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耀
-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即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封堵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675例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大小分为正常肺动脉压力组、轻度肺高压组、中度肺高压组。经导管测定术前及术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平均压(PAMP),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VSD患者术后3 d、1、3、6个月的PASP与PAMP。结果 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术后即刻后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PASP与术前及术后即刻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术后即刻升高,但是该升高在术后得到抑制,术后1、6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术后即刻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随访期较术前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术后即刻降低(P<0.05)。4PASP和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 唐峰刘晓桥杨龙杨永耀谭洪文梁清龙李世英王咏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
- 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在大鼠血管壁成分细胞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在鼠血管壁各成分细胞的基础表达及干扰素诱导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p204蛋白在成年昆明小鼠及Wistar大鼠或SD大鼠血管壁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观察p204在培养的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的表达及分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干扰素诱导VSMC上p204 mRNA(Ifi204)表达特点。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p204抗原在成年昆明小鼠心内小静脉及小动脉血管壁内皮细胞、内膜、中膜及外膜的细胞胞浆中呈阳性反应,p204在成年Wistar大鼠主动脉内皮、VSMC及外膜均染色阳性,弹性纤维膜未着色。Western blot表明p204在SD大鼠主动脉有基础表达,其在VAF的基础表达量明显高于VSMC,免疫细胞化学法表明p204在鼠主动脉VSMC细胞同时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应用干扰素α1.0×106IU/L刺激VSMC细胞8 h即诱导Ifi204大量表达,干扰素α作用24 h时表达更强烈。结论 p204在小鼠及大鼠血管壁全层和培养的VSMC及VAF均存在基础表达,p204在VSMC上表达并不局限于细胞核,且易被干扰素α诱导其mRNA表达上调。p204在鼠血管壁细胞存在表达提示其在血管生理及血管增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着潜在的重要作用。
- 宋方吴强龙向淑谭洪文袁军杨永耀
- 关键词:干扰素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血管壁内皮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
- 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杜仲提取物高效提取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杜仲提取物高效提取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主要包括壳体旋转清洗榨汁装置、一次超声萃取装置、过滤装置、溶剂回收装置、二次固相萃取装置、PLC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旋转清洗榨汁装置、一次超声萃取装...
- 庞军杨永耀龙向淑刘承铭杨龙蒋智况春燕田野
- 文献传递
- 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方法40只昆明小鼠,PTCA导丝逆行引导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采用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梗死。结果40只小鼠成功行左前降支结扎术;术后1天存活小鼠38只,术后2周存活32只。结论此方法可有效模拟心肌梗死的发生。
- 赵晓辉周健马瑞彦程伟杨永耀田颖方永强黄岚
-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小鼠
- 有创与无创对比评价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变化研究
- 目的 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天、l、3、6月分别...
- 唐峰杨天和杨永耀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
- IFNα通过p204抑制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在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的基础表达,α干扰素(IFNα)对VAF细胞增殖及p20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p204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p204蛋白及Ifi204 mRNA表达;用MTT法检测VAF细胞增殖。结果 p204在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染色阳性,p204在鼠VAF细胞同时表达于胞质及胞核,以胞核表达更明显。应用1×106IU/L的IFNα刺激VAF细胞6 h以上即可诱导Ifi204 mRNA大量表达,IFNα作用24 h以上时p204蛋白大量表达。IFN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VAF细胞增殖,A value值由对照组的0.727±0.090逐渐降至4×106IU/L IFNα时的0.652±0.066及8×106IU/L IFNα时的0.587±0.043,伴随着p204表达相应增加(P<0.05)。结论 p204在大鼠主动脉VAF存在基础表达,其在VAF上表达并不局限于胞核,易被IFNα诱导其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IFNα抑制VAF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部分与其诱导p204表达有关。
- 宋方吴强谭洪文龙向淑袁军杨永耀
- 关键词:干扰素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成纤维细胞增殖
- 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6月。纳入有关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相关性的临床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1 611例患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组772例,对照组8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虽有个别研究显示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T、C相关,但将已报道的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的所有研究结果综合来看,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糖蛋白受体基因无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OR=0.39,95%CI:(0.11,1.31),P=0.13]、基因型TT+TC与CC[OR=0.33,95%CI:(0.06,1.76),P=0.19]、基因型TT与CC[OR=0.50,95%CI:(0.12,2.13),P=0.35]、基因型TC与CC[OR=0.25,95%CI:(0.03,2.21),P=0.21]均与血小板抵抗无明显关系。结论:中国人群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蛋白受体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 庞军吴强张钲彭瑜张萍李玲刘晓桥韦方李宗庄岳峰刘承铭杨秀林杨永耀吕美霖宋方刘微黄晶范园园柳桂娥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T淋巴细胞mi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基因中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ACS的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3-7月入住济南军区总医院的9例ACS患者,另以因疑似不典型冠心病症状而行320CT示冠脉病变≤50%的住院患者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ACS患者及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磁珠法进一步分离出CD4+T淋巴细胞。采用mi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miRNA的表达谱,筛选AC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以及ACS患者用药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选取其中差异性最为显著的3个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基因芯片共检测基因1900余条,其中有差异的有300余条。与正常对照比较,ACS患者中显著上调的基因有126条,如miRNA-21、miRNA-142、miRNA-20a等,显著下调的基因有202条,如miRNA-4734、miRNA-1182、miRNA1273f等。ACS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mg,1次/d)10d后,与用药前相比,显著上调的基因有157条,如miRNA-4734、miRNA-1182、miRNA-663b等,显著下调的基因有137条,如miRNA-4789、miRNA-5692c、miRNA-26a等。采用RT-PCR进一步验证,结果与miRNA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调节miRNA-4734、miRNA-1182、miRNA-4789等miRNA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对ACS的治疗作用。
- 谈红陈瑞敏李晓燕张红明杨永耀陈英剑
- 关键词:微RNAS急性冠脉综合征瑞舒伐他汀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PTCA导丝逆行引导小鼠气管插管术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索改进小动物气管插管的方法。方法40只C57BL/6小鼠,PTCA导丝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结果40只小鼠成功行气管插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CA导丝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简单,有效,创伤小。
- 赵晓辉吴楠周健杨永耀方玉强程伟马瑞彦田颖黄岚
- 关键词:动物插管法气管内小鼠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肺动脉压力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d、1、3、6个月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对比。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1)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3)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d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个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
- 唐峰杨天和刘晓桥杨龙杨永耀谭洪文梁清龙李世英王咏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