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与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陛胆汁陛肝硬化(PBC)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ER-仅)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设未治疗的80例女性PBC患者为PBC组;健康对照组为10例基线匹配的健康女性志愿者;非PBC对照组为20例非自身免疫陛肝病患者,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_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自身抗体: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Sp00及抗-gp2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BC组及非PBC对照组肝组织ER-α的表达,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彻an相关f生检验,数值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组和非PBC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而PBC组和非PBC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组肝组织ER-cc阳性率为(50.7±8.9)%显著高于非PBC对照组(10.2±2.8)%,z=4.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组肝组织ER-α阳性率与血清AMA-M2、抗-SPl00、抗-gp210的阳性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8、0.819和0.814,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α与血清细胞因子IL-22、TNF-α、IFNv的含量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89和0.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PBC对照组血清AMA-M2、抗-Sp100、抗-gp210为阴性,肝组织ER-α表达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PB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ER-α阳性率显著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提示PBC患者肝组织高表达ER-α,可能是PBC的发病原因之一。
- 王磊李青梅杜慧慧王俐琼刘一博张玮
-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抗体
- 张玮辨治慢性乙肝经验例析
- 2012年
- 张玮教授20余年来从事肝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导师严以律己,治学严谨,有幸跟随导师抄方学习获益匪浅,小有心得,与同仁分享。验案一金某,女,42岁,初诊:2005年6月17日。
- 李青梅张玮
- 关键词:慢性乙肝名医经验
- 1039例隐源性肝炎患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AMA-M2抗体筛查分析
- 目的:在1039例隐源性肝炎患者中筛查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特异性AMAM抗体,同时对M抗体阳性者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2抗体,并进一步分析M抗体阳性者实验室指标异常的相关性。结...
- 张玮王磊王奕王俐琼杜慧慧李青梅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文献传递
- 张玮医案二则
- 跟随张玮教授学习,感悟导师在临床上中医诊治肝病的经验,本文整理教授治愈慢性乙肝验案,并加以研讨。体会导师扶正和祛邪相结合,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肝肾和脾胃调治相结合的中医学术理念,倡导导师提倡的药物、心理、饮食、运动相结合的...
- 李青梅张玮
- 关键词:慢性乙肝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与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血清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PBC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ER-α)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血清诊断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未治疗的80例女性PBC患者为研究组,基线匹配的健康女性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
- 王磊李青梅杜慧慧王俐琼刘一博张玮
- 关键词:胆汁性肝硬化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3种自身抗体(抗-线粒体M2亚型、抗-gp210、抗-Sp100)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0例隐匿性肝炎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分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129例(6.45%)、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205例(10.25%)、AIH-PBC重叠综合征组15例(0.75%)、脂肪肝组514例(25.70%)、药物性肝炎组379例(18.96%)、其他不明原因肝炎组758例(37.90%)。选择同期健康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000例隐匿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线粒体M2亚型(AMA-M2)、抗-核包膜蛋白gp210(anti-gp210)、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anti-Sp100),结合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筛查分析。结果 PBC组AMA-M2、抗-gp210、抗-Sp100阳性率分别为97.67%(126/129)、41.86%(54/129)、27.91%(36/129),抗-gp210、抗-Sp100两者同时出现的阳性率为9.30%(12/129)。12例抗-gp210和抗Sp100抗体阳性的不明原因肝炎患者经肝组织活检后有3例诊断为PBC。PBC组有62.80%(81/129)的AMA-M2抗体滴度水平在1︰800以上,有13.95%(18/129)的AMA-M2抗体滴度水平为1︰25~100,有9.30%(12/129)的AMA-M2抗体滴度水平为1︰100~200。结论 MA-M2阳性仍是诊断PBC的主要诊断指标,AMA-M2、抗-gp210、抗-Sp100的联合检测对PB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筛查其他自身免疫肝病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 杜慧慧李青梅周希禛刘洋王俐琼王磊张玮
-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抗体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与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血清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PBC患者肝脏雌激素受体(ER-α)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血清诊断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未治疗的80例女性PBC患者为研究组,基线匹配的健康女性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ELISA法...
- 王磊李青梅杜慧慧王俐琼刘一博张玮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雌激素受体外周血细胞因子血清标志物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血瘀证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根据我们制定的肝血瘀证辨证标准,将肝血瘀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型,通过对84例PBC患者进行肝血瘀证辨证,探讨PBC患者肝血瘀证的发生率,且设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考察PBC肝血瘀证患者与非肝血瘀证患者及正常人的免疫学指标。结果:84例PBC中肝血瘀证患者71例(84.5%),其中轻度22例(26.2%),中度25例(29.8%),重度24例(28.5%);非肝血瘀证患者13例(15.5%)。两组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则以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以及面部、齿龈及眼周紫黑为高,在84例PBC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57.1%。肝血瘀证与非肝血瘀证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G、IgM、IgA、B因子均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补体C3、C4不仅两组异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两PB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血瘀证者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研究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 杜慧慧李青梅王磊李莹王俐琼张玮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
- 1039例隐源性肝炎患者AMA-M2抗体的筛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在1039例隐源性肝炎患者中筛查AMA-M2抗体,对男性和女性的M2抗体滴度、M2抗体阳性患者和M2抗体阴性患者的免疫指标、PBC患者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早期诊断PBC。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2抗体滴度。结果在1039例隐源性肝炎患者中,81例(7.9%)M2抗体阳性,其中57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平均年龄53.0±14.8岁;在78例PBC患者中,乏力(74.4%,58/78)、黄疸(61.5%,48/78)和皮肤瘙痒(37.2%,29/78)多见;合并ANA阳性者39例(50.0%,39/78),合并抗-SSA/Ro抗体阳性14例(17.9%,14/78)。结论 AMAs的检测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重要指标,检测M2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PBC。
- 张玮王磊王奕王俐琼杜慧慧李青梅
- 关键词:隐源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