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勤

作品数:13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病理
  • 7篇子宫
  • 7篇临床病理
  • 5篇肿瘤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肌瘤
  • 4篇宫颈
  • 4篇病理分析
  • 4篇病理学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瘤
  • 3篇息肉
  • 3篇细胞
  • 3篇内膜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标本
  • 2篇子宫静脉
  • 2篇子宫静脉内平...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朱勤
  • 10篇周先荣
  • 7篇曲玉清
  • 7篇王丽
  • 7篇宁燕
  • 4篇朱慧庭
  • 3篇杨立峰
  • 2篇张丽虹
  • 2篇王懿琴
  • 1篇徐婷
  • 1篇赵婧
  • 1篇陈晓军
  • 1篇卢颖莹
  • 1篇丰有吉
  • 1篇任芸芸
  • 1篇胡雁来
  • 1篇赵蔚
  • 1篇罗荣奎
  • 1篇孔凡斌
  • 1篇王超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分析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of the uterus,IV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期望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和病理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9例IV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检测desmin、SMA、CD10、vimentin、CD34、ER、PR表达。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无1例怀疑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手术中,29例均行冷冻切片检查且均正确诊断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所有病例术后经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检查确诊。28例全子宫切除标本中,肿块均沿脉管腔穿出宫旁或浆膜下。获访的18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肌瘤剥出术后两次复发,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无复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脉管内的肿瘤细胞desmin、SMA均阳性;脉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结论正确认识这种少见肿瘤的大体和剖面特点可减少误诊率,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提高术中诊断率和正确选择处理方式;由于肿瘤有潜在的复发性,患者术后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宁燕周先荣朱慧庭王丽曲玉清朱勤杨立峰
关键词:子宫肿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被引量:7
2005年
朱勤周先荣
关键词:病理检查分段诊刮宫内膜息肉
OTUB1在90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
2017年
背景与目的:卵巢黏液性肿瘤是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主要亚型之一,其恶变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泛素化是人体主要的翻译后修饰机制,并与肿瘤密切相关。去泛素化酶可通过逆转泛素化过程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该研究旨在分析编码人体最主要的去泛素化酶的癌基因泛素醛结合物1(OTU deubiquitinase,ubiquitin aldehyde binding 1,OTUB1)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0—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卵巢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及卵巢原发性黏液性癌病例共9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成OTUB1的免疫组织化学法表达实验并作统计分析。结果:90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卵巢良性黏液性囊腺瘤有14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有17例,卵巢原发性黏液性癌有59例。OTUB1在卵巢原发性黏液性癌的蛋白表达率及阳性程度显著高于卵巢良性黏液性囊腺瘤(P<0.01);OTUB1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中上皮内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肠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P<0.01);随着FIGO分期增高,OTUB1的阳性率及阳性程度增加(P<0.05);OTUB1在输卵管有累及的患者中表达率及阳性程度均高于未累及者(P<0.05);OTUB1在子宫和大网膜累及的患者中阳性率及阳性程度均高于未累及者(P<0.05);OTUB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率及阳性程度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OTUB1在卵巢原发性黏液性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并且和FIGO分期及肿瘤侵袭转移性高度相关。在临床病理中可将OTUB1作为卵巢黏液性肿瘤恶变与否的评价指标及肿瘤进展的辅助判别指标。
朱勤陆铃慧王懿琴
关键词:卵巢黏液性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STUMP)的临床病理分析
宁程程朱勤顾超陈晓军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对10例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史、大体及镜下特征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0例患者年龄27-54岁,平均39.4岁,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盆腔包块,在卵巢、子宫浆膜面及子宫颈管均表现为外生性或息肉样生长,同时并存相应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内膜样囊肿;镜下见病变由良性子宫内膜样腺体和子宫内膜样间质组成,内膜腺体常呈单纯性增生过长,伴输卵管黏膜纤毛细胞化生,间质可发生纤维化,伴不典型间质细胞。随访的9例患者均存活,未见病变复发。结论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出现局部异位内膜的过度生长,是一种少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易误诊为腺肉瘤。认识该类病变的最重要意义在于避免术中、术后病理检查中误判为恶性肿瘤或其他良性肿瘤性病变,影响其临床处理和治疗。
宁燕朱勤周先荣孔凡斌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期望能更多的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ABC,收集相关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该肿瘤的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处理规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p16、p63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15例宫颈ABC发病中位年龄60岁,1例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1例绝经后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诊,余均无症状,阴道镜检查及切除标本肉眼观无明显肿块。ABC均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或更重病变,且ABC癌巢均位于合并病变的深部,部分癌巢在空间上靠近血管和神经束,但无累及证据。11例可获得完整病理资料,镜下癌巢在宫颈纤维肌层中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0.16~1.5 cm,浸润宽度0.11~1.7 cm,癌巢周间质反应从无明显改变至水肿伴/不伴炎症细胞浸润,2例间质出现黏液样变性。癌巢一般较小,基底样细胞构成实性癌巢或其内有单个腺腔结构,也可散在多个腺腔。6/11例癌细胞胞质发生透明变性,10/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鳞化,鳞化细胞可伴异型性,Ki-67增殖指数较未发生鳞化癌巢表达稍高。9/15例患者行诊断性/治疗性LEEP术,7/15例患者行至少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宫颈ABC多发生于>50岁妇女,患者无明显症状,阴道镜检查及切除标本肉眼观未见肿块,通常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病灶。该肿瘤临床进程缓慢,生物学行为惰性,虽在宫颈纤维肌层内浸润性生长,但并未如其他恶性肿瘤般破坏性生长,亦无癌性促结缔组织反应,ABC癌周间质反应轻,与周围组织"和平共处"。ABC癌细胞巢常发生鳞化,可伴异型性及增殖活性升高,此时应注意与鳞状上皮内病变累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鳞癌等其他恶性肿瘤鉴别,一旦ABC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应参考合并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分期等做出判�
赵婧罗荣奎周先荣朱勤
关键词:宫颈临床病理
起源于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的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起源于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的卵巢透明细胞癌(EC—OC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54例EC.OC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手术病理分期、血清CA。水平、彩超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大体表现、镜下特点、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对早期(I期)、晚期(Ⅱ~Ⅲ期)EC—OCCC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特点:54例EC.OCCC患者的年龄为(50+6)岁(31—62岁),其中50例(93%,50/54)因体检或其他妇科疾病检查时发现盆腔肿物。手术病理分期:Ⅰ期45例,Ⅱ期4例,Ⅲ期5例;39例术前行血清CA125,水平检测的患者中,21例(54%,21/39)血清CA125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46例(85%,46/54)术前彩超检查提示盆腔肿块中含实质.陛结构。(2)病理特点:54例EC—OCCC患者中,52例(96%,52/54)肿瘤发生于单侧卵巢,2例(4%,2/54)发生于双侧卵巢;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EC)最大径为1.5~23.0cm,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直径为0.5—12.0cm。OCCC在EC的囊腔内者51例(94%,51/54),大体表现为EC的囊壁表面有不规则隆起、实性灰白色结节及不规则状团块;OCCC在EC的囊壁内者3例(6%,3/54),大体表现为EC的囊壁异常增厚,囊壁厚度为1.5—6.0cm。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卵巢EC及OCCC成分,EC被覆的子宫内膜样腺上皮与OCCC相移行。54例EC.OCCC患者中,53例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100%,53/53)细胞角蛋白(GK)7及广谱CKAEl/AE3均阳性,19例(36%,19/53)TP53基因为突变表型;51例行ER、PR检测,其中17例(33%,17/51)ER阳性,5例(10%,5/51)PR阳性;合并子宫腺肌病者16例(30%,16/54�
朱勤卢颖莹饶娅敏宁燕曲玉清王丽周先荣
关键词:卵巢肿瘤腺癌透明细胞肿瘤分期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52例临床和病理特点及超声结果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并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肌瘤相似,主诉为盆腹腔包块25例(48.1%);月经改变16例(30.8%);下腹坠胀感或疼痛9例(17.3%);白带增多2例(3.8%)。术前超声正确诊断3例(5.8%);误诊为子宫肌瘤29例(55.8%);子宫肌瘤伴变性11例(21.1%);子宫肌瘤伴肌腺症5例(9.6%),子宫肌腺症3例(5.8%),卵巢肿瘤1例(1.9%)。23例(44.2%)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5.8%)行全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20例(38.5%)行全子宫切除术;6例(11.5%)行肌瘤剥除术。其中3例肌瘤剥除术患者因再次出现子宫增大,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声像图,是影响超声检查准确率的主要因素。
胡雁来朱勤赵蔚任芸芸
关键词: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理学
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s,AP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5例AP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4例随访资料。结果5例APA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局部分布分化良好的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显示:间质SMA(+),desmin(+)或局部(+),vimentin局部(+)或(-);腺上皮ER、PR均(+);p53、Ki-67(-)。随访的4例患者均健在(3—60个月)。结论APA需与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后者可与APA并存,或起源于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具有低恶性潜能和潜在的复发性,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宁燕周先荣朱慧庭王丽曲玉清朱勤杨立峰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195例子宫颈病变LEEP术后切缘状态及全子宫切除标本病变残留情况的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LEEP术后切缘状态以及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病变残留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本院195例LEEP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其LEEP术后切缘状态及全子宫切除标本病变残留情况。结果:在本院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组织学诊断的162例患者,其活检诊断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的总体完全符合率为75.3%,LEEP术后病理诊断升级者占19.8%,降级者占4.9%。195例患者中,128例因LEEP切缘阳性行全子宫切除术,67例切缘阴性者因其他高危因素行全子宫切除术。128例LEEP切缘阳性患者中,75.8%未在全子宫切除标本中发现任何上皮内病变;当LEEP切缘为HSIL、CIS、微小浸润癌和浸润癌时,子宫颈中HSIL以上程度病变残留率分别为13.2%、19.6%、21.7%和70.0%,HSIL以上程度的病变残留率随LEEP切缘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67例LEEP切缘阴性者的全子宫切除标本中,4例(6.0%)发现残留病灶。结论:除LEEP切缘为浸润癌阳性,其它阳性切缘状态并非必须行全子宫切除术,而需进一步评估。规范LEEP过程可能有助于减少阳性切缘比例。
张丽虹朱勤周先荣王丽曲玉清
关键词:锥形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