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贻善

作品数:62 被引量:312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12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1篇流体
  • 17篇包裹体
  • 15篇流体包裹
  • 15篇流体包裹体
  • 13篇矿床
  • 10篇矿物
  • 10篇光谱
  • 10篇成矿
  • 7篇金矿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氢键
  • 5篇矿物流体包裹...
  • 5篇拉曼
  • 5篇拉曼光谱
  • 5篇
  • 5篇成矿流体
  • 4篇地质
  • 4篇色谱
  • 4篇石英

机构

  • 61篇北京大学
  • 13篇宜昌地质矿产...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62篇曾贻善
  • 19篇陈晋阳
  • 19篇郑海飞
  • 13篇刘家齐
  • 7篇朱永峰
  • 4篇王凤珍
  • 4篇张红
  • 3篇艾永富
  • 3篇魏菊英
  • 3篇牟保磊
  • 3篇翁克难
  • 2篇孙青
  • 2篇蔡俊军
  • 2篇孙樯
  • 2篇杨异
  • 2篇阎国翰
  • 2篇肖万生
  • 2篇冯建忠
  • 1篇任康绪
  • 1篇李凤棠

传媒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华南地质与矿...
  • 4篇光谱实验室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矿床地质
  • 3篇岩石学报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第七届全国矿...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应用科技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物理
  • 1篇中国科学(B...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5篇2002
  • 7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00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0℃,50 MPa时金在NaCl-SiO_2-H_2O体系中的溶解度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利用可变形金袋热液设备,在300℃,50 MPa和NNO氧缓冲剂存在的条件下,测定了金和石英在不同pH的0.01,0.10和1.00 mol/kg 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推断了An-SiO_2-NaCl-H_2O体系中金的存在形式,求得下列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Au+H_2O=AuOH^0+1/2H_2,logK(AuOH_0)=-7.92±0.25;Au+Cl^-+H_2O=AuO-HCl^-+1/2H_2,logK(AuOHCl^-)=-7.56±0.65.研究表明,在地质上合理的pH、氯化物浓度和f(O_2)条件下,成矿溶液中金主要成AuOH^0和AuOHCl^-迁移.讨论了热液金矿床中常见的Au和SiO_2共生的原因.
曾贻善王凤珍艾瑞英
关键词:氯化钠溶液金矿床
一个巨大水晶中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2
2000年
在对荡坪钨铍热液矿床晶洞水晶作温压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对该水晶第 1和第 6切块的核部与其边缘环带氧及其原生流体包裹体中碳、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 ,晶体核部富集1 8O (δ1 8OQ 值 12 .1‰~ 12 .9‰ )→边缘环带相对贫1 8O (δ1 8OQ 值 7.6‰~ 8.2‰ ) ;核部的流体为岩浆水 (δ1 8OH2 O值 + 4 .7‰~ + 6 .2‰ )→边缘环带为大气降水 (δ1 8OH2 O值 - 6 .1‰~ - 8.4‰ ) ;水晶原生流体包裹体δDH2 O和δ1 8OH2 O值由核部→边缘环带逐渐降低 ,δ1 3 CCO2 值则升高。认为形成水晶的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期后热液 ,结晶晚期则以大气降水为主 ;水晶是在相对开放的系统中结晶形成的 ;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水晶 (SiO2 )中氧与其包裹体H2 O中的氧可发生同位素交换。
刘家齐曾贻善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水晶流体包裹体
矿物中次显微金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
1997年
曾贻善魏菊英
关键词:矿物
全文增补中
有机油气形成的影响因素——模拟实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4年
地球上的油气资源主要是由地球深部的有机质热裂解形成 ,近年来的模拟实验对其机理获得很多认识 ,表明了有机质类型、温度、压力、催化作用以及水介质都对油气产物的特征存在影响。压力增加可能会阻碍或延迟有机质的热演化和裂解 ;水是热裂解反应的氢源和氧源 ;催化作用不仅可以改变产物的组成特征 ,而且对反应机理存在影响。动力学因素也是影响有机质裂解反应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为不同烃源岩的判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并建议进一步开展对更高压力下有机质的热演化机制、特征的实验模拟研究。
陈晋阳张红肖万生翁克难郑海飞曾贻善
关键词:有机质热解油气形成
高温高压流动条件下碳酸盐岩石与含氟溶液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87年
于300、400℃和500bar流动条件下使含铁的石灰岩、白云岩和菱铁矿石与不同酸度的Na-F溶液相互作用,系统地研究了实验产物的蚀变矿物学和溶液化学变化。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白云鄂博铁矿床形或中的热液交代作用。
熊定国曾贻善魏菊英
关键词:碳酸盐岩热液
高温高压下水中有机质降解过程的原位观测——以干酪根和沥青质为例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热液对顶砧压腔装置,对高温高压水中干酪根和沥青质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发现干酪根和沥青质在高温高压水中的热解行为存在很多的差别:干酪根不溶于高温高压水中,并保持固相状态直到发生异相降解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液相和气相烃类化合物能够与高温高压下的水混溶,而当温度降低后这些烃类物质则从水中析出;沥青质在高温高压下首先与水混溶,混溶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继续升高发生降解反应,最终生成类似石墨结构的碳物质。
陈晋阳张红郑海飞曾贻善
关键词:高温高压干酪根沥青质有机质降解
300℃、500 bar时磁铁矿+赤铁矿缓冲组合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1989年
Chou,Eugster和Boctor等曾利用fo_2和f_(HCl)缓冲技术分别研究了磁铁矿和赤铁矿在超临界HCl-H_2O流体中的溶解度,Crerar等测定了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组合在酸性NaCl热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这些工作是目前地球化学界流行的假说——铁在热液中成铁氯络合物运移的主要实验依据。根据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已知。
曾贻善艾瑞英王凤珍
关键词:溶解度NACL
花岗岩-KBF_4-Na_2MoO_4-WO_3体系的实验研究及其矿床学意义被引量:2
1995年
为探讨长英质岩浆作用过程中金属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成矿意义,我们进行了常压下花岗岩-KBF3-Na2MoO4-WO3体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1250℃)条件下呈均一状态的花岗岩-KBF4-NaMoO4-WO3体系,当温度降低时发生液态不混溶,从中分离出含矿熔体的小液滴,体系中的Mo(W)几乎全部富集在这种小液滴中。含矿熔体中极富含Ca、Mg和P,而贫Si、Al和K,H2O和F富集在含矿熔体中。此实验结果表明:长英质岩浆中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发生可以使成矿元素W和Mo富集到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的独立的非硅酸盐熔体中。这种熔体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继续演化可形成类似镁铁质岩浆演化过程中常出现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本实验结果可能为斑岩矿床的形成机理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朱永峰曾贻善艾永富
关键词:花岗岩成矿元素矿床学岩浆
超临界水理论研究的进展被引量:20
2002年
通过计算模拟、拉曼光谱、NMR以及衍射分析对超临界水静态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氢键结构是这些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结果显示在临界点附近水的氢键结构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只有相当于常温下 2 9%左右的氢键存在。利用微波波谱法、NMR法以及准弹性不连续中子散射方法对超临界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在临界点附近 ,水分子的动力学重排时间急剧缩短 ,这就使得以超临界水为介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大增加。由于微波的周期比较长 ,可能大大地超过了超临界水结构的动力学重排时间 ,因此微波波谱法不适合于高温低密度超临界水的动力学研究。
陈晋阳郑海飞曾贻善
关键词:超临界水氢键水分子化学反应
流体包裹体的喇曼光谱分析进展
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已经成为流体包裹体非破坏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单个包裹体进行定性、半定量乃至定量分析,且样品制备简单.通过对入射光进行聚焦,可以分析样品中微米级的包裹体.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对纯气相包裹体、盐水...
陈晋阳郑海飞曾贻善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