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弥白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胚胎
  • 6篇两栖
  • 4篇爪蟾
  • 4篇两栖类
  • 4篇分化
  • 3篇胚胎发育
  • 3篇细胞
  • 3篇两栖纲
  • 3篇脊索
  • 2篇蝾螈
  • 2篇细胞分化
  • 2篇细胞间
  • 2篇发育
  • 1篇蛋白
  • 1篇电活动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子显微学
  • 1篇东方蝾螈
  • 1篇动物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曾弥白
  • 5篇张小云
  • 3篇罗振国
  • 2篇周美云
  • 1篇吴芝莉
  • 1篇罗振国

传媒

  • 5篇实验生物学报
  • 4篇生命科学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Develo...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物进化中神经肽样物质和神经系统关系之探讨被引量:2
1999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和追踪神经肽样物质在原生动物、水螅及蝾螈胚胎发育过程中分布的变化,试图探索在动物早期进化过程中神经肽样物质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从系统发育看神经肽样物质比神经系统先出现并行使在细胞内的功能。(2)在随后的进化中神经肽样物质先分布于非神经系统部位,如肠道外缘及表皮,并逐渐进入神经系统,这无论从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中都能找到依据。(3)在神经系统,神经肽样物质先出现在周边神经,之后;才出现在中枢神经,实验中表明NPY是随着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而进入周边神经系统,之后,随着胶质细胞的出现而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4)原生动物和蝾螈胚胎均由皮膜或表皮细胞中囊泡状结构直接分泌神经肽祥物质进入胞质内或细胞外。
张小云罗振国曾弥白
关键词:棘尾虫胚胎发育
神经肽样物质在两栖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定位研究(英文)被引量:1
1997年
本工作以东方蝾螈为实验材料,选用时期为:卵裂期,神经胚早、中、晚期,尾芽早、中、晚期,及蝌蚪期等8个时期。各期胚胎经过固定、OCT包埋、切片后,分别做抗胰岛素、抗胆囊收缩素、抗生长素和抗β内啡肽等免疫反应,ABC法染色处理并观察。结果发现:一、在胚胎发育的一定时期,阳性细胞出现在胚胎的一定部位。最早于尾芽早期出现在内胚层,此时,个别细胞呈阳性反应。尾芽中期阳性细胞明显增多(Fig.1)。到蝌蚪期,在成形的肠道外缘可以看到阳性细胞(Figs.2&3),躯干部内胚层的外缘也有呈阳性反应的细胞(Fig.4)。可以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肽物质出现的时空程序与神经系统发育不相平行。从卵裂期到神经胚期,神经管从出现到闭合的管内外,都找不到阳性物质的存在。直到尾芽早期才发现神经肽样物质,而且分布在内胚层。到尾芽中期,可在表皮中发现。而神经系统则到了尾芽晚期,也就是神经管闭合后86小时,在眼杯后才出现阳性细胞。到蝌蚪期,神经肽样物质仅存在于周边神经系统。二、在神经系统,阳性细胞最早出现在尾芽晚期,在眼杯后方可以观察到成群的阳性细胞。该位置很可能是脑神经节(Fig.5)。蝌蚪期,神经系统从前端往后都可观察到阳性细胞,它?
张小云罗振国罗振国
关键词:两栖类胚胎发育
变态──研究胚胎后期发育基因表达的理想模型被引量:1
1998年
以两栖类为例;叙述了变态过程中结构和生化特征的转变,着重指出变态受激素严格的调控。哺乳类胚胎后期的发育和两栖类变态时期所发生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平行性和可比性。还阐述了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和编程性细胞死亡等有关问题。
曾弥白
关键词:变态基因表达发育基因动物
NPY样免疫反应在蝾螈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定位研究
2000年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在蝾螈胚胎发育中神经肽Y(NPY)在神经系统中的定位。结果表明NPY最早分布在周边神经系统(尾芽晚期),之后才在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幼虫期),而且是随着胶质细胞的出现而出现的。我们认为NPY是随着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而进入周边神经系统,再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的。
张小云罗振国曾弥白
关键词:胚胎发育神经系统蝾螈
纳络酮对东方蝾螈胚胎表皮传导的阻断作用
1999年
在胚胎发育的一定时期,表皮细胞呈现较强的β-内啡肽阳性免疫反应,而这时期正是表皮传导最活跃的时期。为了探索胚胎表皮传导和β-内啡肽-类阿片样多肽之间是否有关系,本实验采用纳络酮处理,发现表皮传导消失,待纳络酮作用消除后,表皮传导现象又再出现,说明纳络酮在胚胎表皮细胞传导中起了阻断的作用。
张小云曾弥白蒋婉素
关键词:纳络酮蝾螈
有尾类胚胎表皮传导电活动与分化的关系
曾弥白戴荣
该项研究,以实验胚胎学和电生理方法结合超微结构的观察,进一步研究了表皮传导的电生理学,传导能力的产生和细胞分化的关系,以及表皮细胞间与传导有关的结构基础。该所通过研究,首先发现了无神经胚胎表皮细胞的自发电活动与传导的关系...
关键词:
关键词:胚胎分化电生理学
爪蟾脊索在决定过程中和相邻细胞的关系
1995年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曾弥白周美云王莹
关键词:爪蟾脊索细胞关系
早期发育细胞间相互关系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1996年
根据电镜观察,结合在两栖类胚胎进行的在体和离体实验的结果,认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决定"和"分化"两个过程中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不但相互作用的细胞类别不同,方式也不一样。在"决定"过程中,主要的影响来自相邻细胞,也就是不同类别的细胞,方式可能是多样的。在"分化"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同类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通讯起主要作用。
曾弥白
关键词:早期发育两栖类电子显微学
爪蟾脊索的决定
虽然在两栖类胚胎早期的命运图谱上脊索的位置已经被划定,但是,这只是在表面的投影并没有说明决定的情况。过去,关于脊索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只涉及它对周围组织结构的
曾弥白
文献传递
爪蟾脊索细胞的决定
1993年
在两栖类,关于脊索对邻近组织的作用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相反,关于邻近组织对脊索的影响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报道。因此,本工作企图通过外植的方法,研究脊索在早期发育是是如何决定的,是否也受邻近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脊索的决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提供了研究邻近组织影响的线索。
曾弥白
关键词:爪蟾两栖纲发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