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远
- 作品数:31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星座构型筛选的改进几何定位方法
- 2024年
- 该文针对在轨卫星量测信息源的远距离定位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星座空间构型特性的n点透视(perspective-n-point,PnP)问题改进定位方法:从选取定位数据源出发,分析卫星几何构型对定位误差的影响,提取影响构型的主要参数,建立几何构型评价函数,评价星座构型的可用度。该文提出的PnP方法利用视场内构型筛选的星座卫星角度量测信息进行定位解算,筛选出受图像噪声影响较小的构型,提高定位解算精度,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筛选方法的有效性。该文研究结果可为远距离光学导航定位问题提供参考。
- 杨心语曾祥远杜华军刘天赐杨皓安李杰
- 应用太阳帆的金星往返任务轨迹优化
- @@本文研究在黄道面内从地球静止轨道出发,完成金星往返任务的轨迹优化问题。文中应用太阳帆解析的局部最优控制律及混合控制律,在太阳、地球/金星、太阳帆航天器三体模型下求解其逃逸及捕获阶段:日行转移阶段则运用PSODE与局部...
- 曾祥远李俊峰宝音贺西
- 关键词:太阳帆金星
- 准静态侵入颗粒介质的底边界效应仿真分析
- 2024年
- 论文基于球形离散元方法研究颗粒介质的底边界效应,仿真刚体圆柱准静态侵入有限厚度颗粒介质直至底边界的过程,探究侵入物所受阻力与侵入深度间关系.结果表明,圆柱准静态侵入颗粒层至池底的阻力-深度曲线,前段呈类静水压力线性,接近底边界的后段呈类指数增长形式;在距底数个粒径范围内阻力存在波动,波长近似颗粒直径.与圆柱底固连的倒锥形固化区颗粒存在动态更新,侵入接近底边界时固化区瓦解,局部颗粒阻塞与疏通决定阻力增长趋势;圆柱底面以下的颗粒力链在接近底边界时转化为圆柱底与颗粒池底之间的“底-底”力链,力链受挤压后平均颗粒数的递减很好地解释了阻力振荡的波动性.
- 郑宇馨曾祥远
- 关键词:颗粒介质
- 彗星着陆器“菲莱”的下降弹跳轨迹被引量:1
- 2019年
- 彗星探测对了解地球生命起源和早期太阳系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着陆器“菲莱”(Philae)是彗星探测任务“罗塞塔”(Rosetta)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的着陆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菲莱”看作质点,建立了“菲莱”在67P附近自由轨道运动和表面弹跳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重建了“菲莱”在67P附近和表面运动的轨迹.由于第一次触地的情况较为复杂,对轨道运动和弹跳运动这两个阶段分段仿真,复现了“菲莱”自“罗塞塔”探测器分离至停止运动的轨迹,并与欧空局SONC复现的“菲莱”运动轨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菲莱”在67P表面的弹跳轨迹进行参数化仿真,改变第一次触地点TD1的切向和法向恢复系数,分析恢复系数对“菲莱”表面弹跳运动的影响.
- 温童歌曾祥远王蜀泉
- 小行星433 Eros本体悬停轨道的稳定控制被引量:1
- 2017年
- 研究了近地小行星433 Eros本体悬停轨道的稳定控制问题.用三轴椭球体模型近似Eros引力场分布,建立了航天器在其引力场内的动力学模型,并且应用等加速度变截距时变滑模控制设计了悬停控制器.该方法的滑模面选取与常规滑模控制不同,且不存在到达阶段.仿真分析从不同的初始条件和悬停条件入手,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并讨论了航天器的速度与控制加速度的幅值随滑模面切换时间的变化情况.
- 林翰文曾祥远
- 关键词:EROS
- 小行星433Eros 环绕周期轨道的数值延拓
- 张永隆曾祥远
- 深空探测太阳帆航天器新型轨道设计
- 深空探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宇宙和人类的起源,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探测距离的不断增加和任务开支的上涨,目前的连续小推力系统也难以满足某些任务的需求。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多种形式的无燃料推进系统,其中太阳帆技术最为成...
- 曾祥远
- 关键词:太阳帆
- 成果导向教育的教材建设初探--以《最优控制》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我国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突出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或改革中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本文以工科最优控制课程为例,探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教材建设。在简介300年来最优控制发展历程和近60年来教材建设情况基础上,详细介绍新教材的建设思路与教材特点,为未来OBE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 曾祥远温童歌李俊峰
- 关键词:教材建设最优控制
- 研究生最优控制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被引量:3
- 2019年
- 最优控制课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学位必修课,同时也是力学(特别是动力学与控制方向)学位课,是一门具有理论深度和广泛工程应用的基础课。本文围绕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对最优控制课程的教改核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展开讨论。部分教改措施(如研讨式教学和BOPPPS教学结构)已应用于课程实践且取得良好效果。
- 曾祥远
- 关键词:最优控制研讨式教学
- 着陆探测器低速碰撞小天体风化层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风化层是小天体表面探测任务中重点关注的地表特征。本文将地面力学理论应用于小天体弱引力场风化层地形描述,研究探测器着陆时与表面风化层的低速碰撞问题。文中仿真方法可同时解算探测器六自由度运动和风化层地表接触演化,进而分析不同尺寸的立方体探测器与小天体风化层区域的碰撞演化;探究探测器的棱长对碰撞时间、速度、角速度和风化层变形的影响规律。
- 李姿雯曾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