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兰

作品数:10 被引量:143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校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2篇血管刺激
  • 2篇血管刺激性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吻合
  • 2篇术后吻合口
  • 2篇术后吻合口狭...
  • 2篇气管
  • 2篇吻合口
  • 2篇吻合口狭窄
  • 2篇疗效
  • 2篇内镜
  • 2篇内镜下扩张
  • 2篇康复
  • 2篇急性
  • 2篇给药
  • 2篇合口
  • 2篇病人
  • 2篇刺激性

机构

  • 10篇泰山医学院
  • 2篇泰山疗养院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泰山市慢性病...

作者

  • 10篇李学兰
  • 2篇卜令秀
  • 2篇刘爱英
  • 2篇张红
  • 1篇武美娥
  • 1篇马素贞
  • 1篇刘化侠
  • 1篇张伦忠
  • 1篇高鑫
  • 1篇李华
  • 1篇魏凌云
  • 1篇陈海光

传媒

  • 3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引进与咨询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2
  • 2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46例患者康复期疗效分析
2001年
李学兰马素贞
关键词:运动康复疗法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疗效分析
中风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126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张伦忠武美娥李学兰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中医中药
内镜下扩张置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2002年
我院自1995年9月~1999年10月应用自行研制的内镜直视扩张置入器(专利号2L962.27598.0)行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81例,置管成功率100%.
李学兰卜令秀
庆大霉素与痢特灵、吡哌酸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菌痢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8
2001年
李学兰王洪川
关键词:庆大霉素痢特灵吡哌酸保留灌肠细菌性痢疾
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被引量:61
2002年
李学兰刘化侠
关键词:机械通气舒适护理气管插管心理护理
乳糖酸红霉素药物浓度和给药次数对血管刺激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乳糖酸红霉素 (EM)静脉给药浓度和给药次数对血管刺激性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给家兔耳缘静脉单次或多次注射不同浓度的EM ,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给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变化。结果 单次静注 1 2mg·ml-1、2 4mg·ml-1和 4 8mg·ml-1EM ,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连续给药 3天 ,1 2mg·ml-1和 2 4mg·ml-1EM对血管无明显刺激性 ,4 8mg·ml-1的EM有轻度刺激性。
李学兰姜隆梅张红刘爱英魏凌云
关键词:乳糖酸红霉素血管刺激性静脉注射
内镜下扩张置支架治疗吻合口狭窄的护理
2002年
李学兰卜令秀
关键词:护理体位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建立气通的护理
2002年
李学兰高鑫李华
关键词:气管套管护理气管穿刺穿刺方法
乳糖酸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浓度和次数对血管刺激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糖酸阿奇霉素(AZL)静脉给药不同浓度和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家兔耳缘静脉单次或多次注射不同浓度的AZL,以0.9%氯化钠注射液(NS)作空白对照,肉眼和显微镜观察给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变化,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单次静脉注射浓度为1.5、3.0、6.0mg/ml的AZL对血管均无明显刺激性,其评分与N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连续给药3d(1次/d),第2、3天6.0mg/ml组刺激性评分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ZL对血管的刺激性与给药浓度和给药次数有关。提示临床应用AZL时浓度不宜过高,且避免同一静脉多次给药。
姜隆梅张红李学兰刘爱英
关键词:血管刺激性静脉给药乳糖酸阿奇霉素给药浓度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61
2004年
将 12 6例脑卒中后抑郁 (PS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6 3例 )和对照组 (6 3例 )。观察组采用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测定和运动功能测定 (FMA) ,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在经过干预和康复治疗 3个月后 ,观察组各项测评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均P <0 .0 5 )。提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
关键词:抑郁脑卒中后干预性研究护理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