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锦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成都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BIS监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影响机械通气患者BIS值的相关因素。方法:42例机械通气患者,BIS模块连续监测镇静深度48小时,记录患者镇静前后、每隔16小时的呼吸循环指标,BIS值、SAS评分,建立混合线形统计模型,评价BIS监测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PaO2、SPO2、FiO2等均对BIS值无影响,仅有PaCO2和SAS评分与BIS相关(P<0.05)。结论:BIS模块监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BIS值的变化与患者PaCO2及SAS评分有关。
- 李孝锦张川郑碧霞祃红原程金川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PACO2SAS评分
-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未接受抗凝治疗的162例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IPC组和对照组。IPC组从患者人ICU当日直到离开ICU给予IPC预防VTE;对照组不予任何措施预防VTE;以28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3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ICU病死率及IPC预防VTE的不良反应。结果在观察期内,IPC组和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80%(3/79)和19.28%(16/83),PE发生率分别为0(0/79)和9.64%(8/83),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分别为1.26%(1/79)和7.23%(6/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PC组机械通气时间(d:8±6比9±8)、ICU住院时间(d:9±7比10±7)、ICU28d病死率(24.05%比31.32%)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C预防VTE过程中没有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IPC是预防内科重症患者发生VTE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IPC可以降低内科重症患者非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 张川曾薇周红郑碧霞程金川李晓玉姜远普江利东李孝锦
- 关键词:血栓内科重症患者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援时临床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运用胜任力理论为指导,探索临床医师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突发的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具备的能力。方法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咨询大型三甲医院专家,确定医师应具备的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建立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临床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理论知识、诊疗技能、人文执业三类。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在前3位的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知识(0.2108)、人际沟通能力(0.1636)、个人防护技能(0.1093)。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排在前3位的为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穿脱防护用品的方法和流程(0.1984)、医务人员根据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0.1984)、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0.1236)。结论构建了临床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 帅冰星李孝锦郭军康焰李大江
- 关键词:临床医师胜任力
- 深静脉血栓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人住本院ICU超过48h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对照配对研究。比较DVT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病死率。结果526例患者中有62例(11.79%)患有DVT,与对照组相比,DVT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17±11)d比(13±9)d,P〈0.05],ICU住院时间更长[(21±15)d比(16±10)d,P〈0.05],病死率更高[(50.0%(31/62)比34.5%(21/62),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DVT患病率高,DVT明显延长了ICU重症患者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增加了ICU死亡率。
- 曾薇张川郑碧霞李晓玉姜远普江利东李孝锦程金川
- 关键词:血栓重症
- 综合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41
- 2007年
- 目的了解综合监护室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5月-2004年5月入住医院综合监护室有明确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监护室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88%,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19.65%,真菌占17.47%;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处于第1位,在革兰阳性球菌中绝大部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84.44%,且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监护室内医院感染部位多发生在下呼吸道占82.09%,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1.79%。结论综合监护室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均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入住监护室的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一定的关系。
- 张川谢晖江利东程金川郑碧霞卫琦李孝锦
-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菌
- 脑电双频指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应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镇静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将53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BIS和主观评分进行镇静监测48h,设定SAS评分3~4分为镇静目标,评估临床指标如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给药率和肢体制动率的组间差异,评价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均达镇静目标,BIS监测较常规镇静监测组机械通气时间(17.33±15.77dvs.39.83±56.33d)和ICU住院日(21.60±20.45dvs.41.67±55.81d)缩短,肢体制动率下降(40.70%vs.76.90%)(P<0.05),但给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可以缩短ICU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GICU住院日,减少肢体制动率。
- 张川李孝锦郑碧霞曾薇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机械通气ICU
-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作用
-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内科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入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的未接受抗凝治疗的217位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配...
- 曾薇张川周红郑碧霞程金川李晓玉姜远普江利东李孝锦
- 文献传递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ICU危重病患者意识状态的临床研究
- 张川李孝锦康焰郑碧霞曾薇谢晖李晓玉江利东祃红原程金川姜远普卫琦燕纯叔
- 研究组根据SAS镇静评分指导使用镇静药物,同时使用美国ASPECT公司生产的BISxp模块和电极,持续监测镇静适度时患者的BIS值,根据ROC曲线图分析BIS的最佳临界值;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BIS镇静监测组与常...
- 关键词:
- 关键词:危重病ICU
- 脑电双频指数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监测的成本-效益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对脑电双频指数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监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SAS3—4分,分别用BIS和常规主观评分SAS观察患者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比较BIS监测与常规镇静监测的效益成本比和生存率曲线的差异,计算出BIS监测较常规监测节约的医疗费用。结果BIS监测与常规镇静监测所导致的最终效益成本比是53:1。结论BIS监测能够节约医疗资源。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孝锦祃红原张川郑碧霞程金川李晓玉姜远甫谢晖江利东卫琦曾薇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SAS成本-效益分析
- 影响BIS监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相关因素研究
- 李孝锦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