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兵
- 作品数:21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明清诗歌中的佛教圣地梵净山被引量:1
- 2014年
- 明清以来围绕梵净山展开的诗歌创作十分兴盛,现存四百多首,诗歌作者主要包括入黔客籍文士,入黔官员,但主要以贵州当地的文人为主,此外还有佛门中的僧人。他们的诗歌中展现的梵净山是自然人文景致壮丽优美的圣地,是佛教信众参禅访道的圣地,是登山游客叩问心灵的圣地。
- 杨锋兵
- 关键词:圣地
- 王阳明谪黔诗文的“苗僚”视角及其启悟被引量:1
- 2018年
- 谪居龙场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大磨难,但同时也是其悟入圣人之道的一大事因缘,"苗僚"视角的转变对其龙场悟道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王阳明谪黔诗文展现了其"苗僚"视角的变化,一则体现其对贵州民族地区环境的认识从"俟命而已"转变为"安而乐之",这促使了王阳明对己心的体察;二则王阳明认为贵州民族地区的民众是"未琢之璞",只要施以教化,启迪良知,人人均可以做到圣人,这促使了他对人心的体认。随此双重转变,王阳明更加关注人的本心,推动了他求悟圣人之道的方式由原来的"求道物理"转变为"吾性自足",并以"心"为起点重释"格物致知",开辟了崭新的哲学境域。
- 杨锋兵
- 寒山诗被“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之原因探赜——以加里·斯奈德英译本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寒山诗被美国"垮掉的一代"所接受不仅是因为斯奈德英译寒山诗中所刻画的寒山子举止与"垮掉的一代"的举止相一致,更重要的是由于译诗所体现的原诗的圆融境界、澄明境界、大乘境界等禅悟境界分别与"垮掉的一代"精神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本真之我、对"群众英雄"的追求相契合。
- 杨锋兵孙雪雷
- 关键词:寒山诗契合
- 寇谦之天师道改革探微
- 2010年
- 关于寇谦之本人生平及其改革天师道使其成熟化、官方化的过程与内容,学界已有详尽的记述。但是,对于寇谦之改革的一些细节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分析。辨析寇谦之改革内容的除去三张伪法的具体所指并不是除去所有的三张旧制,努力探清寇谦之努力划清老子与当时盛传的老子替身李弘之间的界限的意义,以求达到对寇谦之的道教改革的全面具体的了解。
- 孙雪雷杨锋兵
- 关键词:寇谦之天师道
- 梵净山佛教记事碑刻文献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梵净山地区碑记摩崖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记事类碑刻文献的内容主要侧重在:表达开山建寺之不易;回顾梵净山地区战乱风云;明告相关寺产信息;叙述大德高僧生平事迹、籍贯法号及法脉世系。这些内容展现了梵净山的佛教历史、寺院建设、法脉世系等重要信息。
- 杨锋兵
- 关键词:佛教
- 寒山子形象在中美两国之嬗变略疏被引量:1
- 2009年
- 寒山子的形象在中国经历了从"隐士"到"菩萨"的转变。寒山诗流传到美国以后,寒山子形象从"菩萨转世"则一变而成为"群众英雄"。这种转变与接受是两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 杨锋兵唐圣
- 关键词:寒山子隐士菩萨
- 论明清贵州僧诗的特色
- 2017年
- 明清时期贵州的僧诗创作在贵州佛教的发展、僧人内典与外学兼修的历史传统、弘法需要、重视经教文字等因素的促进下出现了繁荣景象,现存灯录、语录、诗集20部,《黔诗纪略》、《黔诗纪略续编》、《播雅》三书收僧诗300首,还有诸多僧诗散存于明清贵州44部地方志之中,是明清时期贵州的文化宝藏。明清贵州僧诗创作的特色体现为揭示禅悟体验、描绘山居生活、反映地方战乱、抨击鸦片流毒等方面。促成此种特色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继承,本色的体现,以及时局之影响。
- 杨锋兵
- 关键词:明清时期
- 历经沧桑 静穆依然——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
- 2009年
- 在西安市莲湖区五星街,即原来西安城内土地庙什字的路北,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古老且风格独特的建筑——五星街天主教堂,也称为方济各堂,俗称土什字天主教堂,西安人习惯上称其为“南堂”。因为相对于“北堂”,即西安糖坊街天主教堂而言,它地处西安城区西南隅。它是天主教西安教区主教座堂,陕西省和西安市天主教爱国会均设于此。
- 杨锋兵
- 关键词:天主教堂静穆爱国会
- 契嵩思想与文学研究
- 契嵩是北宋著名禅宗僧人,其思想中对儒家排佛言论的反驳、对儒释思想的融会、对儒家学说的阐释以及对文道关系及写作古文目的的辨析最具特色。目前学术界对契嵩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儒释融会思想方面,因此尝试在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之上,...
- 杨锋兵
- 关键词:儒学思想文道观秩序重建
- 文献传递
- 清初黔中高僧赤松法师述论
- 2017年
- 清初黔僧赤松四处参访,多方交游。在与高僧衲子的交往中赤松了悟禅理,传承临济法脉于黔中;同时赤松结交黔省地方官员,在地方官员支持下创建黔灵山,开法弘福寺;此外,赤松与文士名流相互切磋,砥砺诗文,宣传黔灵山。通过交游,赤松法师奠定了黔中良好的佛教生存环境,使佛教行化边鄙,同时遗留下丰富的佛教文学遗产。
- 杨锋兵
- 关键词: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