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罡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红树
  • 1篇毒力
  • 1篇多角体
  • 1篇幼虫
  • 1篇植物
  • 1篇中肠
  • 1篇生物活性测定
  • 1篇天敌
  • 1篇舟蛾
  • 1篇围食膜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棉铃
  • 1篇棉铃虫
  • 1篇棉铃虫核多角...
  • 1篇棉铃虫中肠
  • 1篇昆虫
  • 1篇昆虫病毒
  • 1篇核多角体病毒
  • 1篇红树林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上海生物信息...
  • 1篇广东内伶仃福...

作者

  • 4篇李罡
  • 3篇彭辉银
  • 3篇赵淑玲
  • 3篇肖宇宙
  • 2篇张小霞
  • 2篇张万菊
  • 2篇汤显春
  • 1篇梁振普
  • 1篇李后魂
  • 1篇张忠信
  • 1篇王莉
  • 1篇纪昌艳
  • 1篇任竹梅
  • 1篇钟扬
  • 1篇王勇军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华中三省(湖...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用mtDNA COⅡ基因序列确定我国北部湾红树植物白骨壤虫灾虫源被引量:8
2008年
从我国近年来遭受特大虫灾的北部湾沿海红树植物白骨壤上采集害虫标本,测定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Ⅱ)基因序列,并与采自深圳湾白骨壤上的害虫标本以及相关类群的COⅡ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来自北部湾与深圳湾白骨壤的虫源均为瘤斑螟属Ptyomaxia,而不是细斑螟属Oligochro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为纠正以前普遍认为广州小斑螟引发我国红树林特大虫灾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昝启杰任竹梅李后魂李罡王勇军王莉钟扬
关键词:白骨壤COII基因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生物活性测定
本文用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对3龄分月扇舟蛾健康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测定结果为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浓度在1×105PIB/mL时,感染3龄健康幼虫的回归方程为y=1.055+4.983x,Lt50为6.4天,其95﹪置...
汤显春彭辉银张小霞赵淑玲肖宇宙张万菊纪昌艳李罡
关键词:昆虫病毒分月扇舟蛾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和防效被引量:29
2007年
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是危害马鞭草科澳洲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 var.austrasica)的主要害虫.在深圳红树林一年发生6—7代,每个世代25—32d,其中幼虫历期13—16d,蛹5~6d,成虫7~10d,卵3—5d.幼虫剥食海榄雌的叶肉,8月低龄幼虫蛀食嫩芽及种子,10月低龄幼虫开始在嫩芽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爆发的第2代和第3代密度较大,造成海榄雌大面积危害.在室内,用Bt感染2龄海榄雌瘤斑螟,致死浓度(C)-死亡几率值(Y)测定的回归线为Y=4.66+1.78C,80%的致死浓度LC80为4.60IU/mL;致死时间(T)-死亡几率值(Y)测定的回归线为Y=4.305T-1.51,80%的致死时间LT80为50.86h.在林间,用8—10IU/mL的Bt稀释液喷雾对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实验,平均防效为90.61%.
李罡昝启杰赵淑玲肖宇宙王勇军徐华林彭辉银
关键词:BT毒力红树林天敌
刚果红对棉铃虫中肠围食膜的影响及其病毒增效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观察棉铃虫幼虫正常围食膜(peritrophicmembrane,PM)的形态、结构和组成,研究了刚果红对棉铃虫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及其对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a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的围食膜分布于整个中肠,包裹着食物呈液囊状,类似于Ⅰ型围食膜;健康的围食膜呈无色、透明网状结构,并具有一定韧性,经刚果红染色后呈现桔红色。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刚果红喂食5龄幼虫,结果显示摄取含1.5%和2.0%刚果红的饲料2.5h后,宿主不能形成完整的围食膜,而是形成易脆无弹性的围食膜碎片。经过恢复实验后发现,刚果红对围食膜的破坏作用是瞬时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用1.0%刚果红喂食初孵幼虫,发现1.0%刚果红对棉铃虫的幼虫生长不能产生明显的影响。1.0%刚果红能加强棉铃虫幼虫对HaNPV的敏感性,缩短病毒杀虫时间,能使5龄幼虫的病毒感染致死率达到63%,对HaNPV具有非常显著的增效作用。
张小霞梁振普彭辉银张忠信汤显春李罡赵淑玲肖宇宙张万菊
关键词:棉铃虫刚果红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中肠围食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