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朴世龙

作品数:55 被引量:4,416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植被
  • 16篇生态系统
  • 13篇气候
  • 13篇陆地生态
  • 13篇陆地生态系统
  • 13篇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7篇碳循环
  • 7篇气候变化
  • 7篇NDVI
  • 5篇遥感
  • 5篇生态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净第一性生产...
  • 4篇植被净第一性...
  • 4篇陆地植被
  • 4篇CASA模型
  • 3篇植被覆盖
  • 3篇中国陆地生态...

机构

  • 51篇北京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魁北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吉林省长白山...
  • 1篇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

  • 54篇朴世龙
  • 29篇方精云
  • 5篇李晓文
  • 5篇贺金生
  • 5篇赵淑清
  • 4篇梁尔源
  • 4篇陈安平
  • 3篇郭兆迪
  • 2篇张扬建
  • 2篇汪涛
  • 2篇汪诗平
  • 2篇沈妙根
  • 2篇吴晓莆
  • 2篇刘鸿雁
  • 2篇姚檀栋
  • 2篇朱立平
  • 2篇王志恒
  • 2篇唐志尧
  • 2篇张宪洲
  • 2篇郭庆华

传媒

  • 7篇中国科学:地...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Acta B...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中国政协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0~205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基于生物量密度与林龄关系的预测被引量:69
2010年
中国森林具有林龄小、平均碳密度低、人工林面积大的特点,因而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本文根据1994-1998和1999-2003年两期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各主要森林类型的林龄组、以及各林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数据,分别为36种森林类型建立生物量密度与林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林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50年中国森林(不包括经济林和竹林)的生物量碳汇潜力.结果显示,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到2050年,中国现有森林生物量碳库将由1999-2003年的5.86PgC增加到10.23PgC,碳汇量为4.37PgC;新造森林将增加碳汇2.86PgC;2000-2050年中国现有森林与新造森林的生物量碳汇合计为7.23PgC,平均年碳汇量为0.14PgC/a,表明中国森林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徐冰郭兆迪朴世龙方精云
关键词:碳库森林蓄积量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碳循环及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最新认识被引量:26
2014年
碳循环不仅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还直接和大气CO2浓度的变化相关,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稳定,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碳循环研究已逐渐从人类CO2排放到海洋与陆地全球分布的基本问题,转变为区域碳收支的确定,
於琍朴世龙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IPCC大气CO2浓度全球变化CO2排放
中国陆地植被生长期变化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
朴世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植被生长季延长的现象明显;然而,其变化的大小及其分布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植被生长期的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有着深刻的影响。全面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植被物...
关键词: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暖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形成、变化及其空间作用机制被引量:21
2006年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心城区及其他主要城镇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扩展过程则往往经历了较多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及其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化使用程度低,城市化土地利用扩展过程显得零散,规律性、可解释性较差。
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
方精云李克让曹明奎朴世龙贺金生
该项目属生态学和地学相交叉的研究领域。通过发展实际观测、定量估计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国家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过程、碳储量、净吸收和净排放变化及其发生机理。 创造性地建立了我国主要生物群区碳储...
关键词: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碳储量区域植被
夯实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基础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023年
7月下旬,我参加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党外委员赴新疆视察活动,了解到近十年来新疆已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并探索出防风固沙与果蔬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生态改善、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民族和谐多方共赢的新局面。这充分说明像新疆这样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只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风沙源也能变成幸福园。
朴世龙
关键词:果蔬产业民族和谐生态脆弱生态改善
1982~2006年全球植被生长时空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1982~2006年间NOAA-AVHRR获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简称NDVI)数据对全球最近25年来的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温度、降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年间,全球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R^2=0.27,P<0.01),尤其在1982~1997年间(R^2=0.68,P<0.01);而在最近的10年(1997~2006年),全球平均生长季NDVI呈下降趋势(R^2=0.34,P=0.08)。不同地区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1982~2006年间,热带地区生长季NDVI增加速度最快(R^2=0.32,P<0.01),其次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R^2=0.14,P=0.06),而南半球温带地区平均生长季NDVI主要处于波动中(R^2=0.04,P=0.31)。生长季平均NDVI与气候因子之间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北半球中高纬大部分地区植被的NDVI与温度成正相关,说明温度上升对该地区植被生长有利。
孙进瑜彭书时王旭辉朴世龙
关键词:NDVI气候变化植被生长
中国冷杉、云杉和落叶松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被引量:68
2002年
根据大量的植被分布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经纬度投影的中国地图划分为1×1°的经纬网格,直观地把冷杉、云杉和落叶松3属的植物分布显示在中国地图上,并对其分布及其丰富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丁滇北是3属植物共同的现代分布中心;3属植物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沿经度方向,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在经度95~105°E之间存在高度分布极大值,而这种变化趋势由于复杂的生境出现而常常遭到破坏。文章还简要分析了3属植物分布格局的关系以及3属分布格局的地史成因。
刘增力朴世龙方精云
关键词:冷杉云杉落叶松地理分布地理信息系统
CO_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被引量:202
2001年
化石燃料消耗及热带林破坏导致约 7.0 Pg C· a- 1 (1Pg=10 9t)的 CO2 向大气排放 ,其中 3.0~ 3.4Pg C·a- 1 的 CO2 被用于大气 CO2 浓度的升高 ,约 2 .0 Pg C· a- 1 的 CO2 被海洋吸收 ,而陆地生物圈被认为是 CO2 净吸收与净排放基本达到平衡。因此 ,在人工源 CO2 中 ,尚有 1.6~ 2 .0 Pg C· a- 1的 CO2 去向不明。这就是著名的 CO2 失汇之谜。大气成分监测、CO2 通量测定以及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都表明 ,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 ,但其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且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化。全球温暖化、CO2 施肥效应 ,氮和磷沉降的增加以及人工植被的扩大是形成碳汇的主要因素。为减少碳汇估计值的不确定性 ,除加强长期定位监测、改良现有估测模型外 。
方精云朴世龙赵淑清
关键词:不确定性土壤圈陆地生态系统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被引量:398
2001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利用 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 1997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1997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为 1.95 Pg C,约是世界陆地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4.0 % ;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小 ;其中海南岛南部、云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 ,达 90 0 g C· m- 2· a- 1以上 ,而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小 ,不足 10 g C· m- 2· a- 1。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关键词:CASA模型光合有效辐射净第一性生产力NDVI植被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