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及多种诱发电位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头颅MRI及不同类型诱发电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CA)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30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组(Ⅰ组)和3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组(Ⅱ组)急性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事件相关电位(ERP)及头颅MRI检测结果。结果Ⅰ组ERP的异常率高于Ⅱ组(P<0.01),SEP、BAEP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位于左侧半球者在语言能力、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方面成绩均显著低于病灶位于右侧半球和双侧半球者(P<0.01)。结论AICA患者急性期ERP异常结合头颅MRI结果,可作为预测AICA患者发生痴呆的简易指标。
- 王定佑何小燕陈俊斌谷玉平林盛刘建祥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诱发电位头颅MRI
-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1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大多无前驱因素,均为缓慢起病、对称性肢体乏力、感觉障碍、少数有颅神经损害及自主神经损害,单次腰穿20例脑脊液异常,其中15例可见蛋白-细胞分离,正常1例,肌电图可见神经性损害,均出现脱髓鞘损害,或伴有轴索损害。4例神经活检有3例脱髓鞘改变,21例均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并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起病隐匿,病程长,易被误诊,临床表现、脑脊液、肌电图等是主要诊断依据,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为较好治疗方法。
- 林盛何小燕陈俊斌
- 癫痫患者抗氧自由基治疗后脑电图及发作频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抗氧自由基治疗(维生素C、E)对减少癫痫样放电及癫痫发作的频数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癫痫病人8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抗癫痫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抗癫痫基础治疗同时加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抗氧自由基治疗。于入组前及维持治疗后12周末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控制癫痫发作效果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60.0%)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癫痫样放电减少方面总有效率为87.5%,较对照组(62.5%)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抗癫痫基础治疗同时,使用抗氧自由基治疗(维生素C、E)癫痫能进一步减少癫痫样放电及癫痫发作的频数。
- 林盛蓝保珠
-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抗氧自由基
-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的临床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心电图检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总数、既往相关病史],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查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1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正常83例,异常106例,异常率56.09%;心电图异常以ST-T改变最为多见。经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IHSS评分(t=5.636,P〈0.01)、收缩压(t=2.617,P〈0.05)、总胆固醇(t=2.066,P〈0.05)、血白细胞总数(t=3.034,P〈0.01)等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有关;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仅NIHSS评分、收缩压、血白细胞总数与心电图异常有关(r=1.18,P〈0.01;r=1.02,P〈0.01;r=1.19,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收缩压及白细胞总数是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高,白细胞总数增加,收缩压较高的患者应加强心电图的监测,以防心脏并发症导致的病情加重。
- 刘建祥李兴明谷玉平林盛王定佑朱飞奇
- 关键词:脑梗死心电描记术
- 脑脊液、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意义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对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 AE 患者12例,以同期病毒性脑炎(VE)28例,多发性硬化(MS)16例为对照。 AE 患者予以 AE 抗体筛查,测定3组 CSF 中 IgG 及血清 IgG 、IgA 、IgM 浓度,计算 IgG 指数,检测血清及脑脊液 OCB 。所有入组患者均予以 MR 及脑电图等检查。结果 AE 及 MS 组 IgG 指数及 CSF - IgG 均高于 VE 组,AE 组高于 MS 组(P <0.05);AE 及 MS 组血清 IgG 均高于 VE 组,IgM 低于 VE 组(P <0.05),AE 组与 MS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血清 Ig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脊液 OCB 阳性率,VE 组7.14%,MS 组62.50%,AE 组91.67%,AE 组高于 MS 组、VE 组(χ2=13.75,P <0.05)。 IgG 指数>0.7百分率,VE 7.14%,MS 组62.50%,AE 组91.6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1,P <0.05)。3组 MR影像学表现,VE 多累及颞叶、额叶,AE 多累及颞叶、顶叶、枕叶、脑岛,多呈双侧对称性或多发性。 MS多分布在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结论 AE 患者鞘内蛋白合成增加,脑脊液 OCB及 IgG 指数对 AE 早期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 罗政陈鹏谷玉平陈俊斌朱飞奇李雪莲华德兴林盛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多发性硬化寡克隆带IGG
- 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预防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8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13.36%。医院感染主要与高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感染率。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高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是主要高危因素,应重点监控和防治。
- 林盛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 SWI在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SWI在高血压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其是否接受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将其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不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口服阿司匹林对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的影响与SWI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脑微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WI序列检查,微出血病灶呈圆形低信号或类圆形低信号中混杂点状高信号,边界清晰;经DWI序列检查,微出血病灶呈类圆形信号改变,在周围可观察到少许高信号磁敏感伪影;经T2WI序列检查,微出血病灶呈点状低信号改变。本次研究在6个月复查时共确诊存在脑微出血患者23例,经SWI序列检查显示阳性23例,经DWI序列检查显示阳性为20例,经T2WI序列检查显示阳性为13例,SW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WI与T2WI(P<0.05);经SWI序列检查显示23例存在脑微出血情况患者病灶共215个,主要集中在B区,占比56.7%,其次为A区,占比34.0%,C区最少,占比9.3%。结论:采用SWI序列对患者脑微出血进行诊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清晰观察病灶位置与形态,可以在脑微出血诊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本次研究并未发现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可增加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杨志林盛
- 关键词:磁共振DWI序列阿司匹林脑微出血
-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自发性单侧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均按脑出血指南规范持续治疗14d。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结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治疗21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P<0.01);而治疗组临床疗效更明显(P=0.018)。治疗组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41)。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能明显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杨志王定佑陈俊斌林盛
- 关键词:高血压壳核脑出血
- 阿尔茨海默病68例药物治疗效果及发病机制探讨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AD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8例AD患者给予石杉碱甲治疗,共治疗48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MMSE)、韦氏成人记忆表(WMS)和生活功能量表(ADL)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评分。并根据MMSE分值的改善评定疗效。结果本组68例AD患者显效10例,有效4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0%。治疗前后MMSE、ADL、WM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石杉碱甲能有效治疗AD,老年患者顺应性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 林盛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石杉碱甲发病机制
- 奥扎格雷钠 苦蝶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苦蝶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32例)、苦碟子组(38例)和联合组(50例)。苦碟子组使用苦碟子40ml;奥扎格雷钠组使用奥扎格雷钠60~80mg;联合组联用奥扎格雷纳60~80mg和苦碟子40ml,三组均加入生理盐水或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1天/次,连用21天。三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0%)明显高于奥扎格雷钠组(50.0%)和苦碟子组(55.3%)(P<0.05)。联合治疗组l例首次静脉输注时感轻度头胀,处理后恢复。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苦蝶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安全。
- 林盛何小燕陈俊斌
-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