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权彦龙

作品数:57 被引量:294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网膜
  • 17篇视网膜
  • 12篇内障
  • 12篇白内障
  • 8篇玻璃体
  • 7篇眼科
  • 6篇眼科学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6篇儿童
  • 6篇病变
  • 5篇增生
  • 5篇上皮
  • 5篇视网膜脱离
  • 5篇手术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综合征

机构

  • 47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大阪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55篇权彦龙
  • 21篇郑玉萍
  • 19篇孙乃学
  • 15篇熊全臣
  • 15篇王峰
  • 15篇王建明
  • 10篇王肖华
  • 10篇任百超
  • 8篇杨建刚
  • 8篇周爱意
  • 8篇冯海晓
  • 7篇佘华宁
  • 7篇柏凌
  • 5篇刘子瑶
  • 4篇赵琳
  • 4篇冯朝晖
  • 4篇马君择
  • 4篇张晓辉
  • 3篇范雅稚
  • 3篇曹振平

传媒

  • 11篇国际眼科杂志
  • 7篇眼科新进展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核心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 95和AG12 96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体外 10 μmol·L-1的AG12 95和AG12 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体内 10 0 μmol·L-1AG12 95和AG12 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 ,但AG12 95的作用仅持续至 14d。相同浓度的AG12 96和AG12 95相比 ,作用更持久。在 2个治疗组中 ,均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特异性的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6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 ,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 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 ,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 。
权彦龙王峰郑玉萍孙乃学生野恭司田野保雄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注入SF_6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入SF6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效果。设计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黄斑部大面积视网膜下出血患者10例。方法根据出血量,由同一术者经睫状体扁平部向玻璃体腔注入100%SF60.3~0.6ml,观察出血变化。主要指标视力、出血移动的幅度。结果10例患者的黄斑部出血均不同程度地移位至黄斑区以外,视力由手术前的手动~0.01提高至手术后的0.1~0.3。随访3个月,有2例视力达到0.5。结论玻璃体腔注入惰性气体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早期黄斑出血。
权彦龙熊全臣郑玉萍王峰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SF6
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体外培养和观察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C),为临床和实验研究IPE细胞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加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离IPE细胞,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多数呈圆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黑色颗粒。传代培养的IPE细胞呈梭形或纤维细胞样生长,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也逐渐减少。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进行cytokeratin染色显示IPE细胞成阳性反应,阳性率达100%。结论:采用酶消化加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可成功地分离培养出IPE细胞。
佘华宁郑玉萍权彦龙曹振平任百超
关键词: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
儿童Marfa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眼部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分析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眼部并发症的防治情况。方法 对儿童 16例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晶状体脱位占 10 0 % ,视网膜脱离占 12 .5 % ,心血管异常占 4 3.75 % ,体形高瘦、蛛状指占 5 0 % ,有家族史占 31%。行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患儿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可疑马凡综合征的儿童 ,应及时全身检查 ,对相关项目综合分析。脱位晶状体的早期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防止患儿青光眼、色素膜炎和弱视并发症的发生。
权彦龙王峰郑玉萍任百超孙乃学
关键词:儿童MARFAN综合征眼部并发症结缔组织疾病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眼科学试卷分析与评价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级七年制学生眼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对试题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方法:对参加考试的临床医学系2006级七年制学生的72份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82.93±9.26分,难度为0.829,区分度为0.278,信度为0.636957。结论:本次考试试题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试题难度总体偏易中,区分度尚可,分析结果对今后眼科学教学改革和科学命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海晓赵琳权彦龙王建明王峰
关键词:眼科学试卷分析教学质量
后囊膜破损的Ⅰ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1999年
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普及开展的今天,尽管术者技巧不断完善和熟练,但在Ⅰ期植入术中失败的病例依然难免。其主要原因是术中后囊膜破损,玻璃体溢出。自1992年以来作者采用剪切,空气泡压迫,扇形推拨处理玻璃体,同时Ⅰ期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体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任百超权彦龙王建明张雅莉
关键词:白内障后囊膜破损
模拟眼球及眼外肌运动的电动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眼球及眼外肌运动的电动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眼眶架、模拟眼球、控制电路板及电源箱,模拟眼眶架下部设置水平隔板将模拟眼球与控制电路板及电源箱隔开;模拟眼球通过水平半轴与固定在水平隔板上的球体支座...
熊蕾王建明郑玉萍权彦龙范雅稚刘子瑶
文献传递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比较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囊外摘出术与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分为 A组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9眼 ,B组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3眼。于术后 1周、1、3和 6月随访检查矫正视力、眼压、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B组明显优于 A组 ( P<0 .0 1)。术后 6个月 B组眼压下降明显优于 A组 ( P<0 .0 5 )。术后角膜散光 A组 >B组 ( P<0 .0 5 ) ,滤过泡及并发症 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较囊外摘出术临床效果良好 ,超声乳化吸出术术后角膜散光小 ,视力恢复迅速且稳定 。
任百超孙乃学杨建刚权彦龙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3
2016年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周爱意陈凌周陈静权彦龙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因素
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在眼科学规培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将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运用于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7年度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为研究对象,2015年9月—2016年9月采用传统的讲座方式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法(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对规范化培训满一年的学员进行总结考核,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临床思维及学员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临床思维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师制联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实践技能操作及临床思维水平,提高眼科规培生科研素养及培养质量。
刘子瑶冯海晓权彦龙姚亮王建明王峰何娜郑玉萍
关键词:导师制病例讨论眼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