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冷战
  • 2篇战后
  • 2篇中俄
  • 1篇第二次世界大...
  • 1篇东北亚
  • 1篇东北亚经济
  • 1篇东北亚经济合...
  • 1篇动因
  • 1篇独联体
  • 1篇杜鲁门
  • 1篇对德政策
  • 1篇对外贸易
  • 1篇对外战略选择
  • 1篇原子弹
  • 1篇缘起
  • 1篇战略协作伙伴
  • 1篇战略协作伙伴...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斗争
  • 1篇政治教育

机构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李凤艳
  • 3篇王彦
  • 2篇杨承生
  • 1篇王媛

传媒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国际论坛
  • 1篇长白学刊
  • 1篇世界知识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子弹阴影下的波茨坦会议
2018年
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1日在柏林近郊波茨坦召开的会议,用丘吉尔的话说是战时同盟的“终点”,用杜鲁门的话说是“原子弹阴影下的会议”,用学者们的话说是冷战的“起点”,决定了战后国际关系的面貌,也决定了千百万人的命运。
李凤艳
关键词:原子弹丘吉尔杜鲁门战后
俄白关系中的民族认同因素分析:白俄罗斯视角被引量:4
2012年
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建立了紧密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俄白之间基于共同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体验而形成的民族认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在分析白俄罗斯对俄认同的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阐释民族认同影响俄白关系的内在机制,探讨俄白关系的发展趋势。白俄罗斯在接纳与包容俄罗斯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弱势自我认同与强势对俄认同。民族认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白俄罗斯公众对俄白合作的基本倾向,对俄白关系的发展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王彦李凤艳
关键词:民族认同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对德索赔政策
2013年
"二战"后苏联向德国索取赔偿,这关乎苏联的国家安全和经济重建,也将决定德国的命运及欧洲国际格局的走势,因而成为苏美英三国关注的重点。雅尔塔会议前夕苏联制定的对德索赔政策,遭到了美英的抵制,以后,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却在实践环节中落了空,苏联只能在德国苏占区提取赔偿。苏联对德索赔政策的形成、调整、实施与战后大国关系由合作走向冷战的进程相契合,互为因果,深刻地改变了苏联、德国及欧洲国际格局的面貌。
李凤艳
关键词:冷战
如何讲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被引量:3
2004年
李凤艳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课国际政治斗争
中国与世界互动模式的演变及其动因
2012年
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先后形成了两种相对成熟的模式,即"华夷秩序"和"冲击—回应"模式。新中国致力于构建一种新模式,如今正初步呈现出"和合共生"模式的基本轮廓。在国际社会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全球化的发展已将人类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条件下,"和合共生"是一种相对理想的互动模式,但要使这种模式走向成熟稳定,尚需克服众多障碍。考察中国与世界互动模式的演变及其动因,可以为推动"和合共生"模式走向成熟稳定指明路径。
李凤艳
关键词:互动模式华夷秩序
从“和平共处”到“世界革命”——1930年代苏联对外战略的再调整
2009年
1936年至1937年,苏联对外政策指导思想经历了由"和平共处"到"世界革命"的调整。这次调整完全符合斯大林的战略规划,对二战爆发、冷战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文章拟通过对新解密档案、已刊文献及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阐述这次调整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影响。
李凤艳
关键词:和平共处
俄罗斯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当前俄罗斯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程度比较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 ,随着东北亚地区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促使俄罗斯更加积极地谋求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
李凤艳杨承生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俄经贸合作
“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与冷战的缘起被引量:2
2012年
解除德国武装并对其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使其不再对欧洲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是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共识并在《波茨坦会议公报》中做了相应规定。但战后不久,美国另起炉灶,向苏联提议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签署一项旨在保证德国长期处于非军事化状态的"德国裁军与非军事化条约",被苏联拒绝,条约流产。美苏之间围绕该条约的互动,集中体现了两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根本性分歧,是引爆冷战的引信之一。
李凤艳王彦
关键词:冷战
进入WTO后吉林省的对外战略选择
2003年
杨承生李凤艳
关键词:WTO对外贸易外资利用出口贸易
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被引量:7
2005年
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相互信任、互利合作是这种关系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前提和动力。但中俄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要以理性、务实的心态看待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协商和利益协调的基础上增强互信、扩大合作,是使中俄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的根本。
李凤艳王媛
关键词:中俄关系互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