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让
- 作品数:52 被引量:3,237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干旱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碳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CEVSA2,结合涡度相关通量观测,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旱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碳交换的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干旱使生态系统碳交换显著下降,2003和2004年的干旱使得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NEP)相比无干旱影响情景的模拟结果分别减少了63%和47%;2)光合和呼吸对干旱具有不同的响应,干旱时光合的下降比呼吸更为显著,这导致了NEP的显著下降;3)当饱和水气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达到1.5kPa以上时,生态系统的光合、呼吸和净碳吸收均开始下降,当VPD大于2.5kPa、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Relative soil water content,RSW)低于40%时,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由碳汇转为碳源;4)土壤干旱是造成碳交换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年NEP下降的平均贡献率为46%,而大气干旱的贡献率仅为4%。
- 顾峰雪于贵瑞温学发陶波李克让刘允芬
- 关键词:干旱涡度相关
- 大洋风应力和风场的计算与分析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讨论了大洋风场,风应力和某些大气动力学特征,并介绍了需要计算的近海面大气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量值,特别是风应力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迄今全球大洋最完善的COADS资料求得的大洋风应力和合成风的计算与分析个例。
- 李克让林贤超吴忠祥
- 关键词:大洋风应力风场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年际变化
- 利用经过初步验证的CEVSA模型和在时空分辨率为0.1°经纬网格和10天为单位的气候、土壤、植被和大气CO浓度数据的驱动下,估算并分析了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氧呼吸(HR)和净...
- 李克让陶波邵雪梅曹明奎
- 关键词:碳通量
- 文献传递
-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被引量:439
- 2003年
- 应用0.5°经纬网格分辨率的气候、土壤和植被数据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估算了当前中国植被和土壤的碳贮量.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总碳贮量分别为13.33和82.65 Gt,分别为全球植被和土壤碳贮量的3%和4%,平均植被和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47和9.17 kg/m2.它们受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等影响,区域差异明显,其总趋势是暖湿的东南区大于西北干旱区.最高植被碳密度出现在温暖的东南和西南地区,而最高土壤碳密度出现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这些空间类型决定于由气候状况所控制的植物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表明植被和土壤碳密度由不同的气候因素所控制.
- 李克让王绍强曹明奎
- 关键词:植被土壤碳贮量碳密度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 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及综合区划被引量:7
- 1996年
- 作者利用中国沿海地区近40年或更长时期主导灾害的资料分析其时空特征,特别是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综合灾害灾次图的分析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共有3个灾害多发中心。
- 李克让沙万英张豪禧
- 关键词: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 在不考虑砍伐、火灾、病虫害等各种扰动情况下,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可以近似看作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净碳交换量,因而是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碳源分布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利用经过初步验证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CEVSA)和高...
- 李克让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气候变化净初级生产力
- 中国沿海地区灾害发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被引量:13
- 1995年
- 本文研究了中国沿海地区灾害发生的自然环境背景,特别讨论了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和地貌因素对灾害的影响。制定了孕灾环境区划,全区按地貌类型划分为北部平原和南部低山丘陵孕灾区以及10个易灾亚区。分析了灾害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区域承灾能力和人类活动对灾害的影响。最后根据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外部强迫因子对灾害发生的影响,讨论了一般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 李克让张豪禧尹思明
- 关键词:灾害自然灾害
-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被引量:74
- 2005年
-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适应性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和阈值的概念,中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带和脆弱性,脆弱性评估和中国生态系统脆弱分布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适应减缓对策。自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在以下领域开展研究:自主开发新一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综合评估模型(特别是双向耦合模型)、加强相关野外长期观测实验、开展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的研究等。
- 李克让曹明奎於琍吴绍洪
- 关键词: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脆弱性阈值脆弱性评估适应性管理
-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2
- 2001年
-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 傅国斌李克让
- 关键词: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湿地生态系统甲烷
- 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3
- 2000年
- 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系统通过地面与大气之间能量平衡、水汽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互作用 ,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气溶胶 ,继而影响气候变化。较系统分析总结了当代国际上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过程 ,总结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及当代相互作用的过程模拟研究中三类主要的全球生态系统模型 ,即生物物理模型、生物地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并介绍了气候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 ,即两种主要的反馈机制。最后 。
- 曹明奎李克让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