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璞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对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衍射极限,在细胞研究中具有高灵敏性、无侵入性等优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本文综述了SNOM在细胞膜、细胞器、细胞精细结构和单分子探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扫描近...
- 李盛璞蔡继业
- 关键词: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单分子探测细胞超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猪精原干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被引量:1
- 2010年
- 从幼年猪的睾丸中获取精原干细胞(SSC),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SSC的形貌、超微结构和机械性能。试验中利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纯化获得SSC,40 g/L的多聚甲醛固定SSC,空气中干燥后,在近生理条件下用AFM观察。由差速贴壁方法纯化后,SSC纯化率为91.61%±4.04%。从AFM的形貌图可知,SSC呈规则的圆形,中间隆起,超微结构显示SSC膜表面有一定的颗粒状物质存在,从附带的IP2.1软件可得出细胞的高低差Rp-v、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粗糙度Ra、平均高度MeantHt等膜表面的几何参数。膜表面的黏弹力、硬度和杨氏模量等细微信息由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得出。AFM对细胞的清晰成像和提供的表面定量信息为猪的SSC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 李盛璞师如意王秋兰潘洁蔡继业张守全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超微结构
-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猪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 2011年
- 脂肪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与许多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脂肪形成的机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脂肪前体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前后细胞形貌、超微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肪前体细胞与成熟脂肪细胞在形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超微结构的探测中成熟脂肪细胞表面粗糙度低于脂肪前体细胞。通过力曲线的分析得出,分化前后两种细胞的机械性质均发生改变。脂肪前体细胞在粘弹力、硬度和杨氏模量的研究中比成熟脂肪细胞都高出约20%。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分析脂肪前体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的改变,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形成机制提供可视化定量数据。
- 李盛璞师如意王秋兰王牡甘睿潘洁蔡继业张守全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成熟脂肪细胞超微结构机械性能
- B细胞膜CD20抗原的分布与单分子力谱探测被引量:7
- 2011年
- CD20抗原分子在B细胞上表达下降是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标志性特征。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量子点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常和B-CLL外周血CD20+B淋巴细胞膜表面CD20抗原分子的表达及分布进行了荧光成像。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D20+B细胞的形貌及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并且将AFM针尖用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修饰,对CD20+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抗体之间的单分子力谱进行了探测。LSCM荧光图像显示,B-CLL CD20+B淋巴细胞上CD20分子的表达量比正常CD20+B淋巴细胞显著降低。AFM结果显示,B-CLL CD20+B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比正常的粗糙。力谱结果显示,CD20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力大约是非特异性黏附力的5倍,CD20分子在正常CD20+B淋巴细胞膜上分布比较均匀,小部分有聚集现象,反之,在B-CLL CD20+B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布稀疏。利用以上两种方法能进一步观察到B-CLL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异常,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临床上B-CLL病人对利妥昔的低反应现象,为针对抗原CD20的治疗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 王秋兰卢育洪李盛璞王牡蔡继业
- 关键词:B-CLLLSCMAFM
- 基于原子力显微术对干细胞分化与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 细胞的分化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胚层细胞的分化导致组织形成、器官发生和系统建成,细胞的异常分化会导致癌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也与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深入了解正常细胞的分化和肿瘤细胞的凋亡,探索细胞分化与凋亡...
- 李盛璞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干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分化
- 文献传递
-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测人正常与慢性淋巴白血病外周血B淋巴细胞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结合磁珠分选的方法进一步纯化得到正常B淋巴细胞,探索了正常和肿瘤B淋巴细胞之间的差异。通过应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正常人和慢性淋巴白血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进行成像,并对这两种B淋巴细胞的高度、直径、体积及膜表面的颗粒平均高度、平均粗糙度和颗粒分布进行测量,对比观察两组细胞膜表面宏观和纳米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慢性淋巴白血病B淋巴细胞比正常的B淋巴细胞高大,细胞膜表面颗粒更大且细胞膜粗糙。此外,对这两组淋巴细胞进行了机械性质方面的测量和统计,结果发现慢性淋巴白血病B淋巴细胞粘附力(524.1±160.0)pN比正常B淋巴细胞粘附力(1091±260)pN约小1倍,且癌变的B淋巴细胞硬度明显比正常的小。当正常细胞癌变时,细胞的形貌、超微结构及骨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实验证明应用AFM可在形态学和机械性质上明显区别正常和慢性淋巴白血病B淋巴细胞,为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白血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 王秋兰卢育洪李盛璞龚超群蔡继业
- 关键词:B淋巴细胞形貌
- 锗(Ⅳ)-槲皮素配合物对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可视化研究
- 李盛璞谢伟玲杨培慧蔡继业
- 关键词:红细胞槲皮素原子力显微镜抗氧化
-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4种癌细胞表面的初探
- 癌细胞细胞膜表面存在大量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这些都与该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有关。本文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比较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结肠癌细胞、白血病细胞、腹水瘤细胞等四种癌细胞在近生理状态下膜表面的形...
- 李盛璞王秋兰黄训蔡继业
-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细胞生长超微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