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有义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道德性
  • 2篇德性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测试
  • 2篇视域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主体性
  • 2篇巴赫金
  • 2篇ELT
  • 1篇对话性
  • 1篇语篇
  • 1篇语篇意义
  • 1篇语言学
  • 1篇释学
  • 1篇视阈
  • 1篇他者
  • 1篇主观
  • 1篇主观性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作者

  • 7篇朱有义
  • 1篇刘雪丽

传媒

  • 5篇俄罗斯文艺
  • 1篇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语言测试主体间对话性探究被引量:1
2014年
语言的社会性在语言测试中逐步得到认可和重视,语言测试也经历了从独白到对话的根本转变。本文基于巴赫金对话理论,集中分析了语言测试的主体性和主体间的对话性,指出语言测试的主体是平等的价值主体。文章最后从测试的真实性角度指出了主体间的对话性对提高语言测试致度的积极作用。
朱有义
关键词:语言测试对话性主体间性
巴赫金对话视域下的文化翻译及其主观性审美局限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国际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文化翻译的作用得以显现,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认同,主体间的"对话性"成为翻译审美的重要属性。本文通过对话理论及审美判断分析了文化翻译中主体间多重"间性"的特征,特别提出文化间性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因审美偏差而导致的文化误读与主体性审美局限的关系,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
朱有义
关键词:巴赫金文化翻译间性主体性主观性
文本符号的解码与重构——巴赫金的对话思想与标准化测试文本的语篇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对话是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的视角分析测试文本的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的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的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的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的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的效度提供新的方法。
朱有义
关键词:复调超语言学语篇
初探ELT评估中的道德性介入
2008年
ELT课堂评估就其本质是道德性的,无非是将某种价值观加于某个个体。教育和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出一系列道德性决策。西方教育研究人士关注ESL(二语教学)时,中国的专家学者需要研究的是EFL(外语教学),考虑道德性成分,以改进中国ELT测试与评估。
朱有义
关键词:ELT道德性交际
再议“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发展之路——施佩特对胡塞尔思想的传承与批判被引量:4
2019年
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变化引起了哲学研究的发展和变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发展映射了哲学的发展之路。胡塞尔对主体间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也使之为世人所知,并完成了主体间性的理论构建。作为胡塞尔学生的施佩特在继承前者现象学思想的同时,指出其主体间性的不足,引起学界对"社会性"的关注,并进而完善了独特的诠释学—现象学。
朱有义
关键词:现象学主体性主体间性
ELT交际评估中的道德性
本文试图从道德性的角度探讨ELT交际评估的效度问题。首先回顾了语言测试与评估的发展历程,然后提出本文的独特视角,重点讨论测试效度的社会性因素,其中道德性是其本质内容。从语言测试与评估的发展阶段看,研究重点从分立语言测试走...
朱有义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测试
文献传递
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阈下主体的自我建构被引量:11
2019年
本文以巴赫金对话理论剖析了他者主体的存在性,以及对话关系中主体间的异在性。"他者"的主体化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主体的目光返视自我,并以此促进主体的自我建构。最后,借助镜像理论,本文表明了只有通过他者的视角才能认识真实的自我,构建完善的自我。
刘雪丽朱有义
关键词:镜像理论他者自我建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