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劼

作品数:129 被引量:1,437H指数:20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0篇生物学
  • 53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植物
  • 20篇土壤
  • 17篇皇甫川流域
  • 17篇草原
  • 16篇群落
  • 14篇锦鸡儿
  • 13篇针茅
  • 11篇鄂尔多斯高原
  • 10篇植被
  • 10篇沙棘
  • 9篇中国沙棘
  • 9篇沙地
  • 9篇水分
  • 9篇丘陵
  • 8篇大针茅
  • 8篇生态
  • 8篇丘陵沟壑区
  • 8篇沟壑
  • 7篇典型草原
  • 7篇适应性

机构

  • 125篇内蒙古大学
  • 11篇内蒙古农业大...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北京市水文总...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内蒙古林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内蒙古工业大...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鸟取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29篇杨劼
  • 27篇宋炳煜
  • 17篇赵利清
  • 13篇高清竹
  • 12篇杨明博
  • 12篇杨九艳
  • 12篇清华
  • 12篇张璞进
  • 8篇呼格吉勒图
  • 8篇陈晓江
  • 7篇黄和平
  • 7篇刘瑞香
  • 6篇臧春鑫
  • 6篇侯虹
  • 6篇张雷
  • 6篇张立欣
  • 6篇高丽
  • 6篇李国强
  • 5篇万志强
  • 5篇曹云

传媒

  • 10篇内蒙古大学学...
  • 7篇生态学报
  • 7篇中国沙漠
  • 7篇生态学杂志
  • 7篇中国草地学报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草业学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草地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14篇2006
  • 12篇2005
  • 14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增温对C_3/C_4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以内蒙古草原群落中共存的不同生活型的两组C3/C4植物即草本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小半灌木冷蒿(Artemisia 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方法,观测两组植物从种子出苗至幼苗早期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分析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⑴与C3植物(本氏针茅和冷蒿)相比,C4植物(白羊草和木地肤)在增温下的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显著增加(P<0.05),出土幼苗死亡速率显著降低(P<0.05),出苗优势较大。⑵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幼苗生长对增温的响应方式不同,增温处理下,C3植物幼苗的株高极显著增加(P<0.01),而C4植物幼苗的叶片长度、单叶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⑶增温处理对C3植物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影响较小,但能明显促进C4植物幼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⑷增温处理使C3植物冷蒿的根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P<0.05),而其它3种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未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可以预测,未来气温升高2℃更有利于C4植物的出苗与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下C3/C4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与适应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陈宇琪杨劼王平平宋炳煜
关键词:模拟增温C3C4植物种子出苗幼苗生长
皇甫川流域人工杨树林地的生理生态用水被引量:11
2004年
植物群落生理生态用水包括生理用水和生态用水。认为植物蒸腾耗水既属于生理用水也属于生态用水,具有两重性。人工杨树林地主要建群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按大小顺序为:沙柳>小叶杨>中间锦鸡儿。林地生态用水包括林地群落蒸散量与土壤贮水量。2001年7~8月皇甫川人工杨树林地生态用水量达142mm,林地蒸散量为99mm,同期降雨量181mm,虽然有82mm的降水用于土壤水分补偿,但由于降雨集中于生长季后期,即较大降雨发生在野外观测之后,所以实验观测结果是一组难得的连年干旱期的生理生态用水数据。
宋炳煜杨劼郭广芬张屏
关键词:皇甫川流域人工杨树林生态用水
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及生态适应性被引量:37
2005年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鄂尔多斯高原上从东到西分布的8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两种类型;气孔轴式类型主要是不定式。旱中生的秦晋锦鸡儿(C.purdomii)的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最高,其它7种旱生种类(甘蒙锦鸡儿(C.opulens)、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藏锦鸡儿(C.tibetica)和短脚锦鸡儿(C.brachypoda))的偏低。在同种锦鸡儿中,中间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的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柠条锦鸡儿的气孔密度则减少;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的气孔指数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表现为上升,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气孔指数表现为下降。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藏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表皮均密被表皮毛,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旱生种类比中生种类的表皮特性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在半荒漠地带能够成为建群种的狭叶锦鸡儿和藏锦鸡儿的可塑性指数最高。在扫描电镜下,气孔位置有两类:气孔与表皮细胞齐平、气孔陷于表皮细胞之下。表皮上有角质层和蜡质;表皮毛为单细胞非腺毛。
杨九艳杨劼杨明博梁娜孔维雪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锦鸡儿属叶表皮生态适应性
官厅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研究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水库水质主要问题是富营养化。本文于2009年5月-2010年10月对其浮游植物、水质现状进行了生态调查。通过分析水中浮游植物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结构特征结合水体的...
陈晓江杨劼杜桂森刘波
关键词:官厅水库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富营养化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高原不同降雨量地区中间锦鸡儿(Caragana davazamcii Sancz)种群的ISSR遗传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采用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方法,对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向西降雨量逐渐减少选5个地区的中间锦鸡儿种群进行分子生态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这一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由东向西的逐渐减少,中间锦鸡儿种群遗传多样性有所增加,大部分变异发生在种群内(79.95%),属异交类型,中间锦鸡儿群体间遗传距离缓慢增加,遗传一致度降低。这种随着水分递减呈现生态梯度变异的现象,说明水分变化特别是长期形成的水分条件对中间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杨明博杨劼杨九艳臧春鑫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中间锦鸡儿ISSR
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的地理分布及与气候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在广泛收集茭蒿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Diva-Gis软件结合植被图层和海拔图层绘制茭蒿的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茭蒿分布区的生境类型及茭蒿的分布与海拔高度的相互关系。收集茭蒿分布区的气象资料,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分析了茭蒿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茭蒿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的Kira热量指标状况。
刘芳杨劼张璞进王鑫厅赵利清
关键词:地理分布气候指标
基于RS与GIS的封育植被景观镶嵌结构研究——以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为例被引量:4
2006年
以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为背景,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运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等指标研究其景观镶嵌结构的数量特征。运用分形理论和相关数量化方法建立各种景观类型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以分维数为依据分析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结果表明:(1)草原景观在其斑块数和面积上虽然仍居首要地位,但其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而且该区原生植被本氏针茅草原只占很小的比重,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人类干扰特征;(2)研究区斑块的多样性程度和均匀度较高,而面积的多样性程度和均匀度较低,同时,典型草原的景观破碎度最大,景观分离度也最大;(3)景观形态上,人工乔木林和耕地的景观形态最为简单,典型草原和人工灌丛这2种景观类型还处于很不稳定的阶段。可以认为,由于研究区的人为干扰比较大,景观结构还不尽合理,因而其原生植被景观的恢复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期。
黄和平杨劼龚建周
关键词:分形
皇甫川流域治理区与原生植被区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在皇甫川流域,分别选择原生植被区、人工恢复治理区和退化未治理区3个样区,对其物种组成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恢复治理区经过20余年的小流域治理,其植被的区系组成、优势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已接近原生植被区,生态优势度则显著高于退化未治理区和原生植被区,但其生活型谱、水分生态类型组成特征与未治理区相似而与原生植被区差异较大,均匀度和信息多样性指数则低于退化未治理区和原生植被区。文中还对流域治理过程中植被重建措施及生物多样性恢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黄和平杨劼
关键词:区系组成生态优势度植被重建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1961—2007年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资料,对研究区近50 a来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TM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 a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沙地增温趋势显著,变化率为0.33℃/10 a。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0.160.5℃/10 a,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降水量P和可利用降水Δw多、陆面蒸散E强,西北部相反。P、E、Δw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近20 a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需要,在进行沙地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必须考虑人工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
王立新刘华民杨劼梁存柱王炜张继恩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植被覆盖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建设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依托长期形成的'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重点学科,通过整合学科优势、构筑人才培养平台、强化办学特色、加强基础教学、注重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内蒙古大学具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已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
杨劼王迎春赵吉周延林陈贵林杨贵生牛一丁
关键词:生命科学草地生态学实验教学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