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
- 作品数:57 被引量:226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自身免疫病与树突状细胞免疫调控被引量:2
- 2006年
- 杨杨王宏伟
-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树突状细胞免疫调控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抗原特异性T细胞慢性病毒感染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更为明显。2型糖尿病不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也是并发症最多的糖尿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除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眼病、肾脏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外,还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疾病,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就2型糖尿病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疾病学特点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了解,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潘秀珍戚筠杨杨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患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医疗环境的恶化源于医患关系矛盾的加大,而医患矛盾源于医疗费用超出了患者自然的承受能力。因此,改善就医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以人为本,在注重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应将方便病人,服务病人作为服务宗旨。
- 杨杨镇红燕严清华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医患关系
- 脂肪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被引量:25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不同浓度脂肪酸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高脂负荷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并建立最佳的脂肪酸诱导胰岛素抵抗产生的细胞模型。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观察最大葡萄糖摄取率时最佳胰岛素作用浓度和时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油酸(C18:1)、棕榈酸(C16:0)对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影响。结果:胰岛素刺激15min(P<0.05)-1h(P<0.01),葡萄糖转运呈升高的趋势,至6h(P>0.05)逐渐下调;胰岛素浓度升高至50nmol/L时,葡萄糖转运增加336%(P<0.01),100nmol/L时达最高峰,是基础状态的492%(P<0.01)。0.125mmol/L油酸或棕榈酸均可明显抑制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油酸及棕榈酸浓度分别达0.5mmol/L和1.0mmol/L时,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显著受抑(P<0.05)。结论:胰岛素刺激下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有一定的时序性和浓度依赖性,100nmol/L胰岛素刺激1h,葡萄糖转运率最高。1mmol/L油酸或棕榈酸作用16-18h可显著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 温宇王宏伟卢慧玲胡秀芬施虹杨杨康闽王丹丹
- 关键词:脂细胞胰岛素脂肪酸类葡萄糖转运胰岛素抗药性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抗体的变化
- 2013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外周血浆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抗体与其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确诊T2DM的患者(T2DM组),同时选择110例非T2DM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HSP70抗体的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SP70抗体与T2DM的关系。结果:T2DM组中血浆HSP70抗体阳性者36例,对照组则为9例;两组的HSP70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SP70抗体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SP70抗体可能是T2DM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戚筠杨杨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抗体2型糖尿病外周血
- 睾酮对3T3-L1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受体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促酰化蛋白(ASP)受体C5L2-mRNA和细胞表面C5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睾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以及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睾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ASP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结果:睾酮呈浓度依赖性均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的表达,10-6mol/L时mRNA和蛋白分别减少了60%(P<0.01)和27%(P<0.01)。但前脂肪细胞C5L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高浓度(10-6mol/L)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Gαq/11,Gβ,p-PKCα和p-PKCζ的表达,分别减少了52%(P<0.05),27%(P>0.05),50%(P<0.01)和57%(P<0.05);在前脂肪细胞,ASP-C5L2下游信号分子Gαq/11,Gβ,p-PKCα和p-PKCζ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睾酮抑制成熟脂肪细胞ASP信号分子表达,睾酮诱导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下调脂肪细胞表面ASP受体功能有关,与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抵抗参与了高睾酮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的病理生理过程,ASP抵抗可能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杨杨温宇王宏伟胡秀芬卢慧玲魏俊
- 关键词: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睾酮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67例T2DM患者和52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用随机双盲法比较47例T2DM患者用安慰剂和吡格列酮干预治疗8w后的血清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抵抗(IR)水平。结果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糖降低(P<0.05),IR明显改善,而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 杨杨戚筠谢奎刘志平邢晓磊姚春红陈琼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联素吡格列酮
- 公立医院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5
- 2014年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现有的公立医院运行模式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例如补偿机制不完善、公益性缺失等。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完善顶层设计并创新管理体制。
- 叶青跃杨杨程鹏飞张明洁
-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支付方式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性糖尿病诊治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 immure pancreatitis,AIP)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该病临床上少见,发病率约占慢性胰腺炎的1.86%~6.60%,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1],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2]。根据病理特征将AIP分为1型和2型,1型表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2型表现为特发性导管中心型胰腺炎[3]。AIP患者以无痛性黄疸和(或)胆汁淤积性肝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4],此外,由于胰腺组织破坏,还可表现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如腹泻、消瘦、血糖升高。1型AIP血清学特点是IgG4升高,并伴有自身抗体阳性,国内有研究显示,高达47.83 %AIP患者合并免疫球蛋白IgG4升高[5],2型血清IgG4阴性。影像学表现为胰腺肿大和胰管不规则狭窄,典型者胰腺呈腊肠样改变。易与胰腺恶性肿瘤相混淆。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改善AIP患者的病情,同时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也得到改善[6]。
- 刘娇邢晓磊张敏杨杨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糖尿病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生物活性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循环中仅有极少游离状态IGF-1具有生物活性,绝大部分IGF-1主要与IGF结合蛋白3(IGFBP-3)结合,丧失了生物活性,但这种结合方式是可逆的。IGF-1通过与IGFBP-3可逆性结合的方式调节循环中游离态IGF-1的水平,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在糖代谢方面,IGF-1通过抑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提高肝脏和肌肉等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在脂代谢方面,IGF-1能够抑制脂肪酶活性,减少肝脏脂质合成,并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在骨代谢方面,IGF-1能够促进Ⅰ型骨胶原和骨基质的生成,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深入了解IGF-1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张衡程瑶黄丽黄舒婷陈巧巧张宗瑞代妮杨杨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代谢疾病生长激素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