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崎

作品数:305 被引量:1,432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6篇生物学
  • 19篇理学
  • 17篇化学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4篇啤酒
  • 70篇酵母
  • 48篇风味
  • 42篇发酵
  • 34篇啤酒酵母
  • 32篇酿造
  • 30篇色谱
  • 26篇相色谱
  • 25篇蛋白
  • 21篇麦芽
  • 21篇基因
  • 20篇风味稳定
  • 20篇风味稳定性
  • 19篇液相色谱
  • 18篇色谱法
  • 18篇啤酒风味
  • 17篇酒花
  • 16篇液相
  • 15篇啤酒酿造
  • 15篇酒酿

机构

  • 292篇江南大学
  • 18篇教育部
  • 12篇无锡轻工大学
  • 3篇华润雪花啤酒...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北京燕京啤酒...
  • 2篇浙江英博石梁...
  • 1篇江苏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恒顺醋业...
  • 1篇泸州老窖股份...
  • 1篇安庆天柱啤酒...
  • 1篇玉门拓璞科技...
  • 1篇广州广电计量...
  • 1篇福建绿泉食品...

作者

  • 305篇李崎
  • 121篇顾国贤
  • 118篇刘春凤
  • 113篇郑飞云
  • 89篇李永仙
  • 76篇王金晶
  • 39篇钮成拓
  • 21篇朱林江
  • 11篇刘景
  • 9篇严敏
  • 7篇林先军
  • 6篇郝秋娟
  • 6篇靳纪培
  • 6篇孙军勇
  • 5篇杨静静
  • 5篇廖鲜艳
  • 5篇向阳
  • 5篇周天
  • 4篇朱俊勤
  • 4篇周芸芸

传媒

  • 63篇食品与发酵工...
  • 58篇啤酒科技
  • 34篇食品工业科技
  • 24篇食品与生物技...
  • 18篇生物工程学报
  • 17篇酿酒
  • 16篇中国酿造
  • 14篇食品科学
  • 10篇酿酒科技
  • 8篇分析试验室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中外酒业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无锡轻工大学...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色谱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14篇2021
  • 11篇2020
  • 21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20篇2013
  • 20篇2012
  • 8篇2011
  • 12篇2010
  • 15篇2009
  • 27篇2008
  • 25篇2007
  • 25篇2006
  • 23篇2005
3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PD-PCR快速鉴定啤酒污染菌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本研究主要评价RAPD-PCR技术在快速鉴定啤酒污染菌中的应用。首先评价了CTAB法和试剂盒提取DNA模板对RAPD指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酸菌专一性BP引物扩增的16SrDNA的5'末端740bp序列用于鉴定菌种的可行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鉴定分离的污染菌,构建标准污染菌库。对分离菌M-13的RAPD指纹聚类分析表明,相同来源的同一种菌能很好地归类在一起。根据建立的快速鉴定流程和初步确定的菌种相似性阈值(SCC),对8株分离菌的鉴定表明,RAPD-PCR技术是一项简单、快捷、可靠性强的鉴定技术,为研究啤酒酿造过程的污染菌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快速鉴定工具。
郑飞云朱林江李永仙李崎顾国贤
关键词:RAPDCTAB
啤酒酵母的自溶及对啤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5年
啤酒酵母的质量对啤酒风味至关重要,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啤酒酵母的自溶,从而影响啤酒的质量.文章讨论了啤酒酿造过程中影响啤酒酵母自溶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防止啤酒酵母自溶的工艺措施.
郝秋娟李崎顾国贤
关键词:自溶啤酒酵母啤酒质量风味啤酒酿造工艺措施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啤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选用固相微萃取头CAR/PDMS,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检测啤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条件进行优化,较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3.46℃,萃取时间45.23m in,加盐量0.42g/mL。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回收率较高,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4%。
李永仙刘春凤董建军王林祥李崎郑飞云顾国贤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啤酒风味物质
酿酒工程专业啤酒工艺学课程中研究性实践教学的优化与改革被引量:6
2018年
啤酒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针对酿酒工程专业学生在啤酒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王金晶郑飞云郑飞云李崎
关键词:研究性实践教学
温度对淀粉液化芽孢杆菌5582产蛋白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为进一步提高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S5582产蛋白酶的水平,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了分阶段控温工艺。发现在5L发酵罐装料系数0.6、接种量6.67%、种龄18h、通气量1.0L(/L·min)、搅拌转速500r/min、起始发酵温度35℃,发酵27h(稳定期)后降温至32℃继续发酵至终了,蛋白酶酶活在47.75h达到9838U/mL,比恒温发酵提高101.6%。
郝秋娟李树立陈颖李崎
关键词:温度蛋白酶
泸型酒酒醅与窖泥中乳酸菌群落结构差异被引量:4
2020年
乳酸菌对泸型酒风味品质的发酵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对酒醅和窖泥中乳酸菌群落物种组成、发酵演替规律以及表型差异的深入认识,采用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种水平上对比和揭示同一窖池酒醅和窖泥中乳酸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和演替规律,并运用BugBase预测酒醅和窖泥乳酸菌群落主要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窖池中共检出6科16属乳酸菌.酒醅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平均丰度为65.21%±29.47%,而窖泥中乳酸菌仅占细菌总量的4.06%±4.24%.0-3 d酒醅中优势乳酸菌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乳酸菌丰度44.01%)、魏氏菌属(Weissella,27.33%),其后乳杆菌属丰度维持在91.06%以上,窖泥中优势乳酸菌为乳杆菌属(95.67%±9.17%).OTU0和OTU3是窖池中乳杆菌属的优势物种,其丰度占乳酸菌总量的76.08%±29.21%.酒醅与窖泥乳酸菌需氧类型不同,发酵初期(0-5 d)的酒醅中好氧乳酸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后期酒醅和窖泥样品(P<0.01),窖泥中兼性厌氧乳酸菌的丰度高于酒醅样品.综上所述,酒醅和窖泥中乳酸菌群落存在时空异质性,可能影响酒醅和窖泥对泸型酒风味的贡献.(图4参34)
钱玮陆震鸣柴丽娟张晓娟张晓娟王松涛李崎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乳酸菌高通量测序群落结构酒醅窖泥
RP-HPLC法测定酒花中的黄腐酚被引量:2
2009年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酒花中黄腐酚含量的方法。选用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和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370nm。在此条件下,黄腐酚得到很好分离,在1·13~113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外加标回收率在95·05%~104·03%之间,RSD=2·71%。该方法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酒花中黄腐酚的含量。
王宁陶冠军秦昉单连菊李崎
关键词:黄腐酚酒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啤酒废酵母残渣制备碱不溶性葡聚糖被引量:31
2001年
以啤酒废酵母残渣为原料 ,对其制备碱不溶性葡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廖鲜艳顾国贤李崎李永仙
传统豆瓣酱微生物群落发酵演替规律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解析中国传统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和理化代谢物质变化,探讨不同发酵阶段影响豆瓣酱风味的核心功能微生物。【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解析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并跟踪检测发酵过程中的理化代谢物质,然后分析微生物群落和理化代谢物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在体外分离核心微生物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验证。【结果】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在发酵前期显著变化,并在中后期逐渐趋于稳定。优势细菌主要是Staphylococcus、Bacillus和Weisiella,其中Staphylococcus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而Bacillus和Weisiella呈下降趋势。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且稳定,其中Aspergillus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平均丰度占真菌总群落的97%以上,Zygosaccharomyces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和体外功能验证表明,功能微生物(Aspergillus oryzae、Bacillus subtilis、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Weisiella confusa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在不同发酵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关键作用。【结论】在成曲和发酵前期Aspergillus oryzae、Bacillus subtilis分泌各种酶来降解大分子物质,Aspergillus oryzae、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和Weisiella confusa导致了酱醅的酸化和氨基酸的生成,而耐盐的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在发酵中后期对风味物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贾云钮成拓郑飞云郑飞云王金晶刘春凤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结构
5-羟甲基糖醛作为啤酒老化评价指标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将5-羟甲基糠醛(5-HMF)与其他啤酒老化评价方法相比较,考察自然老化啤酒以及外加5-羟甲基糠醛标样啤酒的老化情况,对以5-羟甲基糠醛作为啤酒老化评价指标进行研究。5-羟甲基糠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评价啤酒老化情况,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刘景李崎顾国贤
关键词:啤酒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