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恭

作品数:16 被引量:108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兰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红砂
  • 3篇育苗
  • 2篇幼苗
  • 2篇植物
  • 2篇树种
  • 2篇水分
  • 2篇坡向
  • 2篇绿化
  • 2篇荒漠
  • 2篇干旱
  • 1篇盐分
  • 1篇幼苗期
  • 1篇鱼鳞坑
  • 1篇育苗管理
  • 1篇造林
  • 1篇植被
  • 1篇植被修复
  • 1篇植物资源
  • 1篇植物资源调查
  • 1篇容器苗

机构

  • 16篇兰州市南北两...
  • 2篇兰州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市勘察测...

作者

  • 16篇朱恭
  • 6篇王万鹏
  • 3篇李正平
  • 2篇梁旭婷
  • 2篇刘旻霞
  • 2篇陈云
  • 2篇蒋志荣
  • 2篇钟芳
  • 2篇王生鑫
  • 2篇丛日亮
  • 2篇宋宇鹏
  • 2篇杨奇奇
  • 1篇鲁云
  • 1篇余玲
  • 1篇王志伟
  • 1篇武莉玉
  • 1篇孙荣高
  • 1篇白成
  • 1篇于洪波
  • 1篇刘刚

传媒

  • 5篇中国沙漠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砂育苗的土壤水分管理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分布于60~300mm降水量区域的超旱生半灌木红砂,是该区域的建群种,也是人工辅助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探索其幼苗成活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对人工辅助恢复植被十分重要。以不同苗龄的红砂容器苗和直播实生幼苗为调查对象,研究了红砂幼苗成活数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cm土层中的体积含水量在20~25d内持续达20%~30%时,其成活率达到70%左右;25d以后,含水量在10%时就能维持其生命,苗龄30~40d后幼苗成活率趋于稳定。
王万鹏朱恭李正平
关键词:红砂幼苗期土壤含水量
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大田育苗技术研发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红砂(Reamuria songarica(Pall.))大田容器育苗的容器选择、种子处理、覆土厚度、覆盖保护和灌水方式等措施对出苗率、成苗率和容器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砂适宜的育苗容器为底部多孔的大规格容器,适宜的覆土厚度为0.3~0.6cm,覆盖材料的适宜遮光率应控制在60%以下;以遮光率60%的遮荫网为例,适宜的覆盖时间为20~30d左右;细质地的河沙表面覆盖是较好的覆盖方式。育苗容器和覆盖方式对幼苗质量有显著影响。覆土厚度和覆盖时间对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有显著影响;覆盖方式仅对出苗率有显著影响;种子处理和灌水方式对出苗率、成苗率均无显著影响,但从生产的经济实用性及容器苗质量方面综合评价,种子机械处理和漫灌+喷灌灌水方式更符合生产推广要求。
朱恭王万鹏李正平
关键词:红砂
基于InVEST模型的兰州地区生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5
2021年
分析不同时期城市的生境质量变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兰州地区为例,采用InVEST模型测评其生境质量和生境稀缺性。结果表明:2000—2015年,研究区域边界生境存在退化迹象,生境质量分布呈现与土地利用类型格局相似的集聚特征,区域总体生境质量稳定,变化频繁且生境类型稀缺的区块主要表现在草地。
许宝荣刘一川董莹朱恭张永中陆志翔邹松兵
红花岩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和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幼苗适应干旱的生理特征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以红花岩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和互叶醉鱼草(Buddleja alternifolia)幼苗(3~4月龄)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水和150 mmol·L-1 NaCl溶液浇灌至土壤水分含量达到饱和后进行自然干旱处理,比较分析低盐和无盐条件下3种灌木幼苗叶片抗旱适应的生理响应特征,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灌木幼苗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3种植物叶片的株高和叶面积有所增加,但增幅减少;相对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红花岩黄芪和灌木铁线莲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而互叶醉鱼草则显著升高,抗氧化酶系统相对较为稳定;红花岩黄芪和灌木铁线莲的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减少,而互叶醉鱼草则先增加后减少。无盐和低盐条件相比,低盐下3种植物的株高和叶面积增幅相对较大,叶片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较高。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得出,3种灌木幼苗的抗旱性:互叶醉鱼草>灌木铁线莲>红花岩黄芪,低盐环境明显促进了3种灌木的抗旱适应能力。
张雯莉朱恭黄文广张宇王蕾罗晓玲刘玉冰
关键词:幼苗干旱胁迫隶属函数法
红砂种群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2003年7~10月,选择黄土丘陵区荒漠草原地带两个相似生境、5个不同干扰特征的中幼龄红砂种群更新恢复类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取样法或样行法,开展了干扰条件下的红砂种群种子更新与恢复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种子更新恢复能力与干扰水平呈正相关;干扰因子的特征不同,则更新恢复能力不同;尤其水分因子参与对红砂种群的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更新密度作为参数,其数值依次为:灌溉+整地+自然更新最大,平均为13.04丛/m2,变化在3~28丛/m2之间;无灌溉+整地+人工种植恢复平均为1.66丛/m2,变化在1~20丛/m2之间;无灌溉+整地+自然更新恢复平均为1.11丛/m2,变化在0.5~17丛/m2之间;无灌溉+破土+自然更新平均为0.255丛/m2,变化在0.1~3.0丛/m2之间;无干扰自然更新平均为0.012丛/m2.
朱恭王万鹏
4树种主要生理指标对模拟水分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0
2009年
比较了白毛锦鸡儿、荒漠锦鸡儿、驼绒藜和霸王的主要生理指标叶片含水量、自然饱和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夏季和秋季)对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10%、20%、30%)及不同胁迫时间(0 h、12 h、24 h)模拟水分胁迫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①霸王、驼绒藜抗干旱损伤的能力总体比两种锦鸡儿强;②同样处理水平下,种间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各指标夏秋响应差异显著,秋季较夏季敏感,树种抗旱能力与生长期及生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③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分胁迫后水分亏缺大的树种,质膜受伤重,SOD保护酶与可溶性糖对树种抵抗水分胁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调节协同机制及响应时间存在差异。
蒋志荣梁旭婷朱恭宋宇鹏丛日亮王生鑫杨奇奇
关键词:不同生长期生理响应
试论节水灌溉与兰州两山绿化被引量:1
2000年
刘刚周天元朱丽芳王志伟朱恭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艺节水膜上灌深层渗漏渗漏损失
黄土高原中部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被引量:8
2019年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是研究植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以甘肃省皋兰县老虎台干旱荒漠区的主要物种——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 (Pall.) Maxim.)与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 Kom.)为对象,采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不同坡向红砂和荒漠锦鸡儿种群的点格局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揭示干旱荒漠区植被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生存繁衍策略。结果表明: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在3个坡向上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坡向由西北坡向西南坡的转变,红砂种群的株数与盖度不断减少,而荒漠锦鸡儿种群则不断增加。在西北坡,红砂种群在0~5 m范围内表现为随机分布,而荒漠锦鸡儿种群以聚集分布为主;在西坡,红砂与荒漠锦鸡儿种群均呈随机分布;在西南坡,红砂种群在0~5 m范围内呈聚集分布,而荒漠锦鸡儿种群呈随机分布。西北坡的红砂与荒漠锦鸡儿在研究尺度内呈负相关;两种物种在西坡0~5 m内无关联;在西南坡,红砂和荒漠锦鸡儿种群在0~1.3 m范围内为负关联,在1.3~5 m范围内则为无关联。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本地区植物的种内与种间竞争过程、多样化的生态策略及群落演替趋势。
南笑宁刘旻霞朱恭夏素娟李全弟蒋晓轩
关键词:黄土高原坡向红砂
一种利用集水、保水、补水抗旱造林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集水、保水,补水抗旱造林的方法。其步骤包括整地,即修挖鱼鳞坑,或水平沟整地用于集水;二是覆塑料地膜用于保水;三是播种、植苗、分殖造林,采取滴灌、插管灌根、注水灌溉等方式,进行补水。通过这些技术措施,增加...
马金山白成于洪波朱恭陈云任智斌鲁云许维玲张绪龙
文献传递
荒漠植物红砂与西北针茅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被引量:8
2018年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是研究种群扩散、群落演替及生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甘肃省皋兰县老虎台干旱荒漠区的主要物种——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krylovii)为对象,采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不同坡向红砂和西北针茅种群的点格局特征及其关联性,以揭示干旱荒漠区植物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生存繁衍策略。结果表明:(1)红砂和西北针茅在4个坡向上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差异性,随着坡向由西北坡向南坡的转变,红砂种群的株数、盖度及重要值先增加后降低,西北针茅种群则不断增加;西北坡向上,红砂种群的空间格局在0~2.1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减弱并趋向于随机分布,而西北针茅种群在整个尺度内均呈聚集分布;西坡坡向上,在整个研究尺度内,红砂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而西北针茅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西南坡向上,红砂种群在0~3.7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3.7~5m的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西北针茅种群在0~1m及4.2~5m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1~4.2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南坡坡向上,在整个研究尺度内,红砂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西北针茅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2)在西北坡与西坡坡向上,红砂和西北针茅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种间关联度均趋向于不相关;在西南坡与南坡坡向上,两物种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无关联性。
夏素娟刘旻霞朱恭南笑宁李全弟蒋晓轩
关键词:红砂坡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