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艾诺韦林联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在初治HIV/AI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评估TDF+3TC+艾诺韦林(ANV)方案治疗初治HIV/AIDS患者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中心使用TDF+3TC+ANV方案作为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数据,截止收集日期为2023年3月1日,描述患者一般特征,且对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体重、肝肾功能以及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148例,意向性分析(ITT)结果病毒学抑制率为69.6%(103/148),符合方案集分析(PP)结果病毒学抑制率为83.7%(103/123),123例患者治疗24周CD4细胞水平为346.0(223.0,484.0)个/μ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17.0(142.0,414.0)个/μL(P<0.001)、HDL-C较基线升高(0.9 vs.1.1 mmoL/L,P<0.001)、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67.0 vs.71.0μmoI/L,P=0.023),AST从治疗前的25.0(20.0,34.0)U/L降至23.0(18.0,28.0)U/L(P=0.0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指标较治疗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后,高密度脂蛋白和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比例较基线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8%(10/148),无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服药期间停用TDF+3TC+ANV。结论TDF+3TC+ANV治疗初治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效果好,对免疫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肝肾安全性良好,且对血脂无不良影响。
- 马淑静符燕华谢小馨李军甘霖杨小燕孔令弘龙海
- 关键词:疗效安全性
- 靶向治疗习惯性流产和免疫性不孕的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靶向治疗习惯性流产和免疫性不孕的细胞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靶向治疗习惯性流产和免疫性不孕的细胞的制备方法包括:无菌下抽取患者丈夫或血缘亲属或无关自愿健康个体静脉血约20ml左右,肝素抗凝...
- 许键炜秦臻何志旭周谊霞杨小燕周艳华熊英王岚张丽娟汪显耀匡梦岚孙小霞
- 文献传递
- pCS^(2+)-FLASH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斑马鱼FLASH基因反义mRNA探针的制备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构建斑马鱼pCS2+-FLASH重组质粒,制备斑马鱼FLASH反义mRNA探针。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总RNA后经RT-PCR克隆斑马鱼FLASH基因片段,将得到的FLASH片段和pCS2+质粒用BamHⅠ及HindⅢ双酶切后插入pCS2+质粒,通过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序鉴定后,经T3RNA体外转录体系合成DIG-FLASH基因反义mRNA探针。结果RT-PCR法扩增出长度为533bp的特异性产物,构建的pCS2+-FLASH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用FLASH反义mRNA探针进行斑马鱼全胚胎原位杂交,观察到FLASH在野生型斑马鱼神经系统中存在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S2+-FLASH重组质粒及FLASH基因反义mRNA探针。
- 丁可军何志旭舒莉萍许威姬牧远杨小燕
- 关键词:斑马鱼FLASH
- 人红白血病斑马鱼异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利用斑马鱼胚胎建立人红白血病(HEL)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提供研究血液肿瘤的体内行为和实用药物测试的模型。方法将HEL细胞分为空白组和CM-DiI组,CM-DiI组用活细胞示踪剂进行标记;取野生型斑马鱼培育繁殖,产胚后将胚胎置于28℃孵育48 h至破膜,将破膜后斑马鱼分为空白对照组、PBS实验组、HEL实验组,将CM-DiI组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方式移植到HEL实验组斑马鱼卵黄囊中,PBS实验组注射PBS,再将三组斑马鱼置于34℃温箱培养,通过体内外增殖实验及体内荧光观察等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将鉴定成功的斑马鱼进行阿糖胞苷药物暴露,分为50、100、200 nmol/L组及模型对照组,观察各组浓度药物暴露后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情况。结果 CM-Dil组与空白组HEL细胞增殖状态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体内外增殖实验证实了HEL细胞在斑马鱼体内出现了增殖,而HEL实验组斑马鱼存活量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和PBS实验组降低(P<0.05);三个浓度的阿糖胞苷药物暴露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降低(P<0.05)。结论人急性红白血病HEL细胞移植入斑马鱼胚胎后可进行增殖,且增殖活动可被阿糖胞苷干预,证实异种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
- 王一慧刘庆杨小燕王念雪王猛舒莉萍何志旭吴西军
-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红白血病异种移植阿糖胞苷
- Rap1基因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谱研究
- 2016年
- 目的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Rap1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规律。方法从斑马鱼胚胎cDNA中克隆Rap1基因片段,将Rap1基因片段和pCS2+质粒进行体外连接重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菌落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经T3RNA体外转录体系合成DIG标记的Rap1基因反义mRNA探针,采用整胚原位杂交方法检测Rap1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斑马鱼胚胎0.75hpf的细胞分裂连接处、3.70hpf和6.00hpf的动物极、12.00~72.00hpf的脊索神经部位均可见Rap1基因的阳性杂交信号。结论Rap1基因在斑马鱼脊索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 杨小燕何志旭舒莉萍金皎黄璟吴莎莎马健娟
- 关键词:斑马鱼原位杂交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慢性化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280例ITP患儿据病程分为慢性ITP(cITP,病程>12个月,n=67)组和非cITP组[含新诊断ITP(nITP,病程<3个月,n=159)和持续性ITP(pITP),病程为3~12个月,n=54],收集2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起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前有无感染史、出血方式、住院日期及病程、治疗方案等),抽取外周血检测初诊和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采用Luminex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血小板抗体的强度和特异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明胶颗粒凝集法定量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Epstein-Barr(EB)病毒、巨细胞病毒的抗体及DNA水平;采集ITP患儿骨髓涂片,镜检计数原始、幼稚、颗粒、产板巨核细胞及裸核数目;有明显出血表现ITP患儿行激素、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及激素+IVIG治疗,检测治疗1周时出血情况、血小板数、评估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独立影响因素对ITP慢性化的预测价值。结果280例ITP患儿中男女比为1.28∶1,诊断中位年龄为2岁9月,cITP患儿男女比为1.39∶1,慢性化率23.9%,男性与女性患儿慢性化率分别为24.8%和2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686);cITP组学龄期ITP患儿慢性化率最高(48.9%);初诊血小板计数、初诊淋巴细胞绝对值(ALC)、起病年龄、前驱感染、出血方式与儿童ITP的预后相关(P<0.05);激素+IVIG治疗的ITP患儿慢性化率最高(31.4%);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初诊ALC、起病年龄、出血方式是儿童ITP进展为慢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初诊ALC(最佳截点值2.52×10^(9)/L)、起病年龄及出血方式预测ITP慢性化的AUC分别为0.739、0.707及0.544,3者联合ROC�
- 卞秋涵周小帅金皎金皎马健娟黄璟周明香马健娟张芬莉姚正联杨小燕
- 关键词:影响因素预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
-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与管理被引量:1
- 2022年
-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IPFDs)是一类罕见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后难以止血多见,伴或不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由于临床诊断困难,发病率被低估,其治疗和管理也极具挑战性。文章对IPFDs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治及管理进行归纳,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为临床一线医师提供参考。
- 杨小燕杨小燕庹媛媛王顶环黄璟
- 贵阳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脱失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脱失率的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贵阳市200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入组的ART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不同基线状况ART患者的脱失风险,并收集脱失患者ART脱失的原因。结果贵阳市ART患者治疗随访期间脱失1037例(9.26%),总脱失率2.55/100人年。男性(HR=1.54,95%CI:1.32~1.81,P<0.01)、年龄≥50岁(HR=1.27,95%CI:1.01~1.58,P=0.035)、未婚(HR=1.44,95%CI:1.19~1.75,P<0.01)、离异或丧偶(HR=1.67,95%CI:1.42~1.96,P<0.01)、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R=1.63,95%CI:1.34~1.99,P<0.01)、农民(HR=1.32,95%CI:1.02~1.71,P=0.034)、静脉吸毒(HR=2.15,95%CI:1.71~2.69,P<0.01)、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500个/μl(HR=3.30,95%CI:2.39~4.55,P<0.01)、初始ART方案含齐多夫定(HR=1.29,95%CI:1.08~1.54,P=0.006)、ART前乙肝感染(HR=1.55,95%CI:1.25~1.92,P<0.01)、ART前结核感染(HR=1.61,95%CI:1.18~2.22,P=0.003)、开始ART时间为2016—2021年(HR=1.63,95%CI:1.15~2.31,P=0.006)是ART脱失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脱失风险较高的人群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以减少脱失的发生。
- 杨小燕龙海李军符燕华谢小馨甘霖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脱失
- 初诊白细胞计数与儿童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初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儿童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ALL)预后的关系。方法:HALL患儿121例,按照WBC计数分为WBC≥300×109/L组和<300×109/L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初诊时WBC≥300×109/L组HALL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WBC <300×109/L组(P=0. 034),复发率高于WBC <300×109/L组(P=0. 026),但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47)。结论:初诊时外周血WBC≥300×109/L的HALL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复发率高。
- 杨小燕金皎黄璟许键炜吴西军吴昌学吴莎莎马健娟李燕庹媛媛杨红兰潘海新何志旭胡绍燕
- 关键词:儿童高白细胞白细胞计数
- cdh5-mRNA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 2019年
- 目的:探讨cdh 5-mRNA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收取tuebingen野生型斑马鱼多个发育时间节点的胚胎,提取其总RNA,体外逆转录后RT-PCR扩增cdh 5基因片段,将cdh 5基因片段插入pCS^2+质粒载体中,挑选阳性单克隆菌落,通过双酶切、测序等方法鉴定pCS^2+-cdh 5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单酶切后用T3RNA体外转录体系制备地高辛标记的cdh 5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对斑马鱼全胚胎进行原位杂交,显微镜下观察各发育节点胚胎cdh 5-mRNA杂交信号并拍照。结果:构建并鉴定了pCS^2+-cdh 5重组质粒,各发育节点胚胎经全胚胎原位杂交后发现在tuebingen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至3.7~12 hpf时cdh 5-mRNA呈低丰度泛在表达,18~36 hpf时在后脑及血管处表达、在造血系统高表达,48 hpf后仅在脑部和血管处低表达。结论: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期发育过程中可以检测到cdh 5-mRNA在后脑和血管处有表达,并且在造血组织高表达。
- 吴西军姚冬静刘庆杨小燕王念雪王一慧舒莉萍何志旭
- 关键词:斑马鱼胚胎发育C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