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立帆

作品数:46 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骨折
  • 15篇内固定
  • 9篇关节
  • 8篇疗效
  • 7篇腰椎
  • 7篇钢板
  • 6篇内固定治疗
  • 5篇胸腰椎
  • 5篇胸腰椎骨折
  • 5篇腰椎骨折
  • 5篇远端
  • 5篇椎骨
  • 5篇骶骨
  • 5篇脊索
  • 5篇脊索瘤
  • 4篇远端骨折
  • 4篇手术
  • 4篇椎体
  • 4篇椎体成形
  • 4篇椎体成形术

机构

  • 22篇吴江市第一人...
  • 15篇南通大学
  • 13篇苏州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市吴江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46篇朱立帆
  • 21篇蒋富贵
  • 18篇翁峰标
  • 17篇沈鹏程
  • 15篇朱晓东
  • 14篇徐能
  • 10篇杨惠林
  • 8篇曾金才
  • 7篇张晓剑
  • 5篇鞠文
  • 4篇李晓林
  • 4篇季一鸣
  • 3篇唐天驷
  • 3篇钱学峰
  • 3篇刘凌
  • 3篇徐良
  • 3篇陈康武
  • 3篇徐浩
  • 2篇徐浩
  • 2篇王遥伟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3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023年
目的建立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行腰椎间盘MRI、标准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的232名中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腰椎退行性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退行性病变组(n=78)与无退行性病变组(n=154)。收集可能影响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发生的因素,比较两组各影响因素,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32名中青年人,其中78名(33.6%)患有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升高、久坐、IL-1β水平升高为中青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骨盆入射角增加、miRNA-142-3p水平升高为中青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保护性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89(95%CI0.844~0.933,P<0.05),内部验证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P>0.05)。决策曲线显示,当模型预测概率阈值为0.16~0.80时,临床获益率最高。结论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受BMI、久坐、骨盆入射角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毛振飞徐良史昱晖朱立帆曾金才
关键词:中青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列线图
胸腰椎骨折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对比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及经伤椎置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传统短节段内固定(A组),25例行短节段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32例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C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等影像学指标,在末次随访时观测CT矢状位及横断位上伤椎骨缺损程度及位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痛症状等。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5±2.3个月(13~21个月)。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比A、C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术前、术后AVH、LKA无统计学差异(19〉0.05),而末次随访时在AVH、LKA及汉化ODI评分等方面,A组均比B组、C组差(P〈0.05),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CT显示伤椎骨缺损在矢状面上主要位于椎体上1/3中部,在横断面上主要位于前柱的中央前缘部。A、B、C三组末次随访伤椎骨缺损程度分别为(18.6±7.3)%、(11.8±4.3)%、(8.4±2.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两组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而A组则有3例断钉。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与传统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结合椎体成形术或经伤椎置钉均能有效维持矫正效果、重建椎体高度及减少内固定并发症,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经伤椎置钉固定因操作简单、安全,并能进一步有效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更适
朱立帆曾金才朱晓东蒋富贵沈鹏程翁峰标徐浩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
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2009年1~10月,我们将医护合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5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76例,男47例,女2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2.4岁,平均(52.44±17.82)岁。对照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56.0岁,平均(55.96±23.16)岁。
陈伟红胡红霞管学妹朱立帆金紫云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医护合作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被引量:26
2009年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做了植骨。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9(13.0±3.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6°±3.7°;尺偏角平均21.4°±2.3°;桡骨短缩≥2mm2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吴卫东朱晓东蒋富贵朱立帆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98例)单纯腰背肌锻炼组和B组(97例)复方南星止痛膏外用加腰背肌锻炼组,治疗前后以VAS视觉模拟量尺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与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VAS与SF-36评分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四周治疗症状均有明显改善,B组腰痛缓解程度及健康状况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结论:在腰背肌锻炼的基础上,复方南星止痛膏是治疗NLBP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田志刚朱晓东朱立帆
关键词:复方南星止痛膏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
喙锁固定联合解剖锁定板治疗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被引量:7
2017年
锁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锁骨骨折的10%~30%。Neer于1963年首次描述了该骨折,根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和肩锁关节的位置关系可将其分为5型:Ⅰ型发生在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骨折无明显移位;Ⅱ型为骨折移位,可分为两个压型:Ⅱa骨折线在喙锁韧带内侧、Ⅱb骨折线在喙锁韧带中间伴锥状韧带断裂而斜方韧带完整;Ⅲ型骨折累及肩锁关节,无明显移位;Ⅳ型为儿童骨膜鞘骨折;
曾金才朱立帆吴卫东钱学峰鞠文蒋富贵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锁定板疗效骨折移位肩锁韧带
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与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6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资料完整的35例骶骨脊索瘤与11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用明胶海绵进行靶血管栓塞,栓塞后平均1.5d内后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记录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并观察大小便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平均1230mL(200~5100mL),平均输血量1000mL(0~4200mL)。平均随访53.6个月(8~156个月),脊索瘤患者复发11例(31.4%),其中死亡5例(14.3%),骨巨细胞瘤复发1例(9.1%)。保留双侧S1-3神经根或保留双侧S1-2神经根及一侧S3神经根者术后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对肿瘤较大的患者后方入路仍能较好完成手术,疗效满意。
杨惠林王根林朱立帆陈康武王斌陆俭季一鸣唐天驷
关键词:骶骨脊索瘤栓塞
胞浆泛素蛋白连接酶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胞浆泛素蛋白连接酶2(Kip1 ubiquitylation-promoting complex 2,KPC2)在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SCI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只仅行单纯T9椎板全切除术,实验组49只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T9节段脊髓撞击损伤模型,实验组于伤后6、12 h及1、3、5、7、14 d分别取7只大鼠进行以下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KPC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在SCI前后的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PC2在SCI后的大体定位及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观察KPC2在SCI过程中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 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CNA的共定位情况。细胞水平采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模型,Western blot检测KPC2、P27kip1、PCNA表达;免疫共沉淀分析KPC2、KPC1和p27kip1之间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示SCI后3 d,p27kip1显著下调,伴随KPC2、Cyclin A、PCNA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KPC2阳性信号广泛分布,包括脊髓灰质和白质,实验组KPC2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10.982,P=0.000)。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示在脊髓灰质,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Neu N双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43±0.53)、(0.57±0.53)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604);在脊髓白质,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GFAP双标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86±0.90)、(0.71±0.49)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8,P=0.000);对照组和实验组KPC2与PCNA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明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57±0.53)、(5.57±1.13)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1,P=0.000)。体外培养并模拟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提取细胞蛋白行Western blot示PCNA和KPC2蛋白表达在血清刺激增殖后即�
徐良刘璠朱建炜朱立帆蒋富贵
关键词:P27KIP1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内侧柱支撑的重要性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固定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3—05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62例,其中内侧柱支撑组32例,非内侧柱支撑组30例。结果62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内侧柱支撑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非内侧柱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柱支撑组在Neer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方面优于非内侧柱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对内侧柱支撑能够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增强肱骨头的稳定性,有效地避免术后肱骨头内翻移位。
沈鹏程徐能蒋富贵朱立帆翁峰标李晓林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总结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12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42.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5 d。X线片测量患侧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CCD)为(12.4±3.5)mm。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9.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CCD分别为(8.9±1.3)、(9.3±1.3)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患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8±6.9)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解剖锁定板联合聚酯缝线固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且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
朱立帆曾金才蒋富贵吴卫东钱学峰鞠文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内固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