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明
- 作品数:20 被引量:2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博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被引量:44
- 2003年
- 杨明明
- 关键词:老年人脑卒中抑郁
- 康复专业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回归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康复专业大学生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与各种可能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名康复专业大学生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以特质应对量表的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两个分量表为因变量,其余量表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C与EPQE、求助因子呈明显正相关,与EPQN、退避、人际敏感因子呈显著负相关;NC与SDS、EPQN、自责、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呈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因子呈负相关。结论保持情绪稳定,少用自卑、自责、敌对、退避等NC方式,多用解决问题、求助等PC方式才能保持心身健康。
- 杨明明
- 关键词:消极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年龄相关的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中年人和老年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对1997-2004年间住院的35-82岁脑卒中病人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 (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
- 杨明明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抑郁情绪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对1997-2004年间住院脑卒中病人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检测...
- 杨明明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焦虑ADL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4
- 2000年
- 目的 :了解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 ,对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10 2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以及与医学、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 4 4 12 % ,并筛选出 6个对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的因素 ,分别为内向不稳定性格 ;左、右大脑半球前部病灶 ;家庭的矛盾性 ;社会的支持以及手的功能状况。结论 :应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而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医学、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
- 王刚崔利华陈立嘉张皓杨明明蓝青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状发生率
-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8
- 1999年
- 对156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的评定,就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病程、损伤部位、卒中性质及ADL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溯分析。结果发现ADL极严重障碍者与抑郁发生率间有显著相关性。
- 张皓杨明明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ADL发生率
- 脑卒中后抑郁与年龄的关系
- <正>为了探索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特点,我们对1995年 -2002年间住院的530例卒中病人进行分组观察。年龄≥60岁为老年组178例,男126例,女52例。年龄 <60岁为中年组352例,男291例,女61例。两组在受教...
- 杨明明
- 文献传递
- 510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4年住院治疗的510例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7 d内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检测,两个月后复查.结果抑郁组患者病程长、左侧偏瘫比例高,入院时ADL评分低、SAS评分高,与非抑郁组有显著性差异,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焦虑组患者入院时ADL评分低、SDS评分高,ADL评分提高幅度大,与非焦虑组有显著性差异;病程长者抑郁评分降低的幅度小;治疗后,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非抑郁组和非焦虑组.结论早期住院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抑郁;轻微焦虑情绪可以提高ADL能力;抑郁和焦虑密切相关.
- 杨明明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焦虑日常生活能力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4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测,SECF≤90分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2个月后复查以上量表,分别以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病因、偏瘫侧、SECF1、SECF3、ADL1、ADL3、SAS1、SAS3、SDS和SDS314个变量中的1个变量为因变量,其他13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住院个月后SECF、ADL明显提高,SAS、SDS明显降低(P=0.000);年老患者中女性、脑梗死比例增高,ADL能力降低(P<0.05);入院前病程长者,抑郁分高,ADL可提高的幅度小(P<0.05);ADL高者焦虑情绪少(P=0.028)。结论早期入院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抑郁情绪。
- 杨明明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焦虑日常生活活动
- 115例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变化的动态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对115例脊髓损伤患者在受伤致残后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调整规律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受伤致残后历经震惊阶段、否定阶段、抑郁反应阶段、对抗独立阶段、适应阶段和重归社会阶段.
- 薛桂荣杨明明赵艳春汪家琮张健关骅
- 关键词:脊髓损伤心理变化心理调整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