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士标
- 作品数:85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99m)Tc-MDP骨显像在监测带肌蒂骨移植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2年
- 选用成熟体健家犬 9条 ,随机分为 4组 ,采用自身对照法 ,动物左侧为实验侧 ,切取带缝匠肌的髂骨块 ,右侧为对照侧 ,将骨瓣游离后用医用硅胶膜包裹 ,固定于大腿外侧 ,术后 2、4、6、8周从右侧切取与实验侧大小一样的骨块 ,以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组织学检查等方法 ,观察肌蒂移植骨存活范围和成骨活动形式 ,探讨带蒂移植骨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 :(1)带缝匠肌髂骨瓣为一部分存活骨 ,在距离 1.2— 1.7cm处开始出现骨组织坏死。 (2 )带缝匠肌髂骨瓣成骨活动有两种方式 ,存活骨在机械性刺激和血供减少的情况下 ,骨髓组织被纤维肉芽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替代 ,远端死骨则是由近端存活骨向其爬行替代。 (3)组织学检查 2周时死骨内有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 ,6周时出现原始骨小梁 ,8周时部分骨小梁恢复正常形态 ,骨母细胞明显减少。 (4)带肌蒂骨瓣存活范围与肌蒂宽度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 ,带缝匠肌髂骨瓣是一块血供欠佳的骨瓣 ,对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的修复是有限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能早期判断带蒂移植骨的成活情况。
- 桑士标吴翼伟张玮江一民陈广祥董天华
- 关键词:^99MTC-MDP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锝9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脾切除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脾脏切除后在伴或不伴脓毒血症状态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功能的变化,探讨脾脏切除后感染发生的机理。方法用99mTc-植酸钠测定Wistar大鼠脾脏切除后在伴或不伴脓毒血症情况下MPS的功能,同时观察血浆纤维连结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血中清除半衰期(T1/2)延长,吞噬指数K值、肝脏吞噬功能降低,PFn减少,HA浓度升高。结论PFn相对减少、HA增加参与MPS功能抑制及感染的发生。脾脏切除后不仅失去了一个MPS器官,还可以通过细胞和体液因子抑制MPS功能。
- 桑士标江一民成军
- 关键词:脾切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脓毒血症术后感染发病机制
- 脾切除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1995年
- 观察Wistar大鼠脾切除后在伴和不伴脓毒血症情况下,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清除99mTc亚锡植酸钠的功能及血浆纤维连结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Kupffer细胞吞噬力减弱,血中清除半衰期延长,肝脏器官和每克组织cpm值百分率减少,这与PFN相对降低、HA急剧增加(P<0.05)有关.提出,HA增高参与了牌切除后MPS的机能改变、免疫功能受抑和出切后凶险感染的发生.
- 成军陈易人胡振雄李德春曹苇桑士标何广仁鲍君杰
- 关键词:脾切除脓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纤维连结蛋白
- 99Tcm-tetrofosmin细胞结合早期评价鼻咽癌细胞放疗疗效的试验研究
- 邓胜明周敏李继会吴翼伟张玮桑士标章斌
- 影像核医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影像核医学是以核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医学影像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医学影像学和核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内容。影像核医学作为影像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得到重视。把握学科特点,提高影像核医学教学质量,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在临床教学中实践,就如何应用多媒体来提高影像核医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 赵震华桑士标李清茹王栋梁
- 关键词:医学多媒体教学影像核医学医学影像学影像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 ^(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MTV、TLG预测其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病理特征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MTV、TLG差异,选取其中与MTV、TLG相关的病理特征分别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MTV:单因素分析示高核分级(III级)(t=2.393,P=0.022),高T分期组(T3~T4期)(t=3.546,P=0.003),有淋巴结转移(t=2.951,P=0.007),Ki-67高表达(≥20%)(t=3.267,P=0.003),HER2阳性(t=2.156,P=0.040)及三阴性乳腺癌(t=2.53,P=0.015)均与高MTV相关。多因素分析示高T分期(T3~T4期)与高MTV相关(P=0.015)。TLG:单因素分析示高核分级(III级)(t=3.091,P=0.005),高T分期(T3~T4期)(t=3.081,P=0.007),有淋巴结转移(t=3.274,P=0.002)及三阴性乳腺癌(t=2.73,P=0.009)与高TLG相关。多因素分析示高核分级(III级)、高T分期(T3~T4期)及三阴性乳腺癌与高TLG相关(P=0.04,P=0.03,P=0.021)。结论乳腺癌原发灶高MTV与高T分期(T3~T4期)相关,高TLG与高核分级(III级)、高T分期(T3~T4期)及三阴性乳腺癌相关,^(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对于预测乳腺癌病理特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临床筛选三阴性乳腺癌。
- 徐鑫李继会周夜夜桑士标邓胜明
-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特征
- hING4基因联合低剂量率γ射线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 苏成海田玥法逸华翟红彦桑士标谈佳卿杨吉成盛伟华谢宇锋
- 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 目的探讨SrCl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1治疗对象转移性骨肿瘤病人589例,男性356例,女性233例,年龄20~89岁,平均58岁。其中肺癌262例、前列腺癌225例、乳腺癌76例、鼻咽癌17例、直肠癌...
- 桑士标张玮吴翼伟苏成海
- 关键词:骨肿瘤
- 文献传递
- ^(18)F-FDG-PET/CT糖代谢参数与B7-H3、CD8^(+)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背景:糖酵解功能与结直肠癌的增殖、转移、耐药性等具有明显相关性,对如何量化评估糖酵解水平还缺乏相应指标。目的:探讨术前^(18)F-FDG-PET/CT糖代谢参数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B7-H3、CD8^(+)T细胞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4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2周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获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7-H3、CD8^(+)T细胞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18)F-FDG-PET/CT糖代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TV、TLG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SUVmax、SUVmean、MTV、TLG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B7-H3表达显著升高(P<0.001),CD8^(+)T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B7-H3表达与CD8^(+)T细胞表达无关(P>0.05);B7-H3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D8^(+)T细胞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B7-H3表达与SUVmax、SUVmean、MTV和TLG相关(P<0.05),CD8^(+)T细胞与MTV、TLG相关(P<0.01)。结论:^(18)F-FDG-PET/CT糖代谢参数中的MTV和TLG能更有效地反映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和转移情况,可能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在结直肠癌组织中,B7-H3明显高表达、CD8^(+)T细胞明显低表达,两者与PET/CT糖代谢参数均存在相关性。联合^(18)F-FDG-PET/CT和B7-H3、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可能为结直肠癌临床判断分期、转移以及评估糖酵解水平等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价值。
- 龚淞楠吴润达韩野栾富娟桑士标郭凌川陈卫昌
- 关键词:B7-H3糖酵解
- PET/CT在探测脾继发性恶性病变中的应用
- 张玮姜继伟王栋梁赵震华刘航米宝明吴翼伟潘律德苏成海桑士标章斌徐峰坡谈佳卿