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姣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扁茎大豆与栽培大豆营养器官解剖结构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光学显微摄影技术,比较了两个大豆属植物根、茎、叶和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扁茎大豆根内皮层维管形成层带明显,次生木质部导管发达、口径大,且皮层内有菌窝出现;茎的横切面表面积较大,茎中维管束的管孔链数和维管束数目较多,中间髓细胞呈狭长柱形,四周髓细胞发达,体积大、排列紧密.导致扁茎大豆不抗倒伏、光合能力下降以及结实率低的因素可能是:茎的表皮细胞呈方形紧密排列,凯氏带中没有淀粉鞘;叶片只有两层栅栏组织和叶片较薄、海绵组织稀疏;叶柄横切面面积较小.中国普通大豆吉育67叶片有三层栅栏组织,并且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和叶片的厚度均明显大于扁茎大豆,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吉育67根的栓质化外皮层发达,对植物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 张伟龙李岩吴东梅李春姣张睿王桂文高伟陆静梅
- 关键词:扁茎大豆营养器官
- NaCl胁迫下不同抗性野生大豆体内Na^+,K^+,Cl^-浓度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选取盐敏感型辉南野生大豆和耐盐型通榆野生大豆植物为材料,在5片复叶时期进行了10d的NaCl胁迫处理,测定了根、茎、叶中Na+,K+,Cl-的浓度,以探讨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体内离子平衡的特点.结果表明:盐敏感型和耐盐型野生大豆植物在NaCl胁迫下,体内Na+和Cl-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K+含量呈下降趋势.高盐胁迫下,除根部的K+外,其余各部位的Na+,K+,Cl-含量均表现为耐盐型野生大豆低于盐敏感型野生大豆.实验结果证明,通榆野生大豆具有颉颃盐逆境的生理特征和较好的适应性.
- 高伟陆静梅牛陆段肖李岩吴东梅李春姣马艳丽
- 关键词:NACL胁迫K^+
- 12种植物表观结构植纹鉴定研究
-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长白山的杜鹃花科(Ericaceae)4种植物,即:毛毡杜鹃Rhododendron confertissimum Nakai.,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苞...
- 李春姣
- 关键词:杜鹃花科蔷薇科豆科扫描电子显微镜
- 文献传递
- 阳生与阴生环境梓树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对不同生长环境的梓树Catalpa ovata G.Don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梓树的阳生叶比阴生叶大得多,为1.94~2.64倍;阳生叶的栅栏组织厚度是阴生叶的1.96倍左右.阳生叶的气孔微下陷,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阴生叶的气孔大部分微上拱.阳生叶的上表皮比阴生叶厚,为1.91倍左右;阳生叶的上表皮外角质层比阴生叶的厚,为1.8倍左右.梓树阳生叶上表皮的外切向面具较厚的角质层,且表面较糙,有利于减少强光灼伤,增强抗旱能力;阴生叶的角质层表面光滑,体现了阴生叶的特点.梓树阳生叶的叶脉机械组织较发达,有利于水分的输导;阴生环境下梓树机械组织不发达,代表了阴生环境下植物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梓树,演化出明显不同的解剖结构,验证了"环境决定植物结构的建成"理论.
- 李永林金日权王迪涵李春姣吴东梅魏健
- 关键词:梓树
- 中国半边莲属植物表观结构植纹鉴定及东亚lobelias的分子系统演化研究
-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半边莲属的22种植物38个样本的叶表皮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孔和其它的叶表皮特征在种内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被有效地作为分类特征。通过使用叶表皮特征能够区分Lobelia ...
- 李春姣
- 关键词:叶表皮生物地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