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成
- 作品数:50 被引量:12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知识社会学视角下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探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知识社会学是研究人的思想与存在关系的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价值观的理论。党的十八大概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引领当代社会发展、凝聚共识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研究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贝贝林建成
-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核心价值观道德认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精神动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形成和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及两者的关系进行探究,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出发,加强其研究,推进其目标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的新路径,以期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
- 刘尧林建成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试析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培育被引量:3
- 2012年
- 网络舆论引导是现代社会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培育网络舆论引导主体是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实效性的客观要求。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培育应从完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的公信力、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落实网络舆论引导执行主体社会责任、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培育人格独立的理性公民五个方面展开。
- 马冰星林建成
- 关键词:网络舆论
- 全球化对马克思三个论断的证实被引量:1
- 2009年
-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曾经作出与全球化有关的三个论断,这就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论断,"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将成为一门科学"的论断以及"精神产品成为公共财产"的论断。全球化的进程,不断证实了马克思这三个论断。
- 林建成
- 关键词:世界历史公共财产
- “月亮问题”引发的思考——客观性及其根源的理论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月亮问题同客观性问题直接相关。认为月亮的存在与人根本无关的看法是一种绝对化的理解。马克思反对脱离主体来理解客观世界。知识的客观性的实质是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主客观之间的一致性和主体间认识上的一致性,而这两方面的一致性都是由实践内含的一致性要求所决定的。知识的客观性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的社会性。
- 林建成翟媛丽
- 关键词:客观性
- 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理论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 2016年
- 知识社会学"视角"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视角是由人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决定的,各种思想差异都可以归结为视角差异,而视角差异又可以归结为群体归属的差异;视角意味着思想具有片面性,视角的综合使认识越来越客观,视角的扩大有助于克服认识过程的片面性。这些观点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高校教师应把握学生的不同视角,根据学生视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教育,并意识到自身视角的局限性,在把握视角差异基础上打破沟通障碍。
- 吴静林建成
-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网络社会责任伦理论纲被引量:1
- 2012年
-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增加了人类活动的自由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成为当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社会责任伦理主客体的基本界定出发,阐述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基本特征以及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实践途径:提高网络媒体的道德自律、提高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道德自觉意识以及培养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独立判断能力。
- 马冰星林建成
- 关键词:道德自律
-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述评
- 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分别在创新的理解、创新的原则、创新主体、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各方面创新的关系以及创新评价诸方面研究取得了进展.这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还有进...
- 马冰星林建成
-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 文献传递
- 推进“两课”改革与建设 提高教学实效性
- 2005年
- 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的生命线.几年来,北京交通大学文学院社科部紧扣教学实效性这一目标,使"两课"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 林建成杨蔚杨月霞高志文魏发辰
- 关键词:实效性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 试论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的四个视角转换
- <正>马克思在人的理解上实现了全新的视角转换,实现了下述四个转向: 一、从人是对象到人是活动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只把人当作“感性的对象”而没有当作“感性的活动”。“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生活关系,因而他从来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
- 林建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