以选择性包容和排除模式而建构的家园想象,具有殖民主义的霸权性质。研究美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家园想象,有助于了解形成美利坚民族意识和构建美国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机理,有利于研判当今美国遭遇的社会问题与困境。
曾传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话语策略被引量:7
2002年
福克纳是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一篇结构复杂、精雕细琢的小说 ,是“故事 (内容 )”与“话语”高度统一的典范。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和时序安排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篇小说的话语策略及其艺术效果 ,十分有意义。
曾传芳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艺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话语策略
那些不为人知的事——《福特斯科斯太太》中弗雷德成长模式探析
2015年
短篇小说《福特斯科斯太太》讲述了弗雷德隐秘的成长。借喻性的标题、双重视角让弗雷德的成长具有一种隐秘的欺骗。故事将龌龊的家、酒及酒臭味、昏暗的伦敦街道、口红、手枪、睡裙、妓女、姐弟情和青春期的孤独、狂躁、堕落、暴力、性、阴谋、强奸、乱伦等因子黏合在一起,让弗雷德的成长模式中三个主要方面:失效的家、找寻和成长仪式具有强烈的黑暗、讽刺色彩。更为讽刺的是弗雷德的成长模式竟然和正常生活毫无违和感,他自然地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蒋花曾传芳
关键词:隐秘找寻
作为言说者的黑奴——解读《奈特·特纳的自白》中历史人物的重塑
2019年
在美国蓄奴制社会中,黑奴只是一个符号,被当成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独立人格,只配用于装点白人生活门面的非人。美国当代小说家斯泰伦认为这是非人道的做法,创作了以特纳奴隶起义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奈特·特纳的自白》,旨在重新塑造那个印象已经模糊的奴隶起义领袖。小说使用类自传体第一人称叙事,让黑奴奈特讲述自己的故事。作为叙述者的奈特通过采用操纵叙述故事的方式、发表评论、以及在叙事层面确立叙述者与被述者间的交互关系等三种叙事方式来建构叙述者身份,彰显自己的在场。于是,被曲解、被当成非人的奴隶成为自己历史的言说者,历史人物的形象得以重塑。
曾传芳
关键词:蓄奴制言说者
论海明威《雨中猫》的语言特色被引量:20
2001年
海明威是一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的作家 ,其语言风格简洁凝炼 ,朴实无华 ,对当代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这种风格再现于《雨中猫》里。名词性结构、自由间接引语和反复等语言手段的巧妙使用使得这个短篇成为海明威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曾传芳
关键词:名词性结构自由间接引语
Narrative Strategies towards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y-A Study of William Styron's Historical Fiction
克罗齐说:"只有对现在生活的兴趣才能促使人们去研究过去的事实。故而,过去的事情一旦和对现在生活的兴趣相结合,它的关注点就不再是过去,而是现在了"。这种对现在的兴趣引导去研究历史,确切地说是唤醒和复活历史,并按照现在的兴趣...
曾传芳
关键词:社会意识
电影中的纽约城市叙述——纽约天际线与纽约城市人文真相
2024年
城市为电影提供消费人群和取景素材,而电影通过镜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纽约城市天际线在以纽约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中反复出现,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城市天际线不仅指示故事发生的场所和背景,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具象体现和寓意衍生。分析电影对纽约天际线的叙述,可以挖掘纽约城市人文真相。经典的纽约天际线代表着美国的进步与繁荣,给予了人们对城市的乌托邦想象。后911时代的美国电影在叙述残缺的纽约天际线时,出现了不同的考量和选择,揭示了新的纽约城市人文真相。电影《世贸中心》选择坦然而克制地叙述和呈现被视为禁忌的纽约天际线和双子塔,意在探索直面灾难、治愈创伤之路。
曾传芳姚沁坤
历史叙事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2007年
长期以来,原原本本地再现历史本来面目被认为是历史撰写的宗旨,历史学家则应该是不偏不倚、超然物外的历史记录者;历史编撰的灵魂是真实。但是,现代思潮和语言哲学的发展对历史叙事的再现功能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对历史是语言构造物还是独立的客观事实,历史是强者的历史还是弱者的历史,历史表述的是外部事件还是内心真实以及历史是一部大写的历史还是多个小写的历史等问题的探讨揭示了传统撰史观的问题所在。
曾传芳
关键词:历史叙事
“话语”、“文体”与人物塑造和主题阐释——再读弗洛斯特的《补墙》
2006年
接受美学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不久便风靡全球。这是因为它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读者的角度,概括了人类的审美经验。这一理论的基本取向是把作家和作品逐出审美释义中心,认为读者根据文本重新创造才完成作品。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依赖于读者对它的理解与解释,于是文本的客观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成为一种功能性的、而非本体性的东西。文本的阐释出现了不可确定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文无定评,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文学史会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发现。
曾传芳
关键词:弗洛斯特诗无达诂现代派诗歌叙事者
论《苏菲的选择》的多重叙事被引量:1
2013年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反思文学作品。小说言说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书写了叙述者/作者的成长故事,评论了小说本身的创作。小说的叙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言说历史、书写成长和评论创作三种文本于一体,多重叙事共同彰显小说的多重主题,表现了作家叙述纳粹大屠杀事件的独特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
曾传芳
关键词:《苏菲的选择》多重叙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