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 作品数:57 被引量:3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体重指数与腰围预测徐州市居民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风险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究体重指数( BMI)、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的最佳界值点及不同BMI、腰围状态下罹患疾病的风险。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泉山区11个社区的2246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别计算出BMI、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的最佳界值点,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BMI、腰围状态下调查对象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结果2246名调查对象BMI超重率37.3%,BMI肥胖率9.2%、中心性肥胖率44.9%,BMI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的最佳界值点分别为男性24.6 kg/m2、26.1 kg/m2,女性23.7 kg/m2、23.6 kg/m2;腰围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的最佳界值点分别为男性84.8 cm、89.9 cm,女性78.1 cm、78.1 cm。校正混杂因素后,不同类别BMI、腰围人群高血压患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心性肥胖人群的BMI正常、超重、肥胖时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1.529(95%CI 1.047~2.234)、2.386(95%CI 1.744~3.263)、3.755(95%CI 2.506~5.627)倍,腰围正常、BMI超重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813(95%CI 1.271~2.586)倍;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中心型肥胖人群的BMI正常、超重、肥胖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282(95%CI 1.225~4.252)、2.964(95%CI 1.741~5.044)、3.900(95% CI 2.077~7.322)倍,腰围正常、BMI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5.016(95%CI 1.474~17.068)倍。结论男性糖尿病的BMI和腰围预测最佳界值大于高血压,女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预测最佳界值基本一致。中心型肥胖人群当随着BMI增加时,其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腰围对血压的影响更大。
- 李婷娄培安陈培培张盼乔程董宗美张宁
-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围高血压糖尿病
- 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T2DM患者心理压力减轻的作用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48个社区1287例T2DM患者,按照两水平的整群随机设计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Con)组。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疗法,Con组进行常规随访。结果最终共有1124例T2DM患者纳入分析。干预组6个月时HbA1c、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基线(P<0.01);Con组HbA1c、焦虑及抑郁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经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症状减轻,而重度焦虑、抑郁症状无改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减轻T2DM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 董宗美娄培安张盼陈培培乔程李婷朱璇张宁
-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血糖
-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人群空腹血糖受损的现况研究:基于中国人群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中国成年人空腹血糖受损的影响及交互作用。设计横断面调查。地点中国徐州社区人群。研究对象15145名符合调查要求的18~75岁的当地居民。主要和次要结果的测量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将睡眠质量分为好、中、差;以空腹血糖水平评估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每晚平均睡眠时间分为〈6h、6—8h、〉8h。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通过Bootstrap法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及其95%可信区间来评价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相比睡眠质量好且睡眠时间在6—8h者,睡眠质量差且睡眠时间短的人空腹血糖受损最严重(比值比=6.37,95%CI:4.66~8.67,P〈0.001)。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短的交互作用的RERI、AP和s及95%CI可信区间分别是1.69(0.31—3.76)、0.42(0.15—0.61)和2.85(2.14~3.92),睡眠质量好和睡眠时间长的交互作用的RERI、AP和S及95%CI可信区间分别是0.78(0.12~1.43)、0.61(0.26—0.87)和-0.65(-0.94--0.27)。结论结果提示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短可能对空腹血糖受损存在交互作用。
- 娄培安陈培培张雷张盼常桂秋张宁李婷乔程
- 关键词:睡眠时间空腹血糖睡眠质量
- 泮托拉唑预防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肿瘤性出血随机、双盲、安慰剂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预防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肿瘤性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肿瘤性出血患者,将无法手术切除的13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6例服用泮托拉唑40 mg、1次/d;对照组65例服用安慰剂40 mg、1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随访期间两组的肿瘤性出血、输血需求和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患者的随访中位数时间为6.5(3.3,13.2)个月,泮托拉唑组发生肿瘤性出血7例(10.61%),安慰剂组发生13例(20.00%),两组发生肿瘤性出血的风险累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ay′s检验:P=0.426)。随访前5个月泮托拉唑组肿瘤性出血的累积发生率为0,低于安慰剂组的9.23%(6/65)( Gray′s检验:P=0.039)。两组输血需求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肿瘤性出血相关的死亡事件发生。结论泮托拉唑不能明显减少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肿瘤性出血。
- 董栋娄培安石祥奎李文广李婷孔蕴馨王健
- 关键词:胃癌泮托拉唑
- 高血压患者随诊间血压变异性与脑卒中事件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究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脑卒中事件与随诊间血压变异性(BPV)的关联。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11家乡镇卫生院所辖的7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40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进行5次随访测量血压情况,分析随诊间BPV与脑卒中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最终3691例研究对象入选,平均年龄(62.0±8.1)岁,随访期间血压平均值为(141.5±7.6)/(88.1±4.9)mm Hg,收缩压变异系数(SBPV)为(8.1±4.1)%,舒张压变异系数(DBPV)为(9.1±4.4)%。发生事件组SBPV、DBPV大于未发生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1±5.1)%比(8.1±4.1)%,(11.0±5.1)%比(9.0±4.4)%;均P<0.05];按年龄、文化程度、中心性肥胖、近期是否接受抗高血压治疗、血压是否控制、糖尿病、平均血压水平分层后,不同层间S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管理期间,共发生脑卒中事件21例,发生率为0.5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未校正任何因素前,SBPV、DBPV对脑卒中事件的OR值(95%CI)分别为1.22(1.13~1.31)、1.09(1.00~1.19),调整混杂因素后,SBPV、DBPV对脑卒中事件的OR值(95%CI)分别为1.21(1.12~1.30)、1.09(0.99~1.19)。结论 SBPV对于脑卒中事件的影响较大,很可能是脑卒中的强预测因子。
- 李婷独梅枝徐丽陈培培蔡可选乔程魏峥娄培安
- 关键词: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 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的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老年痴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徐州市60岁及以上T2DM患者658例。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问卷、老年痴呆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正常组和疑似痴呆组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疑似老年痴呆者183例(27.8%)。疑似痴呆组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均低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居住方式(独居)、并发症和抑郁是T2DM患者疑似老年痴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T2DM患者的老年痴呆早期筛查,尤其是高龄、文化水平低、独居、有并发症和抑郁症的T2DM患者。
- 赵晶娄培安陈培培张盼乔程李婷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痴呆睡眠质量
- 2013年徐州市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徐州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经济水平和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8岁及以上居民39445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60%和9.40%,标准化率分别为32.97%和8.67%,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6.73%和8.62%,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61%和10.13%.超重率、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超重率55岁(18岁~组16.31%;25岁~组27.38%;35岁~组37.28%;45岁~组41.55%;55岁~组40.71%;65岁~组37.64%;75岁~组32.08%)以后有所下降,肥胖率75岁(18岁~组2.49%; 25岁~组6.41%;35岁~组9.64%;45岁~组11.24%;55岁~组12.07%;65岁~组12.45%;75岁~组8.88%)以后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超重率x2=1 097.602,P<0.01;不同年龄肥胖率x2=447.864,P<0.01).不同职业(x2=191.28,120.38)、不同文化程度(x2=178.41,243.59)、不同婚姻状况(x2=431.67,118.43),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每天吃蔬菜量大和吸烟是超重或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老年人、饮酒和饭量大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徐州的超重与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中老年人、男性、饭量大及饮酒等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倡导平衡膳食,加大蔬菜的摄人量以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 董宗美娄培安张盼李婷陈培培乔程
- 关键词:成年人超重肥胖症
-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3至12月江苏省徐州市"三高共管"项目调查中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血压、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HbA1c<7.0%定义为血糖控制良好,否则为血糖控制不良。血脂异常定义为TC≥6.2 mmol/L,或TG≥2.3 mmol/L,或HDL-C<1.0 mmol/L,或LDL-C≥4.1 mmol/L,或自报有血脂异常史或近2周内服用降脂药。高血压定义为本次调查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自报有高血压病史且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血糖控制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通过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交互作用指标,包括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2 48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占55.5%(1 379/2 485),血脂异常患者占62.1%(1 544/2 485),高血压患者占55.0%(1 367/2 485)。以无高血压且血脂正常者为参照组,无高血压但伴有血脂异常这一因素能够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OR=1.275,95%CI为0.987~1.648,P=0.010);有高血压但血脂正常也能影响患者血糖控制(OR=1.383,95%CI为1.054~1.814,P=0.019);当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时,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OR=2.735,95%CI为2.117~3.532,P<0.001)。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危害大于两因素单独作用时,RERI、AP和SI的OR(95%CI)分别为1.077(0.558~1.595)、0.394(0.230~0.558)和2.637(1.268~5.486)。结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时,对血糖控制的危害大于单因素作用。
- 别霖臻娄培安张盼董宗美江宜雪刘德陈培培李婷朱璇乔程
- 关键词: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控制
- 睡眠质量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3年徐州市报告的新发的73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健康非脑卒中者7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病例与对照入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男性均为371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6.1±10.9)岁和(65.8±10.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5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质指数(BMI)(t=2.40,P=0.02)、高血压史(χ^2=174.30,P=0.00)、糖尿病史(χ^2=27.20,P=0.00)、冠心病史(χ^2=115.60,P=0.00)、吸烟史(χ^2=6.10,P=0.01)、饮酒史(χ^2=7.30,P=0.01)、生活紧张度(χ^2=11.40,P=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PSQI各相关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中睡眠质量差者(279例,37.8%)高于对照组(136例,18.4%)(χ^2=6.10,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睡眠质量差者所占比例仍高于对照组(OR=2.3,95%CI:1.8-3.0)。不同性别间睡眠质量差与脑卒中亦相关,病例组中男性(139例,37.5%比64例,17.3%)、女性(140例,38.1%比72例,19.6%)睡眠质量差者均高于对照组,OR(95%CI)分别为2.5(1.7-3.7)、2.2(1.5-3.2),病例组中不同性别间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85)。结论睡眠质量差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联,可能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 乔程娄荷清陈培培张盼李婷董宗美张宁娄培安
-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质量病例对照研究
- 应用倾向性评分加权法估计2018—2020年徐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死亡病例漏报率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评估徐州市死因监测登记报告的完整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徐州市11个县(市、区)开展2018—2020年死亡病例的漏报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漏报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倾向评分加权法分城乡、乡镇(街道)、性别、死亡年份、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场所、死亡原因进行漏报率计算。结果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婚、2018年、死亡场所为家中、不详及其他场所是死亡漏报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死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的漏报风险低于死于其他疾病。经倾向性评分加权法调整后,2018—2020年徐州市总的漏报率为1.60%(95%CI:1.58%~1.61%),较调整前(0.80%)有所升高;农村漏报率(1.81%,95%CI:1.79%~1.83%)略高于城市(1.34%,95%CI:1.32%~1.36%);男(1.63%,95%CI:1.61%~1.65%)、女(1.56%,95%CI:1.54%~1.58%)漏报率差别不大;0~14岁组漏报率(8.86%,95%CI:8.28%~9.42%)较高,≥65岁组漏报率(1.37%,95%CI:1.36%~1.38%)较低;未婚人群漏报率(6.24%,95%CI:5.96%~6.51%)较高;死亡场所为不详及其他场所的漏报率(11.65%,95%CI:11.29%~12.01%)远高于医疗卫生机构、来院途中、家中等死亡场所;围生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他疾病(含不明原因死亡)、先天异常的漏报率较高。结论 徐州市死因监测质量较好,校正后漏报率略有升高,仍属较低水平,需关注重点人群死亡信息的收集。
- 陈培培乔程董宗美张盼李婷刘德
- 关键词:死因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