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映红

作品数:29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河流
  • 6篇伦理
  • 5篇河流工程
  • 3篇人文
  • 3篇人性
  • 3篇企业
  • 3篇主体性
  • 3篇互主体性
  • 3篇恩格斯
  • 2篇商谈伦理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消费
  • 2篇主客二分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恩格斯
  • 2篇工匠
  • 2篇和解
  • 2篇河流生态

机构

  • 22篇河海大学
  • 10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9篇李映红
  • 4篇黄明理
  • 1篇季玉群
  • 1篇黄晓晔

传媒

  • 4篇江西社会科学
  • 4篇云南社会科学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前沿
  • 2篇学术论坛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九江师专学报
  • 1篇唯实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异化消费到河流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视域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生态系统的有限性和人们追求无限增长之间的矛盾形成的"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必然引起社会变革。当前河流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生产关系的扩张和人们对河流的过度消费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提出建立一种积极稳定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河流的价值基础地位,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对河流消费行为进行生态约束、引领和规范,并实行适度的消费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及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为现代社会河流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映红
关键词:异化消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河流
河流工程的责任伦理与实践智慧被引量:1
2014年
现代河流工程日益复杂,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不确定性,对人的生存和自然环境构成了现实或潜在的威胁。技术的不确定性引申出工程造物活动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提出并论证一种具有新的道德思维和新的精神气质的责任伦理学。审视河流工程实践的合理性与价值性可以看出,河流工程及其主体的实践行为应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接受一定的价值规范引导并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使伦理考量渗透到河流工程设计与建造的全过程,以此促进一种负责任的工程实践。
李映红
关键词:河流工程责任伦理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向——关于河流的主体性及其内在价值
2012年
主体性哲学的扩张导致对象的客体维度被忽视,河流的内在价值被"遮蔽",人的主体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应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模式,从单一的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从实践论和生存论出发,建构一种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理念,使维持河流健康生命逐渐成为新的治河理念和共识,为当今河流开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以实现河流开发的生态化转向,而其实质不仅在利用河流的方式方法上,更重要的是人与河流在生存意义上的相互依存。
李映红季玉群
关键词:互主体性商谈伦理
高技术发展的人文反思被引量:3
2004年
高技术由于其技术化、条理化、规范化特征,而成为人文的一种异化的力量。针对高技术所面临的人文隐忧,指出现代社会的人文趋势使得高技术与人文正日益趋向融合,技术本身也因此而走上一条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轨道,并深入探讨了高技术发展的人文途径。
李映红
关键词:人文化人性
技术与人性视野中的企业人文管理
管理过程中人性的日益张扬,使得传统的科学管理不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传统技术与高技术时代人性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这样复杂的人性应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最为合适?因此,对企业的人文管理研究不仅是当前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需要...
李映红
关键词:人性企业人文管理
文献传递
共生理念下的河流生命境域研究
2013年
主体性哲学造成了人与河流价值的双重遮蔽,对生物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播和影响进行全面反省和批判,使人与河流价值得以双重显现,必须完成从"竞争进化"到"共生进化"的范式转换。应赋予河流以相应的主体权利,承认人与河流是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提出树立和谐共生的理念,重塑人与人、人与河流和谐共处的新范式。从共生理念的视角探讨人与河流共生机理,目的在于理解和把握河流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河流开发或管理等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意义。
李映红
关键词:自组织范式进化
河流生态治理理念研究——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理论建构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河流密切相关,而今天在气候波动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河流工程大规模建设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日益显现,治河体制和治理模式不能及时转型,或体制与新的河流问题不相适应,导致河流治理能力低下,中国目前面临着...
李映红
关键词:河流生态基本权利
论人与河流工程的和解——在马克思的废物再循环概念限度内
2019年
工程是人最切近的生存样式,人们开发河流的水资源,兴修河流工程的同时,会产生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广泛影响着工程与水体、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是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资本原始积累主导下的大量生产、大量废弃背离了人们真实的需要,违反了物质良性循环规律,导致社会经济和人、自然物循环之间的尖锐对立,主体与工程物的和谐被改变,物质交换被异化,人与河流工程亟须“和解”。从工程的“附魅”到“祛魅”再到“返魅”,是一个从建构到解构再到重构的否定性发展过程,人与河流工程的关系从异化到和解,也是人与河流工程矛盾的最终解决。在马克思的废物循环概念限度内,人类怎样进行河流工程实践才算达成工程生态文明?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废物再循环思想、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及正确处理人与工程关系的理论,积极寻求工程之“返魅”,是构建“好的”工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实现人与工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解具有时代关切的现实意义。
李映红吴超
关键词:生命河流工程
走出主体性困境——河流的生存论反思
2012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维系河流健康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人类社会需要认识、研究、反省和采取适当对策的重要问题。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既与西方近现代社会面临的社会危机和发展困境密切相关,也与近代主体性哲学自身的矛盾相关。主体中心理性高扬人的主体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改造自然的力量,忽视河流自然的整体性和价值尊严,导致对河流盲目的征服和开发,人与河流的关系遭遇空前危机。应从价值与伦理双重角度来评价河流开发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以尊重河流健康生命为价值标准,建立广泛的河流伦理,把道德关怀对象扩展到河流生态整体,用一种基于现代理性的眼光去评价被人类忽视的河流价值。用对话、交往理性取代主体中心理性,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从实践论和生存论出发建构一种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观,用主体—主体关系来代替主客体关系进行理性重建并审视河流环境问题。构建河流伦理理念,树立河流环境道德意识,为河流生存危机走出伦理困境提供可能性视角。
李映红
关键词:主体间性商谈伦理
河流工程场景构建:马克思“两条道路”理论的实践阐释
2019年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认识有“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与“从抽象的规定在思维形成中导致了具体的再现”两条紧密联系的道路。河流工程主体从现实的、感性的具体出发,围绕“场景”这一核心要素,在思想场域根据工程功能的需求而萌发原始构思,形成工程产品交互设计阶段的目标场景;对构思中的河流工程进行评估、优化及场景验证,提升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在物质空间建构河流工程物;而后通往理性的抽象,直至理性的具体的再现,确定整体工程设计方案,在观念和抽象层面构思工程实际应用场景。从思想场域、物质空间、场景应用中展开叙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在河流工程场景建构中得以拓展。河流工程场景的发生及其应用,其地域性与情境性决定着工程的不可还原。诸多场景的重叠耦合,模糊了工程主客体的界限,延伸出适应新的社会场景的新行为。驱动着人们以“一种超越于一般的规则应用的能力”的“实践智慧”去智慧地实践,形成“工程共同体内部治理”的普遍的行为准则,使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性伦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河流工程构思、设计、建造与运行全过程。
李映红周慧敏
关键词:感性河流工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