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燕

作品数:39 被引量:254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教育
  • 13篇高职
  • 12篇院校
  • 11篇职业教育
  • 7篇高职院校
  • 7篇高等职业教育
  • 6篇教学
  • 5篇职业院校
  • 4篇学徒
  • 4篇学徒制
  • 4篇现代学徒制
  • 3篇职教
  • 3篇职业教育国际...
  • 3篇汽车
  • 3篇教育国际
  • 3篇教育国际化
  • 3篇教学管理
  • 2篇代职
  • 2篇院校教学
  • 2篇职业能力测评

机构

  • 37篇四川交通职业...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交通运输...

作者

  • 37篇杨小燕
  • 6篇王永莲
  • 5篇陈斌
  • 4篇杨桦
  • 4篇李燕
  • 2篇秦兴顺
  • 2篇魏会超
  • 1篇时云峰
  • 1篇周静
  • 1篇伍德军
  • 1篇侯钫
  • 1篇杨仁怀
  • 1篇廖开敏
  • 1篇张秀蓉
  • 1篇任毅
  • 1篇王朔
  • 1篇林勇
  • 1篇肖珊
  • 1篇刘绪
  • 1篇王永莲

传媒

  • 11篇教育科学论坛
  • 3篇中国职业技术...
  • 3篇职业教育研究
  • 2篇天津职业大学...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职教论坛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继续教育
  • 1篇交通职业教育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计算机教育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工业技术与职...
  • 1篇职教通讯
  • 1篇当代职业教育
  • 1篇南方职业教育...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基础课不应被视作“鸡肋”
2017年
顾名思义,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每个学校可能因学校性质、类别以及办学理念不同而存在部分差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模块:一是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基础;三是实践环节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公共基础课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将其与专业课区别开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的'专业性'与就业直接相关。
杨小燕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专业课
“双平台、双主线”现代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被引量:3
2013年
高职信息类专业必须以服务地方信息产业为宗旨,紧贴市场需求,紧跟技术发展路线,立足培养职业素质高、实践技能强、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IT人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在探索中不断更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信息产业,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双平台、双主线"的现代IT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陈斌杨桦杨小燕
市域产教联合体:优势、困境与突破被引量:2
2024年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在职教集团、职教联盟、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形式的基础上,以产业园区为实践载体,以市域为空间范围的产教融合高阶形式。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跨界协同的集约组织。本质上,市域产教联合体就是在“产业园区”这个特定空间范围内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多要素构建的产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参与的集约组织,实现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较之职教集团、职教联盟,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政府的主导性、空间的特定性、载体的实体性、产业的确定性特征。其依托产业园区,参与主体基于工具理性而联合,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实现便捷沟通、供需匹配、多元合作。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由点到面的复杂融合。在“点”的阶段,产教融合多起于自发,既有一校对一企,也有一企对多校,进而发展到校企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模式;在“线”的阶段,产教融合呈现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较为典型的是基于行业、产业发展逻辑而组建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面”的阶段,产教融合表现为以空间要素为逻辑.
杨小燕
关键词:产业园区
面向数字交通的职业院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改革路径
2024年
职业院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是从内涵到表征的双重变革,具有育人、战略和服务的多重价值。推动面向数字交通的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是职业教育提升适应性、更好服务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数字鸿沟、匹配时滞、个性缺失、改革惰性四大现实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基于数字交通的行业发展趋势,以“数字+”理念引领,通过“一基础+三工程”“一融合+三体系”“一中心+三改革”“一协同+三机制”4个“1+3”举措,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探索职业院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革路径。
肖珊杨小燕
关键词:数字交通职业院校
基于“本土化”的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四川省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是藏区中职教育落后与内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双重效应,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应然。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造峰填谷的基本内涵,构建了从入口到过程再到出口的人才培养本土化实现路径。转化人才培养动力,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人才培养重心是"9+3"计划的发展方向。
杨小燕
关键词:本土化藏区中职教育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与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题,校企合作的状况直接关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理念与现实的瓶颈,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本文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范式,即通过对接行业特点、打造合作亮点、扩大合作面积、延伸合作链条,实现校企从平面到立体的深度合作。
杨小燕张秀蓉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5年
学界从教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出发,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以及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民生改善等具体内容,探究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贡献的维度、程度、困境以及对策。然而,已有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认识不统一、贡献框架模糊不清、贡献率模型不够科学、贡献的特殊性关涉不足以及对社会贡献关注较少等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后续研究有较大提升空间。
王永莲王朔杨小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功能贡献率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基于美国社区学院的考察
2017年
内涵发展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旋律,其关键是质量,建立适应中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保障系统,以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构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美国社区学院的质量保障体系基于先进的质量理念与操作体系,它体现在外部质量保障和内部质量保障两个层面所构建的质量保障体系中,对我国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理念层面、操作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的重要启示。
王永莲杨小燕李燕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ERC授权评估工具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评价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国际化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评价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进行合理运用意义重大。研究遵循职业性、参与性、行业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理念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国际化的规划、条件、渠道、内容、范畴和程度六个一级维度为基本框架,以28个二级维度为具体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需相关主体协同参与,通过ERC授权评估工具进行深度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运用。
杨小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路径、发展特色都不同程度地支撑和影响着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从贡献点、贡献品质和贡献偏差三个方面全面而具体地剖析了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对四川经济社会的贡献特征,为四川高职提升贡献绝对值提出方向。
王永莲杨小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