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海
- 作品数:41 被引量:264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锁骨下动脉穿刺术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 2000年
- 朱明海翟东丽
- 关键词:锁骨下并发症
- 久病虚阻从肝脾肾、气血论治——郭维淮学术思想撷要被引量:10
- 2006年
- 王战朝马珑郭艳锦高书图杜志谦朱明海
- 关键词:气血论治学术思想肝脾肾久病经络不通
- 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48例(63足)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5例(126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拆除石膏后配合中药熏洗,两组患儿均在中药熏洗20d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优良率96.83%(61/63)明显优于对照组80.95%(5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确切,能够将中药有效成分直接送达病变部位,气血双补,散瘀消肿,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 张智蔡晓明朱明海毕军花
- 关键词:跟腱延长术中药熏洗
- 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松懈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措施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松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膝关节被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膝关节功能及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及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松懈治疗效果理想。
- 张智毕军花蔡小利李刚朱明海
- 关键词:术后功能障碍膝关节周围骨折熏蒸疗法中药
- 四肢开放骨折脱位115例报告被引量:1
- 1997年
- 朱明海成传德韩卢丽
- 关键词:四肢骨折脱位开放性中西医结合治疗
- 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修复胸壁缺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胸壁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对5例胸壁缺损患者行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术。其中胸骨骨髓炎术后、胸骨肿瘤刮除术后、胸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各1例,心脏手术术后2例;均因感染致胸骨及内置物外露,病程6个月~2年。先行病灶清除,视创面大小设计切取15cm×10cm的胸腹壁随意皮瓣,然后切取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胸壁缺损。结果术后4例皮瓣期愈合,1例皮瓣延期愈合,无并发症。皮瓣外观良好,无臃肿及色素沉着,X线片显示胸骨死骨阴影消失。随访1~3年,平均1年6个月,无复发。腹部供区皮肤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结论胸腹壁随意皮瓣联合腹直肌肌瓣移位修复术是治疗胸骨体周围胸壁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朱明海梁国辉张颖冯峰张天健
- 关键词:胸壁缺损
- 尺桡骨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1998年
- 尺桡骨双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朱明海李春游李新生韩卢丽尺桡骨双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材料主要是钢板和尺骨髓内针。笔者对过去5年来我院收治的桡尺骨双骨折两组内固定治疗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3例...
- 朱明海李春游李新生韩卢丽
- 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内固定
- “S”形截骨术用于肢体延长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S"形截骨术在肢体延长中的应用疗效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肢体延长术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取"S"形截骨术,对照组采取横行截骨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延长长度、延长幅度、牵伸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轴线偏移、疤痕挛缩、延迟愈合、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针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延长长度与延长幅度分别为(7.8±1.3)cm、(21.8±3.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2±1.6)cm、(22.1±4.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牵拉时间为(111.4±20.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2±2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骨愈合指数分别为(158.3±30.4)d、(347.5±46.1)d、(46.6±5.1)d/cm,均低于对照组(179.1±38.8)d、(379.4±43.9)d、(59.8±20.1)d/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形截骨术进行肢体延长在取得满意肢体延长幅度基础上还可缩短牵拉时间、加快骨愈合速度,骨愈合指数低、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智毕军花蔡小利李刚朱明海
- 关键词:肢体延长骨愈合疗效并发症
- 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诊断与治疗
- 2009年
- [目的]了解和认识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方法]31例患者经体格检查,可见平足外翻,内侧纵弓塌陷,不伴有仰趾畸形,而且无肌腱挛缩,无畸形僵硬,被动手法可以恢复正常足弓。足部X线正位片显示距骨轴心线向内倾斜,与第1跖骨相交成角;侧位片距舟关节(半)脱位,距骨-第1跖骨轴线失常;最大跖屈内翻侧位片距骨-第1跖骨轴线恢复正常,均明确诊断为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其中27例采用手法反向牵拉板正,4例手法无效而采用手术切开复位,31例均穿戴特制矫形靴或矫形足托(垫)治疗。[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痊愈,随访1~2年,平均10个月。随访末期足外形均恢复良好,跟骨无外翻,内侧纵弓恢复。踝足趾功能无障碍,足内外翻肌力平衡,步态稳定,单足负重站立无足外翻。足X线正位片距骨-第1跖骨轴角正常者26例,≤10°者5例。Kite角正常者29例,小于20°者2例。侧位片距舟关节对应良好者31例,距跟角小于25°者6例。[结论]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患者经手法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痊愈,本病预后良好。
- 武耀建朱明海梁国辉蔡小利苻庆芬罗会霞王三茹
- 关键词:先天性
- 带血管“π”型骨移植Ⅰ期重建膝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
- 2007年
- 目的评价膝部肿瘤切除后带血管"π"型骨移植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1996年7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膝部良性侵袭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31例,其中股骨下端13例,胫骨上端18例。术后诊断骨巨细胞瘤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成纤维性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软骨黏液性纤维瘤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瘤体骨边缘切除局部灭活保留关节软骨面,带血管"π"型支撑式植骨重建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年1个月~10年3个月,平均6年7个月。结果29例无局部复发,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屈曲度0°(?)80°~120°,平均105°,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分别于术后1年和1年2个月复发并截肢;依据Ennec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5%。结论膝关节部位肿瘤切除后带血管"π"型植骨术,符合建筑学上的桥梁支撑原理.能有效避免关节软骨面的塌陷,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手术方法。
- 冯峰李东升张志勇黄满玉古建立王新卫朱明海冯仲楷
- 关键词:膝关节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