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玲
-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与物质生产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 2012年
- 以桂两优二号、特优63为对照,研究了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与桂两优二号、特优63相比,特优679的有效穗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少,穗粒结构协调;其总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其干物质运转能力较强、经济系数高;其产量与桂两优二号持平,比特优63增产12.7%,品种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提出了特优679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杨彩玲杨培忠刘丕庆张玉江立庚
-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
- 新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被引量:10
- 2018年
- "十三五"是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智能、绿色、可持续的新时期发展需求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农业科研院所深化改革来驱动科技创新发展。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阐述了"十三五"开展的改革创新实践,强调了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人才团队及稳定性经费支撑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期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及现代科研院所建设提供参考。
- 杨彩玲窦莉任玉婷阮方鹏周璐璐王玺文
- 耕作方式和氮肥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及与土壤还原物质间的关系被引量:6
- 2014年
- 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及与土壤还原物质间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在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3种施氮量(N0、N1、N2)和2种施氮方式(F1、F2)条件下,稻田CH4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峰期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拔节前稻田CH4排放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量的75.12%。免耕能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氮肥极显著地促进稻田CH4排放。重施基蘖肥有利于降低免耕稻田CH4的排放,重施穗肥有利于降低常耕稻田CH4的排放。耕作方式和施氮方式对稻田CH4排放的互作效应显著,其中免耕和重基蘖肥搭配能极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耕作方式和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与稻田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量及Fe2+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 郑土英杨彩玲徐世宏江立庚汪妮娜张玉
- 关键词:稻田甲烷耕作方式氮肥
- 标准化建设视角下农业科研院所党支部党建工作实践与对策被引量:9
- 2019年
- 文章基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1年以来党支部建设工作实践,分析了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对党支部工作的促进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党组织设置、发挥班子核心作用、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生活、丰富学习方式等加强党支部工作的建议。
- 杨彩玲阮方鹏窦莉任玉婷
-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党支部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
- 免耕水稻的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
- 为了探讨免耕水稻的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在2010年晚季和2011年早季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常耕与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下三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水稻产量及氮...
- 杨彩玲
- 关键词:免耕水稻氮素利用土壤水分生理机制
-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在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为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下3种施氮量(N0、N1、N2)和两种施氮方式(F1、F2)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利用对施氮水平运筹的响应基本一致,但对施氮方式运筹响应呈现不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也随之升高,而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穗部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免耕和常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响应表现相反,免耕下重施穗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而常耕下重施基蘖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 杨彩玲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 关键词:耕作方式施氮方式氮素利用
- 土壤水分含量对免耕水稻氮素分配的影响(摘要)
- 焦玲玲杨彩玲江立庚
-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水平下稻田CH_4排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耕作方式和施氮肥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方法】设常耕、免耕两种耕作方式和施氮、不施氮两种施氮模式共4个处理,研究其CH4排放随水稻生长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的规律。【结果】各处理稻田CH4排放表现为双峰型模式,峰期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水稻拔节前,免耕明显降低稻田CH4的排放通量。水稻拔节后,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高于常耕稻田。免耕水稻全生育期稻田CH4排放量比常耕减少32.35%。两种耕作方式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稻田CH4排放通量2.73~3.26倍。常耕、免耕稻田CH4排放的日变化存在差异。免耕稻田CH4排放通量峰值出现较晚,低谷期出现较早,日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免耕水稻全生育期稻田cH排放通量比常耕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稻田CH4的排放。
- 郑土英杨彩玲徐世宏唐新莲张玉汪妮娜江立庚
- 关键词:耕作方式施氮CH4排放
- 土壤水分含量对免耕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摘要)
- 杨彩玲徐世宏刘立龙黄敏郑土英韦善清张玉邓国富江立庚
- 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免耕水稻节水栽培土壤水分调控指标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保持田问最大持水量的95%~100%、80%~85%、65%~70%(分别用W100、W85、W70表示).【结果和结论】W70处理免耕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均显著低于W100与W85处理.W70处理产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穗变小和结实率下降.W70处理土壤水分显著抑制了生物量积累和物质转运.水稻分蘖数随土壤水分下降而下降,分蘖盛期各处理问差异达显著水平,最终分蘖数各处理问差异不显著.水稻株高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降低,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水稻上部3片完整叶(上三叶)的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水分亏缺首先影响叶宽,其次为叶长,进而使叶面积降低.免耕水稻抽穗期W70处理上三叶叶面积、叶长和叶宽均显著降低.因此,免耕水稻节水栽培中,土壤水分应不低于最大田问持水量的70%为宜.
- 杨彩玲刘立龙赵泉伍龙酶陈德威徐世宏黄敏江立庚
- 关键词:水稻免耕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