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俊东

作品数:37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胰腺
  • 7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7篇胰岛素强化
  • 7篇胰岛素强化治...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胰腺炎
  • 5篇肿瘤
  • 5篇腺炎
  • 5篇创伤
  • 4篇十二指肠
  • 4篇腹腔
  • 3篇动脉
  • 3篇修补术
  • 3篇血管
  • 3篇胰十二指肠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三人...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杜俊东
  • 21篇焦华波
  • 12篇李基业
  • 11篇朱自满
  • 10篇黎沾良
  • 8篇尹会男
  • 8篇姚咏明
  • 6篇王大东
  • 5篇姚胜
  • 5篇赵晓东
  • 5篇蔡守旺
  • 4篇李涛
  • 3篇柴家科
  • 3篇郁永辉
  • 3篇马俊勋
  • 3篇刘玲英
  • 3篇谭向龙
  • 3篇乔治
  • 3篇许月芳
  • 3篇邓群

传媒

  • 5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外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综合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胰腺外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8例严重胰腺外伤手术后患者,因术后腹腔感染、出血、消化道瘘等严重并发症而转至我院,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的主要处理方式分别是:急诊行剖腹探查止血+脾切除+胰体尾切除术、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置入术、DSA下肝左动脉+脾动脉栓塞、经侧腹壁小切口腹膜后脓肿清创引流术、腹腔双套管引流等。全组病例无死亡,均获治愈。1例并发结肠瘘。结论对于复杂胰腺外伤的并发症治疗,首先应对病情准确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干预时机和尽可能采取微创引流方式;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高度重视肠内营养,维护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和免疫力;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朱自满许月芳姚咏明涂玉亮杜俊东焦华波
关键词:胰腺损伤并发症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报告
<正>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3 月施行的1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37~75岁,平均 56.8岁。十二指...
李基业杜俊东王世斌姚胜
文献传递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对人脐带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MSCs(human umbilical cord MSCs,hUC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hUCMSCs移植治疗严重烧伤的可行性。方法取足月剖腹产手术的健康胎儿脐带组织分离培养hUCMSCs,将第3代hUCMSCs用于实验。根据培养血清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10%FBS组(A组)、10%正常血清组(B组)和10%烧伤血清组(C组)。于培养24 h、72 h和6 d,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融合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培养后第6天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ELISA法测定B、C组血清中TNF-α、IL-1、PDGF及IGF-1含量。结果各时间点各组细胞形态均呈长梭形,部分呈多角形;但C组细胞融合速度显著快于A、B组。细胞增殖曲线显示,培养2~6 d,C组增殖细胞数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培养6 d A、B、C组hUCMSCs增殖期(S期)比例分别为9.21%±1.02%、11.79%±1.87%和20.54%±2.03%,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各时间点各组细胞形态和结构正常,未见细胞核着橘红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或死亡细胞。培养6 d A、B、C组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8%±0.2%、3.8%±0.4%和2.6%±0.1%,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ELISA法检测C组血清中TNF-α、IL-1、PDGF及IGF-1含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水平的TNF-α、IL-1、PDGF和IGF-1等细胞因子,可显著刺激hUCMSCs快速增殖,不引起细胞凋亡,能减少细胞衰老,将hUCMSCs移植治疗严重烧伤可行。
刘玲英柴家科侯玉森段红杰郁永辉尹会男胡泉樊军杜俊东
关键词:细胞衰老细胞治疗
脓毒症白兔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机制研究
目的:1.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状态下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作用,以及骨骼肌葡萄糖载体4(GLUT4)在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2.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脓毒症状态下机体内细胞因子、激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从而评价胰岛素...
杜俊东
关键词: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白兔
文献传递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13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持续泵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动脉血氧分压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第3、5、7、14天自细胞计数(P〈0.05)、血淀粉酶(P〈0.01);显著提高治疗后3、5、7、14天的血清白蛋白水平(P〈0.01),显著提高第3、5、7天动脉血氧分压(P〈0.01);显著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杜俊东刘荣焦华波黎沾良尹会男赵晓东许勇朱自满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白蛋白淀粉酶
肝胆结核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肝胆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肝胆结核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乏力、食欲缺乏15 d伴皮肤、巩膜黄染4 d入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入我院后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及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仍考虑肝门部胆管癌,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胆结核,予正规抗结核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电话随访3年,复查上腹部CT及肝功能均正常。结论肝胆结核临床少见,术前充分检查并综合分析,术中及时行冷冻活检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
胡斌高俊吕进杜俊东景圆圆焦华波
关键词:结核胆囊误诊胆管肿瘤
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报道
2007年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施行的11例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除的11例血管标本中,5例为血管周围炎性反应导致肿瘤与血管粘连;6例肿瘤侵犯了血管壁,其中5例侵及到管壁肌层,内膜完整,仅1例侵犯到内膜。随访2~49个月,12月内死亡1例,24个月内死亡2例,36个月内死亡2例,其余仍健在。结论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李基业杜俊东王世斌姚胜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血管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1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或低分子肝素钙0.01 ml/kg皮下注射,12 h 1次;其他治疗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酶学及预后。结果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象及动脉血氧分压变化,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重症化率,减少其二次手术率,降低病死率。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没有加重急性胰腺炎的出血倾向或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
焦华波乔治谭向龙杜俊东费阳王大东李基业姚咏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单方舒巴坦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预防急腹症术后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按一定比例联合应用于急腹症手术后患者预防感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分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及联合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白细胞、体温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应用舒巴坦较单独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明显地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单方舒巴坦制剂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更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
焦华波杜俊东王大东姚胜乔治袁石初陆家齐姚咏明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抗生素舒巴坦急性腹膜炎
无张力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内分泌应激反应比较观察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 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机体内分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无张力疝修补组(n=65)及传统疝修补组(n=62)。于手术当日晨及术后3 h和24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C 肽和血糖水平。结果 术后 3 h和 24 h, 传统疝修补组患者的皮质醇、C 肽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 T3 及 TSH水平则明显低于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 胰岛素水平在术后24 h明显高于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结论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内分泌应激反应小于传统手术者, 这可能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快的部分病理生理基础。
李基业杜俊东姚胜李涛黎沾良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内分泌应激反应C-肽腹股沟疝修补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