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米非司酮
  • 2篇肌瘤
  • 2篇非司酮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经济学
  • 1篇上皮
  • 1篇上皮内
  • 1篇上皮内瘤
  • 1篇上皮内瘤变
  • 1篇释放激素
  • 1篇释放激素激动...
  • 1篇皮内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瘤
  • 1篇子宫肌
  • 1篇子宫肌瘤

机构

  • 2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药物流行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宁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曾春英
  • 1篇傅鹰
  • 1篇陈冠容
  • 1篇黄丽萍
  • 1篇顾美皎
  • 1篇沈海滨
  • 1篇刘静
  • 1篇张小燕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2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与布舍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效果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对子宫肌瘤的经济效果。对象与方法 :经临床及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共 6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例 ,使用布舍瑞林 ;治疗组 30例 ,使用米非司酮。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成本 /效果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的成本 效果较好。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中拟定出合理的成本 效果处方 。
黄丽萍曾春英陈冠容傅鹰
关键词: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经济学子宫肌瘤米非司酮
卵巢恶性Brenner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卵巢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7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盆腔包块,肿块均位于右侧卵巢,呈囊实性,体积较大。镜下见实性区上皮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相似,部分区域细胞巢排列紧密,细胞异型性大,可见明显间质浸润;囊性区囊壁内衬上皮细胞,可出现明显黏液上皮化生。免疫表型:CKpan、CK7、WT1、PAX-8均弥漫阳性;CK20、p63、ER、PR、CA125、p53及Inhibin-α均阴性;肿瘤间质浸润区细胞核Ki-67增殖指数约90%。结论卵巢MB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差,需与卵巢原发或转移性移行细胞癌、交界性Brenner瘤及卵巢黏液性肿瘤鉴别,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陈妤蓉张小燕曾春英
关键词:卵巢肿瘤BRENNER瘤免疫组织化学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97
1998年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75例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及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nRH-a组30例,每天用GnRH-a150μg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3个月;米非司酮组45例,用米非司酮每天12.5mg口服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GnRH-a组缩小20.0%以上者有27例,占90.0%;米非司酮组肌瘤缩小20.0%以上者有41例,占91.1%。复发率,GnRH-a组为40.0%,米非司酮组为17.8%。
曾春英顾美皎黄宏英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GNRH-Α米非司酮
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2例、宫颈鳞癌患者28例及22例子宫内膜组织正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中期因子表达阳性子宫内膜正常组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例,宫颈鳞癌组14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密度子宫内膜正常组中为(7.7±4.9),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为(10.6±5.6),宫颈鳞癌组中为(25.1±8.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期因子的阳性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癌变的监测指标。
刘静沈海滨曾春英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