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婧

作品数:20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脉络膜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9篇病变
  • 8篇血管
  • 8篇黄斑
  • 6篇光学相干
  • 5篇血管病
  • 5篇血管病变
  • 5篇相干
  • 5篇脉络膜厚度
  • 5篇光学
  • 4篇断层扫描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息肉
  • 4篇息肉样
  • 4篇息肉样脉络膜...
  • 4篇相干断层扫描
  • 4篇脉络膜血管

机构

  • 20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20篇丁小燕
  • 20篇曾婧
  • 17篇李加青
  • 16篇刘冉
  • 11篇唐仕波
  • 9篇潘间英
  • 4篇陈星
  • 3篇李涛
  • 3篇于珊珊
  • 3篇杨宇
  • 2篇左雅静
  • 2篇张新愉
  • 2篇朱晓波
  • 2篇陈星
  • 2篇闫媛媛
  • 1篇文峰
  • 1篇张日佳
  • 1篇祁冰
  • 1篇杨宇
  • 1篇陈剑

传媒

  • 5篇中华眼底病杂...
  • 4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分析
刘冉曾婧丁小燕李加青朱晓波唐仕波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1
2011年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μm。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O.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O.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O.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曾婧丁小燕李加青刘冉马伟潘间英唐仕波
关键词:脉络膜屈光不正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半剂量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脉络膜厚度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PDT)后1年内的脉络膜厚度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干预性研究.经间接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
李加青丁小燕曾婧袁敏而于珊珊刘冉杨宇陈星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眼别的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年龄、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nAMD患者114例144只眼(nAMD组)和PCV患者145例186只眼(PCV组)纳人研究。统计其首诊年龄、性别、眼别等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及发病眼别的差异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y。检验。结果nAMD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68.30±9.86)岁,PCV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为(65.67±9.04)岁。两组患者平均首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31)。首诊年龄小于70岁者,nAMD组中58例,占50.88%;PCV组中92例,占63.45%。PCV组首诊年龄〈70岁者比例高于nA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8,P=0.042)。nAMD组中男女比例为3.56:1,PCV组中男女比例为2.02:1,两组患者男女性别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P=0.047)。nAMD组中,双眼发病30例,占26.32%;PCV组中,双眼发病41例,占28.28%。两组息者双眼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3,P=0.726)。nAMD组144只眼中,右眼69只眼,占47.92%;左眼75只眼,占52.08%。PCV组186只眼中,右眼92只眼,占49.46%,左眼94只眼,占50.54%。两组患者不同眼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637)。结论nAMD患者较PCV患者首诊年龄大;nAMD较PCV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两种疾病均有约1/4的患者双眼发病,眼别无差异。
刘冉李加青曾婧李涛潘间英唐仕波丁小燕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黄斑变性疾病特征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和对侧健眼的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横断面分析研究.对2011年3~8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40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A组)40只眼,对侧健眼组(B组)38只眼;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40例40只眼为年龄、性别、屈光度匹配的正常成年人.采用海德馒Spcctralis频域OCT加强深度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定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距中心凹l mm和3 mm处上下鼻颞四方位脉络膜厚度(SCT1mm、SCT3mm、 ICT1mm、ICT3mm、NCT1mm、NCT3mm、TCT1mm、TCT3mm、).结果 单眼IMH患者,配对t检验显示患眼SFCT值较对侧健眼变薄,t =-3.906,P<0.001.三组间比较,A组、B组和C组SFCT均值分别为(214.82±66.67)μm,(243.53±76.67) μm和(259.87±64.39) μm,A组较C组明显降低.B组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H患眼中脉络膜厚度变薄明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对侧健眼的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亦有降低,提示脉络膜血管代谢功能下降,可能是IMH发病的因素之一.
曾婧刘冉李加青朱晓波唐仕波丁小燕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胎盘生长因子在眼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1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的成员之一,具有促进滋养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介导免疫及炎症反应、调节造血等生物学作用。P1GF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P1GF特异性表达于病理性新生血管,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较VEGF更具有特异性,因此抗P1GF治疗有可能成为靶向性治疗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新方向。
曾婧丁小燕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刘冉李加青李涛曾婧潘间英丁小燕唐仕波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断试验评价
目的 研究息肉样黄斑病变(PCV)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特征,探讨SD-OCT在PCV初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诊断试验的评价.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
丁小燕李加青刘冉于珊珊杨宇曾婧潘间英
Conbercept(KH902)对氧致视网膜血管病变的抑制作用和对新生小鼠正常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
丁小燕曾婧刘冉唐仕波
丹参注射剂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剂对高氧诱导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出生7日龄的C57BL/6J小鼠54只分为A(单纯对照组)、B(高氧诱导模型组)、C(丹参治疗组)3组,每组18只。B组与c组小鼠在氧气浓度为75%的环境中饲养5日,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与A组一同饲养。这三组小鼠分别在第12、14、17天各随机处死6只。分别采用Isolectin-B4(GREEN)染色法进行视网膜铺片术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Isolectin-B4(GREEN)染色法视网膜铺片中,B组视网膜可以见到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荧光渗漏明显,C组较之新生血管明显减少,荧光渗漏轻,A组未见新生血管和荧光渗漏;在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中见到,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VEGF的表达在B组的视网膜各层均很明显,C组则主要在靠近视网膜内层的部分比较明显,但较B组明显减弱,VEGF在A组的视网膜中表达不明显。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视网膜VE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形成。
张日佳崔裕波张旭祁冰曾婧孟晶丁小燕陈剑
关键词:丹参视网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