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壮 作品数:131 被引量:583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应用眼部内用导电胶以皮肤电极记录白内障FERG 卞征 李一壮 梁慷 卞春及 谢莉娜 王天山 非接触电极检查视网膜功能。也就是DTL。通过采用眼部内用导电胶的方法,形成泪液层和导电胶近似“粘液”和“果冻”的接触,在受检者平视状态下,形成角膜缘6点钟附近,直径3~4mm的角巩缘区域和相同面积的盘状皮肤电极的间接导通...关键词: TICL植入术在矫治圆锥角膜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16年 背景圆锥角膜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后的屈光不正常导致术后裸眼视力不佳,尤其是高度散光。这样的屈光不正虽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或行角膜屈光手术矫正,但术后视觉质量差或因角膜厚度不足等难以实施角膜屈光手术。研究证实环曲面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对屈光不正,尤其是高度散光有较好的矫正作用,但其在DALK术后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ICL植人术矫治DALK术后的屈光不正,特别是高度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法,纳入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眼科中心圆锥角膜DALK术后18个月以上且拆线3个月以上的屈光不正患者8例8眼,其球镜度数为0- -7.5D,柱镜度数为-2.5- -6.0D。所有患者均行TICL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检测术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CV-3000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采用OCULYZERⅡ测定角膜散光、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采用ST3000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数(ECD);采用Goldma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检测结果。观察TICL植入术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术眼的UCVA及BCVA均好于术前,术后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后球镜度为-0.5- -1.0D,柱镜度为-0.5- -2.0D。术眼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年和2年的ECD分别为(2520.2±307.2)、(2496.2±306.2)、(2469.6±304.5)、(2432.0±305.4)和(2383.4±309.4)个/mm2,眼压分别为(14.57±3.75)、(16.62±4.21)、(16.57±3.56)、(15.66±3.37)和(15.13±3.48)mmHg,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75,P=0.825;F=9.871,P=0.394 秦勤 陈晖 李一壮 鲍连云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瓣皱褶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人为造成瓣皱褶与单纯LASIK术创伤愈合反应的不同。方法新西兰白兔右眼作为瓣皱褶实验组,左眼行LASIK术作为对照组。于术后1d、3d,1周、2周,1、3、6个月时处死取角膜,行苏木精-伊红、过碘酸希夫、Masson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皱褶组术后上皮基底膜呈波浪状,2周时上皮厚薄不等填平皱褶,2/3全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出现与皱褶一致的波浪走行。过碘酸希夫及Masson染色示各期瓣下层间深染。结论皱褶瓣上皮增生填平皱褶表面无益于患者视力的提高;皱褶瓣形态对基质的重塑产生影响,不利于临床处理皱褶及视力恢复;瓣皱褶愈合反应重且较为长久,有必要对长期皱褶进行研究。 刘莉 李一壮 鲍连云 周强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组织学观察 两种附加度数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满意度以及脱镜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并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51.0—70.0岁,平均(65.4±6.0)岁;男性28例,女性36例。根据患者对脱镜的不同要求及生活习惯,分为单眼视1组(MV1组),单眼视2组(MV2组),MV1组患者设计近附加度数1.25~1.75D,MV2组近附加度数2.25±2.75D,所有患者均植入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 IOL,比较两组患者双眼术后6个月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双眼裸眼)、屈光状态、立体视。根据视功能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脱镜率以及满意度。对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采用£检验;术后远、近未矫正立体视行WhitneyU检验;两组间性别分布比较,视功能调查等计数资料行Х^2检验。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双眼裸眼远视力MV1组0.09±0.09,MV2组0.11±0.08(t=1.62,P=0.264,LogMAR),中距离视力MV1组0.27±0.25,MV2组0.30±0.22(t=0.23,P=0.876,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裸眼近视力MV1组0.06±0.06,MV2组0.02±0.07(t=2.38,P=0.021,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立体视锐度检查MV1组优于MV2组(Z=1.29,P=0.031),满意度调查显示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的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0,P=0.756),MV2组中有2例述光线昏暗时行走楼梯有一定障碍,MV1组中有3例视近时依赖低度数老光镜,脱镜率低于90%,MV2组1例患者在中距离电脑使用及桌牌游戏时戴低度数近视镜。结论对于不同患者,两种近附加度数范围对提高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脱镜率、满意度以及全程视力改善有相似的优越性。 穆晶 李一壮 吴强 严良 陈晖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植入 眼内 单眼 深度知觉 湿房下局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眼睑感染 1999年 眼睑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湿房条件下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尚未见文献报告。近几年来,我科治疗60例眼睑感染,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治疗组60例,60眼,女38例,38眼。男22例,22眼。年龄最小4岁,最大58岁,平均28.3岁。对照组60例,60眼,女38例,38眼。男22例,22眼。 卞征 施济芳 李一壮 梁慷关键词:莫匹罗星软膏 白内障术后无张力瞳孔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无张力瞳孔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同一位医师操作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发生张力瞳孔的原因。结果 5眼出现无张力瞳孔 ,发生率为 0 5 %。 5眼瞳孔均整圆 ,散大 ,3例诉光亮处畏光。结论 白内障术后无张力瞳孔的发生机制不明 ,对视力影响不大 ,目前无有效治疗 。 刘洵 龙勍 李一壮关键词:白内障 术后 无张力瞳孔 囊外摘除 大面积反向截囊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94年 大面积反向截囊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鼓楼医院眼科李一壮,刘爱平,姚长秀,马赛芬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先天性白内障病例,其发生率几乎达100%[1],常影响视力的矫正,严重时需要再次手术或激光破囊。我们于1... 李一壮 刘爱平 姚长秀 马赛芬关键词:白内障 眼外科手术 巩膜袋成形后小粱切除术 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滤过性手术,即巩膜袋成形后小梁切除术。并对67例(74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施行了手术。本法操作简便,术时缩短,损伤轻,术后滤泡形成早。随访时绝大部分病例眼压恢复正常,仅3例仍需用药物控制眼压。未发现有明显的并发症。本文并对局部麻醉、主动形成前房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李一壮 刘洵 陈晖 姚长秀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选择性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中根据角膜散光轴位选择不同切口位置矫正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对角膜散光>1.00D的39例3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患者,术前根据患者散光轴位行12∶00(顺规)及9∶00(逆规)位的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9例患者行常规上方角膜切口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记录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度及散光轴位,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A组视力平均提高0.66,B组平均提高0.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矫正散光1.10D,B组矫正0.40D,两组差异显著。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散光轴位,在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选择不同位置的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矫正术前散光。 刘和忠 张美莎 李一壮关键词: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散光 地塞米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小鼠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的给药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只7 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C57BL/6J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后2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d和第12d起连续5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kg.d-1)。17d龄时取幼鼠双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和VEGF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视网膜新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而且病变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 刘文慧 李一壮 吴永青关键词:地塞米松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