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焕荣

作品数:30 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肾病
  • 6篇肾炎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糖尿病肾病
  • 6篇微炎症
  • 6篇微炎症状态
  • 6篇细胞
  • 4篇早期糖尿病
  • 4篇早期糖尿病肾...
  • 4篇肾功能
  • 4篇肾功能衰竭
  • 4篇透析患者
  • 4篇雷公藤
  • 4篇功能衰竭
  • 4篇腹膜
  • 4篇腹膜透析
  • 3篇血管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机构

  • 14篇潍坊医学院附...
  • 8篇潍坊医学院
  • 7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青州荣...

作者

  • 28篇杨焕荣
  • 7篇蔡淑芳
  • 6篇马景春
  • 6篇刘文雪
  • 4篇秦玉霞
  • 4篇刘晓琴
  • 4篇郝爱霞
  • 4篇杨焕东
  • 3篇张春梅
  • 3篇武文斌
  • 2篇刘金群
  • 2篇张洪生
  • 2篇潘靖年
  • 2篇赵新莲
  • 2篇孙高令
  • 2篇孙铭
  • 1篇王世军
  • 1篇王建波
  • 1篇张晓速
  • 1篇秦玉霞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西医结合实...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肾脏内科和糖尿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97例,选择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尿白蛋白/肌酐(ACR)水平将97例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DM组)30例及蛋白尿组(早期DKD组)67例。早期DKD组患者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治疗组(A组)及一般治疗组(B组)。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微炎症因子及AC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早期DKD组hs-CRP、IL-6、TNF-α、ACR水平较DM组明显增高(P〈0.01),且两组各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R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95、0.701、0.616,均P〈0.01)。A组治疗后hs-CRP、TNF-α、A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P〈0.05);B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炎症状态持续存在于DKD整个病程中,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与ACR密切相关。雷公藤多苷能够显著降低DKD的炎症因子及ACR水平,能为DKD患者带来全新有效的诊治手段。
董元正杨焕荣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糖尿病肾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
咯血、血尿、肾功能衰竭
1998年
咯血、血尿、肾功能衰竭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262500)杨焕荣刘晓琴马景春第一次查房(1996年5月21日)患者男性,25岁。因痰中带血1个月,血尿、咯血2天,无尿1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热,体温37.8℃,咳少量血痰。2天前出现洗肉水样血尿;咯...
杨焕荣刘晓琴马景春
关键词: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咯血血尿肾功能衰竭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1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动脉瘤所在侧的翼点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颈,稳妥地夹闭瘤蒂,必要时行瘤体切除或瘤颈加固。结果:本组21例共29枚动脉瘤中28个行动脉瘤颈夹闭术,1例因瘤体巨大故在瘤颈夹闭后行瘤体切除术,治愈率为95.24%。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出血患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孙高令杨焕东刘金群杨焕荣
关键词:脑动脉瘤显微手术
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嘌呤饮食逐渐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致病因子,而心血管疾病最根本的发病机制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导致内...
杨焕荣刘文雪孙逸君孙铭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一氧化氮内皮素-1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16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并将其分为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将抑郁、焦虑组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1.95%和41.46%。抑郁、焦虑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8项指标中7项呈负相关;尤其在躯体疼痛、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中差异有显著性(r分别为-0.310,-0.367,-0.409;均P〈0.01),抑郁、焦虑组sF.36总分[(46.23±16.25)分,(73.69±19.17)分,P=0.000]、主观综合营养评估[(19.84±4.41)分,(57.34±6.14)分,P〈0.01]、尿素清除指数[(2.00±0.43)分,(3.764-0.35)分,P〈0.01]明显低于非抑郁、焦虑组。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F-36总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杨焕荣蔡淑芳郝爱霞张洪生袁祥萍赵新莲秦玉霞
关键词:心理干预腹膜透析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雷公藤多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孙逸君杨焕荣
65例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杨焕荣刘文雪孙逸君孙铭
新型隐球菌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一例
2002年
患者,男,15岁。因发热、腰痛、尿频40余天,肉限血尿伴少尿4d,于2000年6月16日入院。入院前40d因发热、腰痛、尿频伴寒战,在当地医院给与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尿频症状好转,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4℃,腰痛、寒战。入院前4d出现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伴少尿,尿量400ml/d,纳差、乏力、消瘦、双下肢水肿,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T 38.4℃ P110次/min R20次/minBP112/71 mmHg,神清,精神萎靡,消瘦,中度贫血貌,眼睑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心律规整,心音遥远,无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双下肢重度可凹陷性水肿。
杨焕荣潘靖年李寿军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急性间质性肾炎病例报告斯皮仁诺酮康唑利尿药
免疫抑制剂不同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不同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甲基氢化泼尼松 (MP)冲击组 :15例患者采用 MP1.0 g+5 %葡萄糖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连用 3日 ,以后根据病情可连续应用 2~ 3个疗程。环磷酰胺 (CTX)冲击组 :15例患者采用 CTX 0 .8~ 1.0 g/1.73m2 静滴 ,每月 1次 ,连续6~ 8个月。其他 16例患者采用 MP联合 CTX冲击治疗 (MP+CTX冲击组 ) :方法同上。每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泼尼松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3、C4、抗核抗体 (ANA )的变化。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MP组、CTX组及 MP+CTX组对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分别为 80 .0 %、81.3%、和 93.3%。各组尿蛋白 2 4小时定量、血肌酐、C3、C4升高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而 MP+CTX组较 MP组和 CTX组差异更明显 (P均 <0 .0 5 )。结论 :MP与 CTX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肯定 ,而两者联合冲击的疗效更好。
马景春张春梅杨焕东杨焕荣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膜性肾病类型的鉴别对于研究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type-1domain-containing7A,THSD7A)首先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HUVECs)中被发现,并证实THSD7A有抑制HUVECs的迁移和血管形成的作用。近来,利用免疫病理技术鉴别原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已有较大进展。相关研究提出THSD7A可作为欧洲和美国的膜性肾病的新的靶抗原,之后THSD7A在膜性肾病中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综合近期膜性肾病THSD7A的研究进展。
孙选君刘文雪杨焕荣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