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水电
  • 4篇水电开发
  • 3篇纵向岭谷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水温
  • 2篇水温变化
  • 2篇气候
  • 1篇因果
  • 1篇因果关系
  • 1篇因果关系检验
  • 1篇月平均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水位
  • 1篇水位变化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效应
  • 1篇太阳黑子
  • 1篇太阳黑子活动
  • 1篇梯级
  • 1篇梯级开发

机构

  • 10篇云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李少娟
  • 7篇何大明
  • 4篇傅开道
  • 3篇张一平
  • 2篇高富
  • 1篇万云霞
  • 1篇严华生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AMBIO-...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澜沧江与下湄公河水位过程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5
2006年
利用澜沧江允景洪站和毗邻的下湄公河清盛站1986-2004年逐日水位观测资料,采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五点滑动平均法以及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尺度内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水位的变化过程及其关联,并结合澜沧江干流梯级电站的开发建设,分析了电站建设可能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8年来,两站上下游水位变化趋势一致,其长期变化主要受到包括降水、太阳活动等大环境因素影响.目前澜沧江干流已建梯级水电站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对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在年际、年内时间尺度上的扰动不大,但对旬以内特别是日变化和瞬时水位的变化影响明显;两站各月水位极值以及极值出现的日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清盛站的变化,不仅受到上游(澜沧江)来水影响,两站之间的区间入流影响也很显著.
李少娟何大明傅开道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
<正>跨境水资源开发及其环境效应是目前国际河流研究中的热点。澜沧江-湄公河是重要的国际河流,流域范围涉及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六国。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即自河源至中缅边境的南阿河口全长2085km的河段,集...
傅开道何大明李少娟
文献传递
澜沧江水温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下湄公河水温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利用澜沧江流域11个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水文站的水温观测资料(20世纪60年代),分析了澜沧江水温的时空变化,并利用20世纪80年代后的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站)的水温与下湄公河水温(清盛站)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澜沧江下游与下湄公河水温的变化趋势.经过分析发现:澜沧江上、下游的水温变化较大,明显受到纬度的影响,其效应干季大于雨季,冬季大于夏季;平均最低水温受纬度的影响最大,而平均最高水温的影响最小.由此可以认为:澜沧江由于受到河道准南北走向的影响,水温变化较大.另外,通过对澜沧江下游的允景洪站和下湄公河的清盛站近期的水温极其变化趋势的比较分析,发现:允景洪站与清盛站的水温差值是趋于减小.不论是干季、雨季还是年平均,允景洪站的水温趋于弱上升趋势;而清盛站的水温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由此造成了两站间的水温差异呈现减小趋势.这种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下湄公河的水温变化与澜沧江出境水温变化关联较弱,更多受区域来水水温和地方气候变化影响.
张一平高富何大明李少娟
关键词:水温变化纵向岭谷
澜沧江—湄公河河川径流变化对气候及电站驱动的响应
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的生态效应及跨境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问题,在澜沧江一湄公河区域,近10年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去的相关研究多数都是分离的,国外集中在下湄公河流域,国内的集中在澜沧江流域,上下...
李少娟
关键词: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生态效应径流气候因子
文献传递
纵向岭谷区降水量时空变化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纵向岭谷区内36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1年逐日观测降水量,根据纵向岭谷区典型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特点,选取区内7个典型剖面,通过系统分析区内降水量纬向、经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探讨降水变化与纵向岭谷特殊环境格局中"通道-阻隔"作用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纵向岭谷特殊地形的影响,研究区水热条件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具有独特的"通道-阻隔"多重效应,区内北部(〉26°N)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年内分配状况出现具备"桃花汛"小雨期的"多峰型";至26°N,"桃花汛"小雨期渐趋消失,降水量年内分配由"多峰型"逐渐过渡为"单峰型";24°-25°N地区,降水量年内分配均为单峰型、且峰型相似,至纵向岭谷区南部,年内分配出现了具备"后雨期"的"准双峰型",且随着经度增加,这种双峰型特点更突出.由于干季该区大气环流较为单一,纵向岭谷"阻隔"作用对干季降水年际变化的空间影响并不明显,区内干季降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湿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则更复杂,空间分异也较大.
李少娟何大明张一平
关键词:降水量纵向岭谷区
澜沧江水温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下湄公河水温的比较
利用澜沧江流域11个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水文站的水温观测资料(20世纪60年代),分析了澜沧江水温的时空变化,并利用20世纪80年代后的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的水温与下湄公河水温(清盛,清盛,泰国)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澜沧江...
张一平高富何大明李少娟
关键词:水温变化纵向岭谷
文献传递
上湄公河水位变化对水电开发的响应被引量:2
2008年
近年来,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跨境水文效应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过去的相关研究多数都是分离的,国外集中在下湄公河流域,国内的集中在澜沧江流域,上下游关联的研究极少,且研究结果差异极大,相互之间结论矛盾。本文利用上湄公河三个主要干流水文站1960~2003年多时间尺度的水位记录/实测值,定量分析上湄公河干流沿程水位过程的多尺度关联及其对梯级水电开发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①旧州站和允景洪站的年平均、汛期平均、以及3~4月平均水位受到了大尺度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太阳黑子活动等)的影响,40余年来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②电站建设期间,三站年平均、年最高以及汛期平均水位的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趋势相似;③电站建设运行期间,电站下游的戛旧站和允景洪站3~4月平均水位表现出了逐步上升的趋势,而上游的旧州站则表现出了相反的下降趋势;④现存电站建设运行对下游年/月尺度上的平均值水位变化影响不明显,对日变化和瞬时水位变化影响相对明显。
李少娟何大明
关键词:水电开发水位变化澜沧江流域太阳黑子活动月平均水文效应
澜沧江与下湄公河水位过程的关联分析
<正>当前,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对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是20世纪后期最活跃、发展最快的新兴科学领域之一。国际河流区跨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平分配、协调管理和再生问题,其影响正快速渗入到国家安全、地...
李少娟何大明傅开道
文献传递
近50年冬季中蒙500hPa高度场与中国北方地面气温的变化及联系被引量:5
2004年
通过对冬季中蒙地区500hPa高度场与我国160个测站月平均地面气温场的分析,对51年来中国北方冬季气温出现年代际变暖趋势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51—2001年期间,蒙古及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出现明显的正趋势变化;中蒙地区500hPa高度的正趋势变化对应中高纬度强的纬向环流、弱的经向环流,以及弱的冷空气;中蒙地区的正趋势变化与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关系。
严华生万云霞李少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被引量:24
2006年
澜沧江梯级开发对下游河道泥沙过程的跨境生态效应,是该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开发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利用澜沧江和下湄公河上下游两个紧邻的干流水文控制站允景洪水文站和清盛水文站1987-2003年实测泥沙序列,进行含沙量月序列过程线对比以及年序列相关回归分析、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位于大坝下游的两站虽均受已建水库调节流量的影响,但两站的来沙响应趋势不一致,年序列线性回归拟合程度不高;时间序列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也表明了,两站泥沙除了上游的允景洪最大悬移质泥沙含量变化是下游清盛最大悬移质泥沙含量变化的原因以外,年平均、年月平均最小泥沙过程无明显因果关系.这些方面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澜沧江电站建设对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证据.
傅开道何大明李少娟
关键词:泥沙变化梯级开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