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庆林

作品数:4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军事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军事
  • 5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经济动员
  • 13篇国防
  • 10篇国民经济动员
  • 7篇军事
  • 7篇国防经济
  • 5篇战争
  • 4篇经济体
  • 4篇经济体制
  • 4篇国防建设
  • 4篇国防科技
  • 4篇国防科技工业
  • 3篇动员建设
  • 3篇中国国防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市场经济
  • 3篇主义
  • 3篇经济建设
  • 3篇军民结合
  • 2篇动员
  • 2篇动员准备

机构

  • 3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空军第一航空...

作者

  • 36篇朱庆林
  • 4篇朱华珍
  • 3篇张翠芳
  • 2篇揭力勤
  • 2篇孟仁忠
  • 2篇金良帅
  • 2篇袁建阳
  • 1篇陈军
  • 1篇任希魁
  • 1篇史艳
  • 1篇陈兆仁
  • 1篇李志刚
  • 1篇刘化绵
  • 1篇刘慧
  • 1篇胡建民
  • 1篇孙劭方
  • 1篇李艳芳
  • 1篇杜为公

传媒

  • 31篇军事经济研究
  • 2篇中国军事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中国军转民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军民融合研究:视角选择与理论框架重构被引量:8
2013年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阐述了军民融合思想之后,中国国防理论界和有关部门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研究。其中,全国人大财经委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军事科学院联合设立军民融合论坛,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把研究推向高潮。统揽众多著述,成果大多集中在政策理论层面,基础理论是薄弱环节。本文转换视角,坚持唯物辩证法,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阐释军民融合的含义、由来与历史定位、研究的逻辑起点与主线、军民融合追求的双重国防价值取向等基本理论问题,初步探讨了我国军民融合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朱庆林揭力勤朱华珍
关键词:军民融合
贯彻“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努力推进中国国防经济的战略性转变
1999年
世纪之交.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这场革命是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进程将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世纪转换、社会转型、战略转变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伟大战略思想。以世界军事革命为背景,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依据,努力推进中国国防经济的战略性转变,既是时代赋予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历史性课题,也是21世纪初叶中国国防经济建设的根本性任务。
朱庆林
关键词:根本性世界军事大战略军事革命中央军委
新中国国防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1991年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国防经济已拥有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一定生产能力的国防工业,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从军品的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国防经济体系。其组织体系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二是1978年12月至今,这一时期建立了"军民结合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开放型和协作化的流通体制,逐步形成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调节机制。在本世纪的最后10年以及21世纪初,中国的国防经济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面临着哪些矛盾和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刘化绵朱庆林庞志飞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防科技工业国防经济军民结合军品价格协作化
纳入机制模式:新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必然选择被引量:1
2002年
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这两个目标。文章提出了将国民经济动员纳入国民经济建设的新思路,并对纳入机制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分析了纳入机制的内在机理、纳入机制的制度安排以及构建策略和途径。
朱庆林
关键词: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动员
基于双重指向的区域应急资源配置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在处理危机和突发事件中,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处理危机和突发事件,仅仅依赖经济区位指向作用及其形成的区域内的物流格局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国家安全区位指向机制,形成能够应付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区域物流格局和区域经济基础。经济区位指向与国家安全区位指向是驱动区域经济资源配置和分布的两种作用机制,是影响区域经济资源配置的两种力量。二者作用的结果,涉及到经济资源在区域内配置的规模、结构、时序、布局等诸方面的合理配置问题。
朱庆林
纳入式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2006年
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两个相对独立、动态平衡系统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对协调发展理论的理解、对纳入式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纳入机制如何构建。
朱庆林史艳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军队后勤的经济学诠释被引量:2
1999年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军队后勤正面临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制度创新,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揭示军队后勤的本质,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军队后勤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观点,首次提出军队后勤和市场、企业、政府一样,是军事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是市场的替代物。指出军队战斗力的维持与再生有军队后勤保障和社会保障两种途径,军队后勤边是军队后勤内部边际交易成本等于公开市场边际交易成本。揭示了军队后勤改革的实质是消除军队后勤内部无效交易费用。
朱庆林
关键词:经济学诠释军队后勤交易成本
适应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军队战斗力生成呈现出信息主导、结构嬗变、体系集成、能量快速转换的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动员应实现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注重网络化、可视化、常态化建设;应突出动员结构的更新与优化,增强新的动员能力、重塑系统结构设计,突出"有机耦合"和"柔性设计";应注重能力建设的集约与协同,加强部门(行业)综合、资源集约配置和动员要素组合;应重点关注动员的速度与效率,通用资源实行模块化配置,打牢国民经济快速动员的物质基础,完善国民经济快速动员机制。
朱庆林朱华珍
关键词: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国民经济动员
战时经济战的特点和原则
1992年
随着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经济战愈来愈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形式的战争之中。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战时经济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仅就战时经济战的特点以及运用经济战必须注意的若干原则,进行粗浅分析。 (一) 经济战是现代战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其它手段相比,战时经济战有其显著特点。 1.运用范围具有广泛性。从战争形式看,无论是在国际战争中。
朱庆林陈兆仁
关键词:经济战对等性经济制裁缓慢性沙漠风暴
内边界、外边界:经济动员准备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
2002年
经济动员准备是纯公共物品,政府在进行经济动员准备过程中必须贯彻投入-产出原则。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既定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动员准备的适度规模是政府追求的目标。经济动员准备规模的选择与控制,必须在理论上确立两个重要概念:经济动员准备内边界和外边界。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了经济动员准备内边界和外边界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朱庆林
关键词:国防经济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