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

作品数:82 被引量:41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7篇动脉
  • 19篇心肌
  • 16篇冠状
  • 16篇冠状动脉
  • 15篇肺动脉
  • 14篇肺动脉高压
  • 12篇蛋白
  • 12篇介入
  • 12篇梗死
  • 11篇心肌梗死
  • 11篇细胞
  • 10篇心病
  • 10篇血管
  • 10篇综合征
  • 10篇介入治疗
  • 10篇冠心病
  • 9篇血清
  • 8篇他汀
  • 7篇药物
  • 6篇心肌细胞

机构

  • 81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桂东县人民医...

作者

  • 82篇李江
  • 23篇赵水平
  • 15篇沈向前
  • 14篇周胜华
  • 14篇方臻飞
  • 13篇罗俊
  • 13篇彭道泉
  • 13篇胡信群
  • 10篇顾文娟
  • 10篇唐建军
  • 9篇吕晓玲
  • 8篇聂赛
  • 7篇夏运成
  • 7篇李向平
  • 7篇周宏年
  • 6篇赵延恕
  • 6篇姜文玲
  • 5篇许向青
  • 5篇盛斌
  • 5篇彭佑铭

传媒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动脉硬化...
  • 5篇医学与哲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及其与金属蛋白酶-9关系研究
2002年
李江赵水平彭道泉许竹梅周宏年
关键词: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金属蛋白酶-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前心肌梗死常规治疗不能修复已死亡或者濒死的心肌,应用干细胞替代受损或死亡的心肌细胞来改善心功能,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修复坏死心肌、促进血管新生等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其移植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一个全新方法。
罗俊顾文娟徐礼李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
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1
2002年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CD4 0配体变化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 0配体浓度。结果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CD4 0配体水平 (3.17± 2 .84 μg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1.19± 1.0 5 μg L ,P <0 .0 1)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1.6 1± 1.4 6 μg L ,P <0 .0 5 )。可溶性CD4 0配体水平受甘油三酯 (r=0 .2 3,P <0 .0 5 )、载脂蛋白B(r=0 .2 4 8,P <0 .0 5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因素的影响 (r=- 0 .2 5 3,P <0 .0 5 )。以上提示可溶性CD4 0配体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
彭道泉赵水平李江周宏年
关键词:CD40配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蛋白
氟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4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氟伐他汀80mg/d;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在治疗1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TNFα及血脂水平。结果(1)ACS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2)40mg/d和80mg/d氟伐他汀治疗1周后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1),而以80mg/d氟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1),hsCRP和TNFα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氟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阳军李向平赵水平李江李敬东谢晓明彭俊
关键词:氟伐他汀ACSHS-CRP血清TNFΑ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的变化及相关性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金属蛋白酶 9(MMP 9)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9例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 0L ,MMP 9的浓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 0L水平 [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分别为 (1.96± 0 .84 )ng/ml,(2 .2 3± 0 .99)ng/ml]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 (1.2 0±0 .76 )ng/ml(P <0 .0 5 ) ,而在UAP和AMI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CD4 0L水平与MMP 9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0 1,P <0 .0 1)。sCD4 0L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 (r =0 .2 5 4 ,P =0 .0 39)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 0 .2 34,P =0 .0 3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sCD4 0L和MMP 9水平升高 ,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标志 ,CD4 0L可能通过促使MMP 9的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李江赵水平彭道泉周宏年
关键词:SCD40LMMP-9冠心病患者血清UAP负相关
调脂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推广应用的系列研究
赵水平刘玲赵旺李建军李向平彭道泉许丹焰李江叶慧俊吴智鸿于碧莲陈雅琴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该研究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调脂药物降脂治疗
远端融合的多发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二例被引量:1
2008年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近20多年来,陆续有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CAF。我院自2002年以来先后成功为13例患者作了介入治疗。其中有2例为多发性CAF,但各支CAF在远端或末端融合,经用国产PDA封堵器,MicroPlex弹簧圈加Tornado弹簧圈封堵成功。
沈向前胡信群李江方臻飞周滔吕晓玲
关键词: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远端CAF介入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瘤破裂穿孔1例
2007年
患者男,6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20余天”于2007年6月26日入院。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以心前区明显,为阵发性,每天发作3次以上,持续10-30min后自行缓解,严重时伴有出汗,并有活动后气促及双下肢轻度水肿,2007年6月13日患者胸闷、气促明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大汗,在当地医院行心电图、B超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室间隔瘤破裂穿孔。
李江赵水平胡松唐亮姜峰爵
关键词:瘤破裂室间隔穿孔双下肢水肿活动后气促反复胸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屏氧酶1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02年
为了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屏氧酶 1活性变化 ,探讨血清屏氧酶 1活性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以苯乙酸作为屏氧酶 1的底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6 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32例稳定性冠心病和 2 4例正常健康者血清屏氧酶 1活性。结果表明 ,正常对照组血清屏氧酶 1活性为 136± 6 4μmol (L·min) ,急性心肌梗死组为 95± 42 μmol (L·min) ,不稳定心绞痛组为 80± 36 μmol (L·min) ,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稳定性冠心病组 [133± 2 9μmol (L·min) ]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血清屏氧酶 1活性与甘油三酯 (r=0 .496 ,P =0 .0 0 1)及载脂蛋白B(r=0 .34 2 ,P =0 .0 0 2 )呈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结果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屏氧酶 1活性降低 。
骆杨平赵水平李江聂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活性
P波离散度对肺动脉高压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对肺动脉高压(PAH)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PAH患者103例、对照组30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PWD,并收集血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导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分析PWD在各组中的变化以及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根据2018 WSPH会议推荐的风险评估表,将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危3组,比较PWD在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PWD对PAH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PAH组的PWD显著增大(P<0.001)。PWD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8、-0.331,P均<0.05),PWD与右心房平均压、NT-proBN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1、0.636,P均<0.001)。PAH患者危险分层后显示PWD在低、中、高危三组有显著差异(43.89±9.91,51.29±6.61,62.15±10.44,P均<0.05),且PWD与PAH危险分层量化值呈正相关关系(r=0.592,P<0.001)。PWD>41.45 ms时,PWD预测PAH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5.44%、86.67%。结论PWD与PAH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各指标密切相关,提示监测PWD对PAH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孙敬杰罗鹏孟涛疆李江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P波离散度先天性心脏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