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惠成

作品数:34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陇东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学成
  • 9篇化学成分
  • 9篇化学成分研究
  • 8篇荧光
  • 7篇水蒸汽蒸馏
  • 7篇挥发性
  • 7篇超临界流体萃...
  • 6篇荧光分析
  • 6篇枝叶
  • 6篇改性
  • 4篇酯化改性
  • 3篇动力学
  • 3篇荧光反应
  • 3篇预处理
  • 3篇葡甘露聚糖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动力学研究
  • 2篇荧光探针
  • 2篇荧光猝灭
  • 2篇探针

机构

  • 34篇陇东学院
  • 8篇兰州大学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作者

  • 34篇李惠成
  • 13篇李小菊
  • 12篇张兵
  • 10篇武芸
  • 6篇仵博万
  • 6篇田瑄
  • 6篇刘建宁
  • 5篇胡浩斌
  • 4篇张鹏会
  • 3篇王玉峰
  • 2篇张克钧
  • 2篇王丽朋
  • 1篇于新桥
  • 1篇张小伟
  • 1篇于春柳
  • 1篇池汝安
  • 1篇田暄
  • 1篇张越非
  • 1篇郝俊文
  • 1篇蒲太元

传媒

  • 4篇广东化工
  • 3篇山东化工
  • 3篇广州化工
  • 3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当代化工
  • 2篇中国食品添加...
  • 2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首届中国西部...
  • 1篇首届中国中西...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甘露聚糖的增稠性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葡甘露聚糖在食品方面的增稠性应用研究,从而促进其在食品行业的发展。方法:使用平行对照试验研究葡甘露聚糖的流变性。从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pH值、静止时间等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黏度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得出了葡甘露聚糖的黏度不同程度受浓度、温度、加热时间、pH值、静止时间的影响;最佳浓度、温度、加热时间、pH值和静止时间分别为0. 6%、75℃、150min、7和4天。最后,在果冻中进行了具体增稠性应用研究和分析。
李小菊李治军李惠成张兵苏鹏元刘维涛
关键词:葡甘露聚糖增稠性黏度果冻
酯化改性葵花秸秆吸油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油类在开采、运输、精制过程中容易进入海洋及其他水体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葵花秸秆是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农业废弃物,以废弃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丙酮-环己烷、10%氨水、甲苯-乙醇3种方法预处理后对葵花秸秆酯化改性,制取天然有机吸油材料。对改性前后制备材料的吸油性、保油性、重复利用率等进行测定,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甲苯-乙醇预处理酯化改性后的葵花秸秆材料表面均匀,表现出良好的吸油性能,与原始葵花秸秆材料相比,保油率、重复利用率均显著提高,在处理有机水体污染时表现出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因此,低成本改性葵花秸秆作为天然吸附剂,在治理有机水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李小菊武芸李惠成胡浩斌李治军王玉峰
关键词:预处理酯化改性吸油性能
丙烯酰胺-柠檬酸改性葵花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动力学
2024年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明,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油性能最强,其次为甲苯-乙醇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改性葵花秸秆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大小为:大豆油>柴油>原油;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原油的保油率最高,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大豆油的去除率最高;吸附热力学表明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的化学吸附,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解决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农作物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方向。
李小菊李惠成武芸胡浩斌李治军王玉峰王丽朋张鹏会
关键词:预处理酯化改性
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为了研究西北产贯叶连翘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贯叶连翘全草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果显示氧化石竹烯(6.94%)、环十二烷(3.67%)、苄醇(2.14%)、斯巴醇(3.36%)、环十四烷(1.96%)、苯并呋喃酮(1.30%)、喇叭茶醇(1.32%)等化合物为贯叶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论西北地区的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产贯叶连翘挥发油成分有很大不同,说明地域和气候环境对植物的成分组成有很大影响。
李惠成张兵
关键词:贯叶连翘
2-羟基苯乙酮缩-2-羧基苯胺的合成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为了合成新的荧光试剂2-羟基苯乙酮缩-2-羧基苯胺(HAFC)并研究其在测定痕量金属铝离子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方法。结果该试剂在429nm处有强荧光峰,当有铝离子存在时,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使试剂的荧光猝灭。利用此反应建立了一个荧光测定痕量铝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0~130.0μg·L^-1,检出限为0.20μg·L^-1。结论此方法成功的应用于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牛奶和油条中铝的测定。
李惠成刘建宁仵博万
关键词:荧光分析
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提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提取动力学,为以后的提取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创建提取的动力学模型是在Fick扩散定律的前提下。结果:KGM提纯过程动力学的模型符合一级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最终的结果与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挈合,由内扩散控制水提纯的KGM过程,其提取表观活化能为Ea=1.996×10~4J/mol。结论:所创建的KGM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的方程是准确的。
李小菊池汝安李惠成张越非刘维涛张宾武芸
关键词:魔芋葡甘露聚糖动力学模型
毛黄栌枝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SFE-CO2)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SD)分别提取毛黄栌枝叶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47个和48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大根香叶烯D、马鞭草烯醇等成分,均有较多生理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认为SFE-CO2法比SD法可萃取出更多较高极性组分,因此广泛用于中草药成分研究中.
李惠成田瑄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萃取水蒸汽蒸馏
板式塔连续精馏实验影响因素测定
2012年
采用乙醇-正丙醇物系进行实验,通过改变回流比、进料液流速这两个条件,观察分析分离效果,总结出连续精馏实验影响因素以及实验室连续精馏的最佳操作条件。随回流比的增大,塔顶馏分的浓度的变化关系是先增大再降低。随进料液流速的增大,塔顶馏分的浓度变化是逐步增大,增大到一定值就基本维持平稳不变。最佳操作条件:回流比R=4;进料液流速5 l/h。在此操作条件下乙醇正丙醇的分离效果最佳。
李惠成郝俊文
关键词:乙醇正丙醇板式塔连续精馏
对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与汞的荧光猝灭反应及其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荧光试剂——对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HBAA)。研究了HBAA与汞离子的络合反应及其反应条件,HBAA390.0nm处有一强荧光峰,汞离子存在时,可与其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使HBAA的荧光猝灭。利用该反应建立了荧光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0.0μg/L,检出限为0.61μg/L。考察了40种常见共存离子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HBAA试剂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矿泉水、自来水、河水中痕量汞的测定。
李惠成仵博万张克钧张兵刘建宁
关键词:荧光法
响应曲面优化葡甘露聚糖超声法磷酸酯化改性研究
2019年
目的:六偏磷酸钠作为改性剂对葡甘露聚糖进行了磷酸酯化的改性,来增加葡甘露聚糖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超声辅助合成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通过二次回归设计得到了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取代度与质量比、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回归模型。通过红外,扫描电镜,流变性考察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该模型可以预测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取代度,并且克服了正交设计实验中存在的各因素不能在整个取值区域内进行组合的缺点。最佳酯化工艺条件为:六偏磷酸钠与葡甘露聚糖质量比为1∶6.77,pH为2.57,反应时间t为1.14h,反应温度T为54.4℃。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取代度实测为1.91%,与理论计算取代度1.87%接近。通过红外验证,将磷酸基团引入葡甘露聚糖主链分子上获得了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扫描电镜进一步显示,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结构比未改性的葡甘露聚糖更紧密;流变性实验表明,酯化魔芋葡甘露聚糖在稳定性,抗菌性方面均为最优。
李小菊李治军李惠成武芸张宾仲超刘维涛
关键词:葡甘露聚糖酯化改性六偏磷酸钠响应曲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